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香港特區施政報告見證同心之路

2022年07月01日04:05:18 財經 1681
25年香港特區施政報告見證同心之路 - 天天要聞25年香港特區施政報告見證同心之路 - 天天要聞25年香港特區施政報告見證同心之路 - 天天要聞25年香港特區施政報告見證同心之路 - 天天要聞25年香港特區施政報告見證同心之路 - 天天要聞

25年前的今天,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

這25年,是香港與祖國骨肉再相依、血脈重相連的25年,是香港與祖國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的25年。

從1997年至202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歷任行政長官共發表24份施政報告。

在這些報告中,“內地”出現頻次不斷增加,國家的發展規劃、經濟政策與區域合作理念等越來越多地出現,成為回歸以來香港與祖國共命運、同發展的最好註腳。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從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選取若干重要片段,並結合一些親歷者的個人回憶,回顧歷史的真實脈絡。

時代主題 回歸祖國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香港人開始書寫自己的歷史。

——1997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

《共創香港新紀元》

1997年7月1日凌晨1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七樓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莊嚴的儀式上宣誓就職。

一國兩制”從構想變為現實,從理論付諸實踐。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現行的法律、法令、條例基本不變。

但對於年輕的特別行政區政府來說,挑戰和考驗剛剛開始。

回歸之初,香港就經歷了金融風暴,中央政府果斷表態,只要香港有需要,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剛從金融風暴艱難走出時,2003年“非典”疫情又突襲香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緊急簽署實施,內地城市赴港個人游逐步開放,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香港回歸之前,美國《財富》雜誌先後發表報道,否定香港回歸後的前途,質疑香港的生存空間。然而正如《財富》所寫的,以往打賭香港失敗的人從沒有贏過。後來,當記者詢問《財富》編輯總監傑弗里·科爾文“現在如何評價香港”時,他思考良久,給出了答案:活力之都。

個人回憶

梁宏正(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回歸是個巨大的改變”

梁宏正是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香港經濟民生聯盟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他還在英國劍橋大學念書。梁宏正回憶說,回歸當天正好是大一的暑假,他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個餐廳看電視直播,當看到國旗和區旗一起升起的時候,他感到特別驕傲和感動。

“作為一個在香港出生的中國人,對我來說,那一刻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但又感覺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梁宏正說,1997年6月30日,香港還是英國管理的一個地方,7月1日凌晨一到,香港就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成為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中國香港人。一覺醒來,香港街上依然車水馬龍,菜市場也依舊熱鬧非凡,大家生活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回到祖國懷抱香港依然還是那個漂亮而美好的香港。

在英國留學多年,梁宏正並沒有想在那裡久居。年紀尚小的時候,他就對中國歷史和國家發展有濃厚的興趣,小時候看過圖畫版《三國演義》,長大後又了解和學習了很多國家的歷史,知道國家在多年積弱之時,被外國列強瓜分、土地不斷被割讓。這都讓梁宏正對香港,對國家的歸屬感也很強烈,“我覺得香港是我的家,中國才是我理應回來奮鬥的地方。”

畢業之後,儘管也有一些英國的公司可以提供豐厚的報酬,但梁宏正依然選擇回到了香港發展。他說,當時的自己就堅信,香港很多方面都比英國要好,回歸後的香港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1998年,香港新機場投入使用不久之後,他就拿着“回鄉證”(即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坐着飛機去往了杭州和上海實習。

時代主題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粵港兩地政府正共同編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 為爭取與粵港有關的項目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奠定基礎。

——2009-2010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

《群策創新天》

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着深厚的歷史經緯。

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第一家中外合資的五星級賓館等等,改革開放初期的許多“第一”都有着鮮明的香港印記。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央更加重視香港的特殊優勢和獨特作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接口”不斷增多。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香港正式加入國家高鐵網絡;港珠澳大橋通車,粵港澳三地將首次實現陸路連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基本成型,香港人、澳門人、廣東人變成了“大灣區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相繼落地。“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港澳部分首次單獨成章,對香港未來發展有了準確定位和詳細闡述;“十四五”規劃綱要則為香港謀劃八大方面發展機遇。

特區政府則通過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措施,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機遇,積極主動擁抱國家“十四五”規劃、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格局等,在金融、航運、貿易、航空、創新科技、法律服務、知識產權貿易、文化藝術交流等領域積極對接中央政策,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程中實現自身新突破。

個人回憶

王稚(股民)

“第一次炒港股 有些小刺激”

王稚算是一位老股民,炒股經歷有十餘年,起起伏伏,但說起第一次炒港股,他至今還記得,當時有些小刺激。

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沒想到還能炒香港股票,以前只在電視里看見過,感覺好遙遠的事。”第一次聽到滬港通,是身邊一位金融圈的朋友說通過滬港通買香港的股票賺了不少錢,雖然有點動心,但因為自己開戶資金不足,又沒有找到合適標的,所以遲遲沒下手。

2016年12月,深港通開通。2017年12月,在深港通開通一年後,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8821.41億元,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累計交易金額4126.35億元,總成交金額逾萬億元。

