聯合利華KOL預算暴漲20倍,沒人再聽品牌自賣自誇了

2025年03月31日17:30:29 財經 3446

文 | 尋空的營銷啟示錄

一場變革正在全球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內部悄然發生。新任首席執行官費爾南德斯正引領這家公司駛向一個“社交優先”營銷新時代,他計劃將高達 50% 的媒體預算傾斜至社交媒體,並將與kol的合作規模激增至 20 倍。

這一激進的戰略調整,發生在聯合利華進行大規模重組(包括裁員 7500 人)以及將營銷投資提升 15.5% 的背景之下。數據顯示,相關支出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31 億美元飆升至 2025 年的 51 億美元以上,摺合人民幣近 369 億元將砸向社交媒體。費爾南德斯認為,消費者對傳統的企業信息傳遞日益警惕,品牌必須從傳統廣告轉向更具互動性和信任度的影響力主導溝通。

聯合利華的這一激進轉向,並非孤立事件。近年來,社交媒體對傳統廣告模式的衝擊持續加劇,步伐甚至在加快。從蕉下裁撤品牌部,到京東撤銷品牌部,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重新審視營銷投入的有效性,將資源向社交媒體、kol這類轉化路徑更清晰、效果更可見的渠道集中。

這不僅是企業戰略的轉向,更折射出消費者信任體系的崩塌與重構:當人們對品牌自述的廣告產生免疫,一場以“去中心化信任”為核心的營銷範式遷移正在席捲全球。

本文將試着探討一下聯合利華這一戰略巨變背後,有哪些正在悄然涌動的營銷趨勢。

消費者信任轉移,從品牌說到他人證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品牌營銷遵循着一個相對簡單的邏輯:通過廣告大聲宣告“我的產品很好,快來買”。即便是後來進化到傳遞品牌精神和價值觀,其本質仍未脫離“品牌自我陳述”的範疇——“我代表某種優秀的特質,所以選擇我”。

這種模式在產品和信息相對匱乏的“賣方市場”時代是有效的。

然而,我們早已進入選擇極大豐富的“買方市場”。消費者被海量信息包圍,對品牌單方面的“王婆賣瓜”式宣傳早已建立起重重防線。

我的朋友,創意手冊主理人曾統計了多年來 tvc 數量的變化:2015年市場上可統計的tvc約有1900多支,而到2024年已銳減至800多支。更關鍵的問題是,即便仍有tvc在播放,又有多少人會真正投入觀看並信服?

聯合利華KOL預算暴漲20倍,沒人再聽品牌自賣自誇了 - 天天要聞

當官方的“自吹自擂”效果大打折扣時,消費者的信任天平自然傾向了別處。在過去,我們或許更相信街坊鄰居的口耳相傳;而在今天,社交網絡上的朋友、關注的人,尤其是那些我們認可的kol或koc的推薦,成為了影響購買決策的關鍵力量。

即使我們知道許多kol合作是付費的,但優秀的kol往往能站在用戶角度,結合具體場景和需求進行推薦,其內容至少比品牌官方的硬廣更具參考價值和相對客觀性。

更進一步,如果消費者本身就喜愛並信任某個kol,便會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將其對人的信任投射到其推薦的產品上。肖戰的粉絲會一股腦購買肖戰代言的產品,很多時候,kol 也一樣。

影響力模式迭代,從大一統到無限細分

傳統廣告追求的是“大一統”的邏輯——用一個核心創意、一條廣告片,儘可能觸達最廣泛的人群,如同“大水漫灌”。這種模式隱含的假設是,目標受眾的需求是相對同質化的,或者可以通過一個普適性的信息來打動。

然而,社交媒體和kol營銷的崛起,正在徹底改寫這種溝通範式。單一kol的影響力或許無法與昔日黃金時段的電視廣告相比,但其優勢在於“精準”。每個kol背後都聚集着一群具有相似興趣、價值觀或需求的特定粉絲群體。

品牌通過與不同的kol合作,就如同擁有了無數個小型的、高度聚焦的溝通渠道,可以針對不同圈層的用戶進行“精耕細作”,傳遞差異化的、更具相關性的信息。這好比耕作一片土地,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植物的需求,進行精準滴灌。

這種影響力的構建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是點狀影響力的疊加。它更像是你身邊的朋友、同事、鄰居一個接一個地開始種草某個產品,這種來自同類人的潛移默化,最終匯聚成強大的整體勢能。

