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叔點財
昨天聊了加倉方法,有人留言:
“寫這麼多複雜的東西幹嘛?直接告訴我們要不要買不就完了?反正這些專業上的東西,真正看進去的也沒幾個。”
說實話,網叔看到這些話挺震驚的。
投資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也可能是大部分人這一輩子接觸過風險最高的事。
如果連這件事,都沒有一點點耐心去了解其中的核心邏輯,學習一些科學有效理念和方法,那你乾脆就別做投資,因為註定會是韭菜。
沒有準備好,就先學習,錢不入急門啊!
即便你沒耐心學,不願意學,也不代表別人不願意學啊。
最近很多文章,核心邏輯多和專業內容多了,一不小心就寫成了長篇大論。
然後閱讀量呢?就了了。
網叔知道給瘋子以瘋狂的理由,更容易封神。斬釘截鐵說言之鑿鑿的答案更受歡迎,更像個財經意見領袖,更能吸引流量。
但是網叔做不到,因為那是時間下的毒藥,結局必然是毒發身亡。
寫長,因為網叔“用心”,
希望講的更清楚一點,希望你能了解每個行業,每個投資產品背後的點點滴滴,它們的風險,它們的機會。
在看到機會的時候,要想到風險。在看到風險的時候,也不要忽略機會。
然後量力而為,賺自己能承擔風險的錢。
僅此而已。
網叔一個小小的自媒體,能幫大家的,也大概也就如此。能不能幫到,看你的悟性,看你是否能沉下心,去理解,去理會。
如果看了文章有什麼問題,經過自己思考之後還不理解,也可以在評論區討論。
網叔雖然挺忙,但看到大家的共性問題,會優先通過文章來回答大家的困惑。
1.0
聊聊美股
最近美股持續大跌,1 個月不到,納斯達克跌了8.7%。

龍頭股跌幅更大:
特斯拉高點回撤-43.31%,英偉達-22.38%,谷歌-15.06%……
昨天有朋友問網叔,能不能聊聊美股?

大家的心思,網叔當然明白,其實就是想聽網叔聊聊:
美股為什麼跌這麼狠?現在到什麼位置了?後面要怎麼辦?
既然點贊的朋友這麼多,網叔今天就來幫大家梳理一下美股的情況。
1、美股到底怎麼了?
美股大跌的原因,網上各種解讀五花八門。

什麼特朗普關稅政策、失業人數處於較高水平、消費者信心指數低於預期……
不過在網叔看來,這都是表面原因,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導火索”。
這種壞消息天天有,尤其是建國同志這一屆,各種幺蛾子肯定少不了。
如果我們天天盯着這種消息做投資,永遠晚別人一步,也永遠不可能賺錢。
美股大跌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就一個字——貴!
資本市場,貴就是原罪。
要是現在美股PE只有10倍,你會發現,所有的消息都可以被解讀為為——讓美國再次偉大!
這波大跌前(二月底)的美股有多貴?
我們看這張圖:

所有指數都在中位數以上,道瓊斯甚至接近最高值
再看絕對值,基本上都是30-40倍的PE。
這是什麼概念?
這麼說吧,
10年期美債收益率4.23%,
美股的盈利收益率:標普3.65%、納斯達克2.4%、道瓊斯3.23%。
相當於你在美股冒着巨大的風險,拿到的收益還不如無風險收益率!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就好比你老老實實坐辦公室上班,朝九晚五,一個月能拿1萬。
你冒着生命危險去做特技演員,還是996的那種,一個月只能拿8千。
換你你會選哪份工作?
和美國自己的無風險收益率比完了,我們再看看橫向比較:
我A:寬基指數差不多12 倍

港股:恒生科技也只有23倍,其他妥妥的10倍。

個股來說,也是如此。
都是龍頭車企:特斯拉 vs 比亞迪

都是藍籌龍頭:蘋果vs美的

都是電商+云:亞馬遜vs阿里

過去,投資人盲目的認為,只要是美國的,就是有確定性的,就是好的。
特朗普上台以後,一連串的“胡搞瞎搞”,
讓世界看清楚,美國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既然大家都差不多,你還那麼貴就沒道理了。
美國難道沒有明白人嗎?
有,巴菲特。
網叔想起1999年,大家對巴菲特冷嘲熱諷,覺得巴菲特沒有上車互聯網,已經是落伍的老傢伙了。