2018年5月,此時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炒港股,王稚也通過證券公司開通了深港通,利用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買賣香港本土股票,以及在A股和香港同時上市的股票等。

“因為是T+0,不限漲跌幅,節奏快多了,當時真是有些小刺激。”說起第一次通過港股通交易股票,王稚說,剛開始進入香港股票市場還是比較謹慎的,看着有些股票,十幾分鐘不到,蹭蹭往上漲,有的超過10%還在漲,心跳真是加快。自己剛下場,當時買的還是比較便宜的消費股。王稚記得第一隻股票買的是比較便宜的消費股,而且因為當日可以買賣,所以吃了點差價,就賣了。

“此前想買科技股,A股沒有合適的,後來通過港股通買的科技股賺了些錢,現在手裡有些A+H醫療股。”王稚說。

王稚說,香港回歸後,香港與內地的互通互聯,港股通才能開通,而自己才會有更多的機會賺錢,現在內地和香港地區股票交易市場合作更廣泛,投資機會也更多了,希望自己能在這種好的大環境下賺到更多錢。

時代主題

背靠內地,面向世界

我們的方向和定位十分明確,就是要背靠內地,面向世界,建立香港為亞洲的國際都會。

——2003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

《善用香港優勢 共同振興經濟》

“非典”過後,短短三年間,香港經濟總量增長19.6%。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的200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顯示,香港連續第1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在全部反映經濟自由的指標中獲得極佳評分。在10項個別指標中,香港在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及產權保障等4個範疇的評分均居全球首位。

通過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其系列協議,內地對香港已全面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並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開展了豐富務實的合作,香港作為重要貿易和投資通道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金融系統保持穩健、資本自由流動、人才資源豐富、法治環境良好,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聯通內地與全球的獨特地位愈加突出。

個人回憶

毛銘基(香港建築師)

“我們甚至應該更早一些回來的”

毛銘基,出生於香港,如今在北京一家港資房地產公司工作,並把家安在了這裡。

2012年,結束了9年的國外生活,35歲的毛銘基決定與妻子回國,並且選擇了來到內地發展。這是一個早就做好的決定,因為在夫妻二人看來,與香港相比,內地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都更適合自己,而且內地的發展潛力也能提供更大的事業發展空間。

回到內地,從青島到北京。時至今日,毛銘基依然認為當初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我們甚至應該更早一些回來的。”

生活空間從香港到內地,如今再過10年,毛銘基也深刻感受到香港與內地之間關係的交融。

他說,很多年前,內地人對香港同胞、香港社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了解香港的途徑只有香港電影和流行歌曲;香港人對內地的很多事物也是一知半解。但是這麼多年過去,普通人除了從電視機了解更真實的彼此,還能通過旅遊、留學、經商等很多途徑,真正參與到對方的生活中去,切身體會彼此的政策、經濟、人文,“這種關係正在越來越親密。”

2018年9月,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正式推出。毛銘基也成為這一新政的獲益者。他說,“我們申請這個證件後就等於多了一個身份證,在內地辦事就方便多了。比如,申請駕照、坐高鐵、坐飛機、住酒店甚至北京健康寶都可以使用這個居住證。”

除了個人生活,毛銘基所處的港資公司也在感知着一系列變化。他說,過去內地對於港資公司都是大力歡迎,而如今,港資公司要和所有國企、民企一道公平競爭,“這其實也是在倒逼港企和所有企業更加融入國內經濟轉型,優化各自的發展。”

因為工作的關係,毛銘基與同事們是京港航線的常客,頻繁的時候甚至每周都需要出一趟差。如今不斷加密的航班,為他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毛銘基說,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以及更加頻繁的航班,正幫助大家實現更高效的雙城工作與生活。

時代主題

國家安全

對任何鼓吹“港獨”,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行為絕不容忍。雖然香港正經歷風高浪急的困難時期,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準確地緊守“一國兩制”原則,一定能走出困局。

——2019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珍惜香港 共建家園》

2019年,香港走過極不平凡的一年。

反中亂港勢力借“反修例”之名發動曠日持久的黑色暴亂。暴力衝擊令香港曾引以為傲的法治、自由大受打擊,也令社會動蕩、民生受創,風雨如晦,讓“東方之珠”蒙塵。

“要是我們‘不設防’,讓外部勢力利用香港滲透內地進行破壞活動,做危害國家安全的事,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

面對極為複雜嚴峻的局面,中央果斷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築牢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屏障。2020年6月30日2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在香港特區刊憲生效。

現在,香港國安法已經成為守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不僅填補了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法律漏洞,也為香港的長治久安提供了堅實保障,遏制了外部勢力及他們的代理人通過香港危害國家安全的企圖。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至今,香港的新股集資額超過6500億港元,較實施前的同一時期增加超過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500億港元,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的12個月高出近六成。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於2020年底達到34.9萬億港元,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增加了兩成。

個人回憶

何超瓊(香港婦協主席)