以洗髮水品牌為例:過去可能是一支全國投放的去屑廣告,試圖覆蓋所有潛在消費者。現在,品牌則會與大量kol合作:一部分kol面向年輕油性發質粉絲,強調夏日控油清爽;另一部分則面向成熟乾性發質用戶,溝通秋冬滋養柔順;還有的專門針對特定頭皮問題……

每個kol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深度溝通,最終這些看似分散的影響力匯聚起來,其整體的市場穿透力和銷售轉化力可能超過傳統單一廣告。

聯合利華激增20倍的kol合作預算,正是看中了這種通過無數個“小影響力”疊加,最終實現精準、高效、大規模市場滲透的新路徑。

紮根社區,精耕細作的本地化營銷

精細化營銷不僅要洞察個體的差異化需求和場景,更要理解個體所歸屬的“社區”——無論是基於地理、興趣還是文化。對於全球化品牌而言,其挑戰在於如何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跨越文化鴻溝,實現有效的本地化溝通。簡單地將全球廣告素材本地化翻譯已遠遠不夠,品牌需要真正融入當地的文化語境。

這恰恰是本地kol能夠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他們通常是特定社群文化的“原住民”,對當地用戶的習慣、偏好、甚至俚語和禁忌了如指掌,其溝通方式往往比跨國品牌總部更接地氣、更易被接受。利用這些深諳在地文化的kol來傳遞品牌信息、建立情感連接,成為贏得社區用戶的有效手段。

運動服飾品牌 lululemon 進入中國市場時的策略就是典型範例。他們沒有依賴傳統的大眾廣告,而是積極尋找並賦能社區中的品牌大使——通常是當地知名的瑜伽老師、健身教練或運動員。這些大使通過分享真實的健身生活、穿着體驗和健康理念,在各自的社群內建立起影響力,並通過與瑜伽館、健身房合作舉辦活動,將品牌自然地融入社區生活。

聯合利華顯然也看到了這種社區深耕的力量,其新任ceo費爾南德斯提出的計劃,例如在印度的1.9萬個區域、巴西的5764個城市實現“每個城鎮至少一個推廣聯合利華的影響力人物”,正是這種策略的體現。

參與性營銷,從單向傳播到雙向互動

營銷早已告別了品牌單向輸出、用戶被動接收的廣播時代,正在大步邁向一個以“參與感”為核心的新紀元。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環境下,無法激發用戶參與、與用戶玩在一起的品牌,將越來越難獲得真正的關注和忠誠。

以tiktok上的 #cleantok 標籤為例,這並非由任何品牌發起,而是由全球用戶自發創建、分享清潔技巧、效果展示和相關趣味內容的巨大內容池。聯合利華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趨勢,與tiktok建立了全球 #cleantok 合作夥伴關係,不僅順應了潮流,更主動介入以提升相關內容的質量和影響力。

#cleantok 標籤下的內容獲得了超千億次觀看,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目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某位kol使用聯合利華旗下品牌cif清潔劑清潔白色運動鞋的視頻意外走紅,引發了病毒式傳播和模仿。

聯合利華還與tiktok共同推出 #cleantok awards,旨在表彰和激勵社區中最具創意和影響力的內容創作者,進一步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甚至嘗試了“清潔肥皂劇”等創新內容形式,將產品融入娛樂化的故事情節中。

聯合利華KOL預算暴漲20倍,沒人再聽品牌自賣自誇了 - 天天要聞

即使是曾經嚴重依賴tvc廣告模式並從中獲益的巨頭如聯合利華,如今也必須擁抱參與式營銷,將用戶從被動的觀眾轉變為品牌故事的共同創作者和傳播者,如今#cleantok標籤下已有數百萬內容投稿。沒有參與感,就沒有未來。

內容即銷售,社交電商直接轉化

當社交媒體無可爭議地成為主流營銷陣地,其功能也必然從單純的品牌展示和用戶互動,延伸至直接的銷售轉化。社交電商——即通過社交媒體內容直接引導購買——已成為幾乎所有面向消費者品牌的必然選擇。社交電商的核心價值至少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貼近用戶,深度洞察:社交平台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聚集地和主要信息來源。品牌在此與他們直接溝通,不僅能傳遞信息,更能實時了解他們的想法、需求和反饋,為產品創新和營銷策略提供依據。

