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錯綜複雜的全球局勢中,資本市場運行極富挑戰。2025年a股市場將如何表現?哪一類投資將更受資金追捧?
近日,澎湃新聞推出“輕舟必過萬重山”——《首席連線》2025跨年市場展望,專訪多名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明星基金經理,把脈蛇年投資新主線,挖掘市場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2025年或將是ai應用大爆發的一年。”萬家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莫海波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直言,受益於基本面的改善和科技革命的紅利,科技類資產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可能都更具彈性和吸引力。
莫海波認為,今年國內政策整體大基調是擴內需,核心在於貨幣政策配合財政政策發力,在此背景下,國內宏觀經濟有望持續復蘇,投資者預期和信心有望呈現出漸進式修復和改善,股票指數或呈現出底部逐步震蕩抬升的態勢。
對於2025年a股市場行情未來可能的走向,莫海波稱,從節奏上看,上半年整體指數表現或震蕩回升,下半年市場則或將維持高位震蕩行情。
“今年我們對於ai板塊的投資會有所延伸。”莫海波表示,2025年會密切關注ai產業鏈的相關公司,關注在軟件、硬件、應用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和突破,並重點布局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
與此同時,莫海波指出,ai技術的應用可能帶來新的消費場景、消費範式出現,部分優勢龍頭公司可能脫穎而出,消費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
此外,莫海波還在專訪中提及,“種子是當前市場關注度相對不高,但未來成長空間足夠大的板塊。”
萬家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莫海波
作為逆向價值先鋒,莫海波擁有15年研究及投資經驗,其中超11.5年投資經驗。他擅長擇時,每年都會着重配置兩三個更具性價比的行業來輪動,其中超額收益有60%-70%是靠擇時和行業選擇貢獻。2015年加入萬家基金後,他獲得了優良的投資業績,以他管理規模最大的萬家品質生活基金為例,從2015年8月6日至今,在他管理期間,獲得了超290%的總回報,年化回報也超15%。
股票指數或呈現出底部逐步震蕩抬升的態勢
站在2025年頭,莫海波認為,今年國內政策整體大基調是擴內需,核心在於貨幣政策配合財政政策發力,在此背景下,國內宏觀經濟有望持續復蘇,投資者預期和信心有望呈現出漸進式修復和改善,股票指數或呈現出底部逐步震蕩抬升的態勢。
具體來看,莫海波指出,關於經濟政策方面,會重點關注財政政策,尤其是財政政策對於房地產的支持,2025年隨着房地產銷售、新開工等關鍵數據持續企穩,房地產向著止跌回穩方向邁進,整體市場的宏觀預期和投資者信心有望明顯修復,或將成為a股變盤的“催化劑”。
關於資本市場政策,莫海波則表示,他重點關注《市值管理》相關的政策細節的落地,2024年11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重點提到“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質量”等關鍵問題。
莫海波認為,該政策細則如果能夠有效落地,a股優質上市公司的中長期收益率預期有望顯著提升,進而吸引更多國內外的投資者投資a股。
而對於2025年a股市場行情未來可能的走向,莫海波稱,從節奏上看,上半年伴隨着擴內需政策的落地,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信心逐步修復,同時疊加海外美聯儲降息周期的延續,整體指數表現或震蕩回升。
“下半年,我們傾向於認為市場或將維持高位震蕩行情,美國在新總統上任後,可能面臨政策不確定性風險,因此會更加關注結構性的機會。”莫海波進一步表示。
另從增量資金角度看,莫海波稱,隨着市場信心的修復,個人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積極性有望提升,公募基金認購、個人資金入市、兩融資金增加、etf產品都可能成為市場的主要增量資金。
除此之外,他還補充道,隨着制度的不斷完善,社保、險資、企業年金等長線資金也是市場持續、穩定的增量資金來源。
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科技類資產都更具彈性和吸引力
每一年都會有幾個關鍵詞主導投資的主線並帶動各類資產的潮起潮落。
對於2025年的市場風格,莫海波依舊看好科技成長類資產,在市場信心恢復的過程中,成長類資產估值修復空間更大。同時,他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主線之一,受益於基本面的改善和科技革命的紅利,科技類資產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可能都更具彈性和吸引力。