維護“一國兩制” 是使命更是擔當

2019年香港經歷了最艱難的時刻,“黑暴”嚴重影響香港的治安,假新聞和假消息充斥着國際社會,嚴重影響國家和香港的形象。當年8月25日,信德集團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率領香港婦協聯合全港超過30個婦女組織,發起“全港婦女守護家園大集合”,以“還港安寧,守護家園,千帆並舉,乘風起航”為主題,號召香港社會各界婦女釋放女性正能量,團結一致,向暴力說不。

2019年9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2屆會議在日內瓦舉行,何超瓊和伍淑清分別以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香港婦協)主席和監察顧問的身份,在會場內外為香港發聲。會場內,何超瓊兩次在理事會上發言,譴責香港暴力行為;會場外,何超瓊和伍淑清通過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向國際社會道出香港真實情況,並向全世界傳遞出了4個重要信息:一是表明香港一直享受“一國兩制”方針帶來的繁榮安定;二是表述香港過去三個月的真實情況;三是表示香港人追求理性和諧的意願;四是表達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的堅定立場。

此外,何超瓊還帶領香港婦協創辦了“巾幗建新力”國際婦女論壇,除了獲得大灣區各個婦聯領導及代表出席支持,更邀請到十多名來自不同國家和界別的女領袖、百餘名婦女和精英齊集香港,展現香港國際形象,樹立香港社會的正向一面,論壇規模已擴大至北京、澳門以至大灣區多個城市,讓內地與港澳乃至世界多地的女性突破地域的限制,團結在一起,共同分享交流。

何超瓊表示,2020年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給了香港一針強心劑,將繼續勇敢以愛國愛港者的身份發聲,堅定地維護“一國兩制”方針,這是使命,更是擔當。

時代主題

愛國者治港

在《香港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的保駕護航下,香港特區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管治秩序已恢復正常。

——2021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

《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

反中亂港分子之所以能在香港興風作浪、坐大成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愛國者治港”的原則還沒有得到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把“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落到實處,由真正的愛國者掌握香港的管治權。

2021年3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採用“決定+修法”的方式,通過對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兩個產生辦法作出一次系統修訂,明確規定了選舉委員會的構成和產生辦法,新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以及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運作機制等。從選舉委員會選舉到立法會選舉再到行政長官選舉,完善選舉制度後的一年內,香港先後成功舉行三場重要選舉。

未來5年,是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

2022年5月8日,李家超以99.16%的得票率當選為行政長官人選。6月19日,國務院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當天,李家超率領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集體亮相。他表示,將與管治團隊齊心協力、迎難而上,帶領香港全面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同為香港開新篇。

個人回憶

梁志仁(香港駐京辦主任)

“新篇章即將在香港展開”

1999年3月4日,香港特區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二條,在北京成立辦事處,以進一步加強與中央人民政府及其他省市部門之間的聯繫和溝通。現任香港駐京辦主任梁志仁在香港公務員系統已有35年,曾經在很多部門和很多國家、地區任職,但此前從未長期在內地工作,2019年,在公務員生涯快要結束的時候,他為自己爭取到了出任駐京辦主任的機會。

梁志仁說,自己對國家的感情一直很強烈。1987年,他進入香港政府工作,早年間曾從事過與過渡期、回歸預備相關的工作,當時就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的實施充滿了期待。很早的時候,他就很想到特區政府駐京辦工作,但因為一直有其他任務,始終沒能實現這個願望,直到2019年出任香港駐京辦主任。

在梁志仁看來,香港在內地與國際之間長期扮演着“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現在要“並船出海”,將自身優勢連接到“十四五”規劃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國安法施行、選舉制度完善之後的香港實現了政治穩定,特區政府、立法會議員能夠分工合作,齊心推動發展。在香港“由亂轉治”之後,現在進入了“由治及興”的階段,可以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梁志仁表示,成立25周年的香港特區風華正茂。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茁壯成長。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平台,更需要背靠祖國,面向國際,講好中國故事。如同新一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所說,要“同為香港開新篇”,一個新的篇章即將展開,香港的房屋、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會有所改善,經濟發展與內地更加融合,讓香港更加宜居宜業。

本版文/本報記者 董鑫 熊穎琪 周超 李岩

圖片製作/潘璠

1997

香港回歸祖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1998

中央支持香港度過亞洲金融危機

香港新機場投入使用

1999

中央政府贈港大熊貓

2003

攜手同心戰勝“非典”

CEPA簽署

中國首名航天員楊利偉訪問香港

2005

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

2006

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組織總幹事

2008

香港同胞援助汶川地震災區

北京奧運會馬術賽事舉辦

2009

香港成功舉辦第五屆東亞運動會

2014

國務院首次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

滬港通正式啟動

2016

連接香港和深圳股票市場的深港通機制啟動

2017

香港正式加入亞投行

遼寧艦” 訪問香港

2018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開通

港珠澳大橋通車

2019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2020

香港國安法正式實施

202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通過

2022

中央政府任命李家超為

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