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十年里,日本在各個領域的技術都遙遙領先於世界大多數國家,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無論是液晶、光伏、半導體,還是手機、電視、電動汽車。然而,現在的日本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慢慢地被擠出了曾經引以為傲的行業世界前列排名。
過去,日本在清朝閉關鎖國的時候就開始了現代化發展,所以在日本洋槍大炮的時候清朝還是刀劍等冷兵器。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雖然慘敗了,但是它的產業技術還在不斷發展着。再加上美國一直以來的有意扶持,日本想停止發展都難。
日本在高新產業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在很早就將輕軌運用到了城市交通運輸上。由於土地資源稀缺,為保證糧食產量,日本的農業技術也十分發達。在日本這樣一個地盤小、人口不多的國家,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很高,因此電子設備如電視機、錄影機、音響、照相機、冰箱、洗衣機等不斷更新迭代、層出不窮。
此外,日本的文化輸入也非常成功,許多經典的動漫和角色如迪迦奧特曼、鐵臂阿童木、皮卡丘深受人們喜愛。
除了動漫產業外,日本的汽車產業和新材料產業也是支柱產業之一。日本的汽車產業堪稱製造業的一張金牌名片,豐田集團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動力轎車。而日本的電動汽車技術也非常先進,日產的Leaf在2010年一推出就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電動汽車。此外,日本一直在研究新材料,在汽車製造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與此同時,在移動技術和支付功能方面,日本也領先世界。早在1999年,日本的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推出了i-mode手機上網服務,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手機上網的國家。索尼的FeliCa移動支付技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然而,儘管日本在過去能夠領先世界,但是在各個領域都成熟了的現在,日本卻逐漸失去了技術話語權。研究表明,日本在液晶面板、光伏、電池等產業中的市場份額明顯下降,從100%的世界份額跌至20%以下。
這種衰落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解釋。首先,日本的商業觀念和國家政策過於獨特和封閉。一旦日本決定佔據某一領域的市場,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將其吃干榨盡,並且制定自己獨有的標準。這種行為雖然能夠保證獨特性,但是缺乏普適性,離開日本很難生存。
其次,日本的研製觀念過於超前。日本一直致力於將氫能源應用於汽車驅動力上,掌握了全球60%的氫燃料技術專利。然而,由於氫能源技術還不成熟,電動汽車更具普適性,其他國家也能夠輕易掌握電動汽車技術,因此日本的規劃沒有得以實現。
此外,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對日本造成了衝擊。各個國家都在爭奪世界市場,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增多,技術壁壘成為了國家之間進行本國貿易保護的手段。日本過度的技術防衛在貿易爭端高發期間被其他國家排斥。
同時,中國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的崛起也給日本帶來了衝擊。中國的製造業和其他國家優秀製造業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中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
總的來說,日本失去了技術話語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商業觀念和政策的問題、研製觀念過於超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製造業的崛起等。相比之下,中國一直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從製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不斷湧現並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