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0月25日訊,(記者 李明明)新增資金800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後,資金規模將達到400億美元+1800億元人民幣,合計超4000億人民幣,這是絲路基金最新的數據。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絲路基金的增資,體現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決心和行動。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作為首份“一帶一路”白皮書中提到的新設投資機構之一,絲路基金近期動作頻頻。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絲路基金還簽署了關於設立中烏共同投資平台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投資平台意向出資5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

豪華的股東“天團”
“絲路基金”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在2014年11月4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這次會議主題,是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
同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註冊成立,並正式開始運行,絲路基金的資金規模為400億美元,首期資本金1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絲路基金股東陣容相當豪華,其中,外匯儲備、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分別出資65億美元、15億美元、15億美元和5億美元。
絲路基金定位是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
該基金成立後的9個月內,在巴基斯坦和沙特分別簽下兩個標誌性的“首單”。
其中之一,是2015年4月,絲路基金、三峽集團與巴基斯坦私營電力和基礎設施委員會,在伊斯蘭堡共同簽署的《關於聯合開發巴基斯坦水電項目的諒解合作備忘錄》。
一位接近絲路基金的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這代表絲路基金的實質性投資運作邁出重要一步,也是基礎設施跨境投資項目模式的創新。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絲路基金除了投資三峽集團旗下的三峽南亞公司,為項目提供資本金支持,還參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牽頭的銀團,為項目提供貸款資金支持。
根據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絲路基金累計簽約投資項目75個,承諾投資金額約220.4億美元。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絲路基金的投資項目涉及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中亞、俄羅斯、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拉美等。
在阿聯酋,絲路基金通過與迪拜水電局、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合作,參與投資迪拜700兆瓦光熱和250兆瓦光伏太陽能電站項目。項目完全投產後,將為32萬戶家庭提供清潔電力。此外,與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新能源投資合作平台,為西亞和北非等地區的一些風電、光伏、光熱等綠色能源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國內較為熟悉的項目之一,是在2021年絲路基金與北京海淀國資委、清控銀杏、蔚來資本共同出資,對儲能系統龍頭海博思創進行了Pre-IPO融資,其估值達到63億元,也是當時的儲能獨角獸之一。今年6月該企業向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
多個地方性絲路基金成立
除國家絲路基金之外,國內還成立了多個地方性的絲路基金。據悉,地方性絲路基金主要投向產業園區、城市重大基礎設施等,以股權投資為主。根據創投通數據,近年約有超50隻相關絲路基金設立。
比如,2015年7月,江蘇設立“一帶一路”投資基金,2015年首期規模30億元,2017年總規模達到100億元,2020年達到300億元,支持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境外投資及“一帶一路”重點項目。
圍繞“一帶一路”領域,此前已經有不少機構進行布局。例如2016年成立的光大海外基礎設施基金,基金總規模4.6億美元。投向交通、通信、能源等領域,此前投資了香港新界地區光纖網絡等項目;基石資本也在人工智能、先進裝備製造業等領域有所布局,所投公司四達時代也受邀參加了“一帶一路”峰會。
有研究報告認為,在推動國家戰略和產業布局的基礎上,應當鼓勵和支持創投機構與央企一起走出去,創投機構可以依託央企在“一帶一路”國家發現產業鏈條上的投資機會,同時,創投機構與央企也可以共同成立併購基金,實現“一帶一路”地區項目的跨國併購。
需要提出的是,在業務模式上,絲路基金類似於中長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資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項目,通常投資期間為7-10年,有些達到15年甚至更長;另外,絲路基金以股權投資為主,配合債權投資、項目融資,超過70%的承諾投資額為股權投資。
有別於國際上大多數開發性投資機構採用的無償援助、低息貸款、優惠貸款等方式,絲路基金以股權性質的直接投資為主。據了解,截至目前,這類投資佔比超過80%。
融通基金戰略負責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稱,作為致力於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基金,絲路基金的投資項目涵蓋基礎設施、能源資源、可持續發展項目等多個領域,以股權投資為主,可改善項目資本結構,帶動國際商業資本和項目所在國資金的共同投入,有利於提高項目的可持續融資能力,實現“一帶一路”項目參與方的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