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就是提款機,想怎麼提就怎麼提。
最近,就有這麼一家公司被曝光。
1月31日晚,弘元綠能(603185.sh)發布公告,完成新一輪定增,募資金額27億元,發行價格25.22元/股。
值得說道的是,弘元綠能2019年登陸資本市場,到現在已經完成兩次定增,兩次可轉債發行,再加上ipo募資的錢,弘元綠能累計從資本市場融資99.09億元,接近百億。
為什麼爭議會這麼大呢?
第一,2019年至今,弘元綠能累計凈利潤是54.6億元,募資金額是同期凈利潤的1.8倍;第二,弘元綠能增發1.07億股,相當於一次性增發了約15%的股份;第三,募資近百億,但弘元綠能目前的市值也就160億元,擱你能忍?
注意,截至2023年3季度末,弘元綠能賬面貨幣資金42.6億元,短期借款僅1億元,也就是說,公司並不差錢。
最主要的還是業績變臉。
弘元綠能預計2023年凈利潤為7.3億元-8億元,同比下降73.62%-75.93%,以此計算,四季度虧損約5.5億元左右,為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
ipo前,弘元綠能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是44.07%,但是,這次定增完成後,持股比例已經稀釋至28.87%。注意,也就短短5年時間。
值得說道的是,就在定增的同時,弘元綠能也拋出了個回購預案,只是,回購金額僅5000萬元-1億元。
好傢夥,融資近百億,回購5000萬。而且,即便是回購,也不是回購註銷,而是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再問一句,擱你能忍不?
或許,在弘元綠能眼裡,融資可以,但回購是萬萬不能的,有錢也是不能回購的,即便象徵性回購,也是不能註銷的。
那麼,這家“大力抽血”的公司,基本面到底如何?
弘元綠能是一家以硅料設備起家,後進入硅片環節,目前業務涵蓋“裝備+硅料+硅片+電池+組件”五大板塊,即光伏全產業鏈。也就是說,弘元綠能跟通威股份、隆基綠能、tcl中環屬於同行公司。
咱們不妨看個數據。
單位:億元
可以看到,跟隆基綠能、通威股份等公司相比,無論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弘元綠能均不到其10%;即便跟tcl中環、晶澳科技等公司比,弘元綠能的規模也還是顯得過於渺小。
這便也解釋了為何公司業績會下滑。因為,頭部公司尚且遭遇了嚴重困難,且面臨下滑壓力,那麼二三線光伏公司,自然難上加難。
據統計,近兩年來,弘元綠能在光伏產業鏈的擴建總投資已達460億元。但是,公司的基本面卻越來越糟糕。
從業績預告來看,弘元綠能已經陷入了虧損;按經營現金流凈額來看,弘元綠能前三季度這個數字僅3.07億元,較2022年底下滑89%,且遠低於同期凈利潤。
所以,既然虧損且現金流也趨於惡化,為什麼還要巨額募資擴張產能?
注意,行業層面也不樂觀。
根據長江證券研究所的數據,2024年組件需求為645gw,但是,截至2023年底,光伏製造端的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環節產能均超過了900gw。
也就是說,產能已經過剩,價格戰已經打響。所以,這個時候產能擴張,自己沒有錢就問資本市場要,廣大股民當然不厭其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