“尤其是以ai為代表的科技行業,或迎來一個大爆發時代,ai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有望能夠大幅提升社會效率。”莫海波表示,目前行業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廣闊,國內外部分廠商已經推出ai眼鏡、ai耳機,2025年或將是ai應用大爆發的一年。
從宏觀的角度,莫海波分析道,隨着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目前各國經濟發展遇到了生產要素的瓶頸期,都迫切需要一輪技術革命去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因而全球對於ai這種革命性的新技術都不斷加大投入。
從產業的角度,他進一步稱,chatgpt的推出和應用加速了ai技術的迭代,並不斷向上下游產業鏈和各行各業滲透,推動了算力、應用的蓬勃發展。從底層算力技術的升級、大模型的迭代、雲端應用的延伸、各類終端的興起,大幅推高了全產業鏈的景氣度。
密切關注ai產業鏈的相關公司
在莫海波看來,本輪科技周期可以類比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互聯網技術革命,他認為這輪科技周期與以往差異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涉及範圍更廣:全球各個國家、主要的科技巨頭都參與裡面;二是產業縱深更深:軟件、硬件、終端、應用廠商均參與其中;三是影響範圍更大:製造、消費、辦公、行政等各大應用場景或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
當被問及2025年在ai板塊的持倉上是否會與2024年有所不同時,莫海波回答道,“過去我們的ai板塊持倉主要集中於算力,因為算力是整個ai的底層基礎性投資,並率先受益於全球科技巨頭資本開支的提升以及各國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
“今年我們對於ai板塊的投資會有所延伸,隨着ai大模型的不斷迭代和成熟,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已經具備一定的商用化的能力,比如ai眼鏡、ai機器人等,同時底層的算力、聯接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搭上了ai的順風車,可能迎來業績快速增長的機會。”因此,莫海波稱,今年會密切關注ai產業鏈的相關公司,關注在軟件、硬件、應用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和突破,並重點布局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
同時,他也表示,對於其他超跌之後正在迎來基本面改善的板塊保持積極關注,努力把握左側布局機遇。
再聚焦到2025年的消費行業,莫海波說道,未來隨着房地產周期逐步完成磨底,傳統靠房地產周期拉動消費的模式或將迎來變局,未來更新需求、置換需求、升級需求等有望成為消費的主導力量。
“整體居民消費的總需求或逐漸趨於穩定,但產業內部渠道競爭、成本競爭、品質競爭、服務競爭可能加劇,同時ai技術的應用可能帶來新的消費場景、消費範式出現,部分優勢龍頭公司可能脫穎而出,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莫海波稱。
種子板塊的未來成長空間足夠大
種子板塊也是莫海波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對於其背後的投資邏輯,莫海波解釋道,“種子是當前市場關注度相對不高,但未來成長空間足夠大的板塊,非常符合我們左側投資和逆向投資的框架。”
其中,莫海波從戰略、技術、產業、政策這四個層面對種子板塊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從戰略層面看,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未來有望加快推進種業振興。
從技術層面看,我國已逐步掌握以轉基因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品種審定辦法等政策逐步完善,轉基因技術應用有望助力產量提升。
從產業層面看,2024年玉米等糧食價格走低,隨着進口縮減、需求改善,糧價有望上漲拉動種子需求。
從政策層面看,國家支持種業企業做大做強,把扶優企業擺上種業振興行動的突出位置,頭部企業憑藉領先的技術布局和持續的收併購,市佔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上半年市場風險偏好處於逐步抬升的過程
風險方面,莫海波整體判斷,上半年市場風險偏好處於逐步抬升的過程,主要由於擴內需政策的逐步落地,房地產向止跌回穩方向邁進,國內增量資金會逐步增加。
展望下半年,莫海波分析道,由於美國關稅政策或逐級加碼、美聯儲降息不確定性等因素,可能會帶來海外宏觀預期波動加大的風險,進而對國內a股市場風險偏好形成擾動。
莫海波指出,在投資的過程中,其會緊密跟蹤國內外宏觀條件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好擇時應對;同時盡量挖掘產業景氣度高、與宏觀波動相關性小的細分領域,結合估值和市場情緒的變化去做交易和輪動,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