當時,美國著名雜誌《巴倫周刊》甚至直言:
“30多年無敵的投資成功後,沃倫·巴菲特可能在失去他的魔力。”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2000年3月,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納斯達克短短兩年多暴跌近80%。
今年是巴菲特掌管伯克希爾第 60年。
每一次巴菲特現金量創新高的時候,都是美股的高點。
今年,現金又創新高了。

網叔印象里,巴菲特前兩次現金持有量新高,恰好也是美股走到估值區間上沿的時候,一次是 2000年科網泡沫,一次2008年金融危機。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比較清楚了:
第一次,從2000年3月10日高點到2002年10月9日的低點,納斯達克指數跌了77.9%
第二次,次貸危機發生後,整個市場跌幅超過50%。
現在,是第三次……
當然,巴菲特也並不總是對的,他現金持有量新高也不意味着一定是見頂了,
但老司機畢竟是老司機。
他在這個位置上做出這種選擇,肯定有他自己看到的內容,
我們不知道他看到了什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等着什麼事情發生。
美國這個國家,就是一個草台班子。
美國連美聯儲都是私人公司,美國是沒有國家隊這個角色的。
伯克希爾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美國的國家隊。
有人問網叔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抄底美股?
網叔大膽的說:你看伯克希爾開始大規模進場了,大概就是見底了。
股市是一場開卷考試。
說句不好聽的,我們完全可以抄作業。
這種關鍵人的關鍵行為,有的時候就是見底的標誌。
當下面對美股回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美股匯聚了全球最頂尖,最賺錢的一批優質企業,投資價值毋庸置疑。
但再好的資產,如果太貴了,也就沒那麼好了。
如果你現在還沒上車,那網叔的建議,核心就一個字——等。
好飯不怕晚。
前面我們也說了,現在的美股只是正常回調,目前美股的估值依舊偏高。
如果出現黑天鵝,再出現關鍵反轉信號(比如伯克希爾進場),那麼就是我們布局美股的重要時機。
這裡要注意,美股和A股還不太一樣。
A股的熊市,基本上都是漫漫長熊。
美股因為本身市場機制足夠成熟,機構佔比較高,沒有漲跌幅限制,所以跌起來往往也很快,短則幾個月,一個季度,長則半年一年就能調整完畢。
網叔也會密切關注美股,後面一旦出現機會,會及時和大家分享。
2.0
分享一個AI投資的思路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成為焦點中的焦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支持力度,不言而喻。
甚至,近期各地都已經有AI公務員上崗營業了。
AI已經成為我們新質生產力的代名詞。
今天,陸續有朋友留言:
怎麼把握人工智能的投資機會?
網叔認為,在這種行業景氣度非常高,但真正落地方興未艾的產業中早期,
想要穩穩把握住AI發展的大浪潮,不被甩下車,
關鍵是要找變化中的不變量。
前兩年ChatGPT非常火,國內冒出了各種對標的產品,但現在還有幾個霸榜呢?
Deepseek沒花什麼廣告費,做到了行業頭部;
騰訊的元寶後來居上,成功霸榜。
AI的應用層出不窮,要想在現階段找到真正的贏家,恐怕難度非常大。
但是,有一個方向是非常確定的,就是在AI 發展浪潮中那個“賣鏟子的人”。
AI不斷發展,對算力的需求持續擴大,
伴隨美國對我們芯片的進一步制裁,
國產替代是大勢所趨。
AI能爆發什麼樣的應用是不確定的,AI應用需要什麼樣的芯片也是有變數的,唯一不變的,就是生產這些硬件的設備。
想清楚了這個邏輯,我們就能找到AI投資的正確姿勢了。
從wind上看了一下,目前國內各大半導體相關指數中,硬件設備含量最高的是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高達近80%。

具體到投資標的上,可以考慮半導體設備ETF(159516)。
這是所有跟蹤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中,規模最大,費率最低的ETF,兼具流動性和性價比。
當然了,新產業增速很快,但是波動也大。
如果想要布局的話,盡量低位分批布局,不要貿然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