二是即時轉化,縮短決策:社交電商打破了傳統營銷中“認知-興趣-考慮-購買”的長鏈路。用戶在瀏覽內容(如短視頻、直播、圖文種草)時,一旦被打動並確認需求,即可通過平台內嵌的購物功能迅速完成購買,實現了“所見即所得”,大大提高了轉化效率。

這種d2c(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的顛覆性在於,它重構了人貨場關係:小紅書上的穿搭博主可能是隱形櫃姐,tiktok清潔教程實為產品說明書,而直播間里的家人們早就不只是觀眾,更是實時投票決定sku的雲買手。

聯合利華對 #cleantok 的運營,其目標遠不止於觸達z世代等新受眾。正如聯合利華引用的kantar worldpanel數據顯示,由tiktok創作者社區引領的用cif清潔白色運動鞋的風潮,直接導致了該品牌在英國28歲以下成年人中的購買量增加了38%。

聯合利華正積極利用社交平台,抓住由創作者驅動的購買習慣,實現從內容觸達到銷售轉化的無縫銜接。未來,營銷將更加追求品效合一,社交場將越來越多地承擔起“賣場”的功能。

結語:

聯合利華的“社交優先”戰略轉向,絕非僅僅是營銷預算的重新分配,它預示着消費者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品牌聲譽的主動塑造者、傳播者乃至共同創造者。

本文探討的五大趨勢——信任的轉移、影響力的迭代、社區的深耕、參與的浪潮以及內容的即時轉化,描繪了一個更加複雜、動態且以人為核心的營銷新圖景。

在這個圖景中,真實性取代了權威性成為新的通行證,互動性超越了覆蓋率成為衡量效果的關鍵標尺,區歸屬感壓倒了品牌宏大敘事成為建立忠誠的基石。

聯合利華的改變,其意義在於它以巨頭的體量,率先擁抱了去中心化信任時代的不確定性。它提醒我們,未來的商業競爭,將不再僅僅是產品力或渠道力的較量,更是對消費者心智、社群文化和時代情緒的深刻洞察與敏捷響應能力的較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歸屬凈利潤最高的103強個股! - 天天要聞

最新,歸屬凈利潤最高的103強個股!

序股票名稱最新價(元)成交量成交額換手率%歸屬凈利潤1工商銀行7.01645萬45.47億0.24842億2建設銀行9.06224萬20.38億2.34834億3農業銀行5.42656萬35.56億0.21719億4中國銀行5.53311萬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要公告 - 天天要聞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要公告

一、蒙草生態:喜獲"綠色長城"建設入場券蒙草生態聯合體,以2.04億元中標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防沙治沙鎖邊工程,將在蒙甘邊境築起一道抵禦黃沙的生態屏障,讓"三北"防護林工程再添璀璨明珠。二、領湃科技:儲能賽道再落關鍵一子旗下領湃儲能與新疆科匯電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 天天要聞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4月30日,興銀理財、光大理財、蘇銀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披露2024年度報告,行業經營情況浮出水面。數據顯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部分理財公司凈利潤增速突破20%。經營數據亮眼從凈利潤指標來看,股份行理財公司在行業中佔據領先地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 天天要聞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消費主義陷阱如同隱形的漩渦,悄然吞噬着年輕人的財務健康與精神世界。它通過廣告轟炸、社交媒體渲染、金融工具誘導,將“買買買”包裝成生活意義的源泉。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 天天要聞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當前“衣食住行”價格普遍上漲,但漲幅因品類、區域而異,以下是具體分析:一、衣:成本驅動型上漲原材料漲價:棉花價格同比上漲20%-30%,滌綸等化纖原料漲幅超40%,導致服裝成本增加。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 天天要聞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年輕人應通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培養理性消費習慣、提升金融素養與批判性思維來抵禦消費主義陷阱。以下為具體策略:一、認清消費主義洗腦的核心套路心理操控術價值觀綁架:通過廣告、影視劇將商品與“成功”“幸福”強行關聯(如“愛她就買XX”),讓你誤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 天天要聞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保持低購物慾需構建“心理-行為-環境”三重防禦體系,以下為結合心理學實驗、極簡案例及數據的實操指南:一、認知重構:用延遲滿足馴化多巴胺30天冷靜期法則實施方式:將非必需品加入購物車或收藏夾,設置30天倒計時。若到期仍覺需要,再啟動購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