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爾濱”凍梨
喜迎南方小土豆爆火之後,
各地文旅機構
紛紛啟動創新策略。
以河南文旅為代表的
“山河四省(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每天發布大量視頻,吸引大量新粉絲,採用以題海戰術為主的“量變導致質變”策略。
不少文旅機構選擇邀請明星代言人
例如,內蒙古文旅邀請“鳳凰傳奇”成員玲花,湖北文旅邀請朱一龍,河南文旅邀請王一博錄製宣傳視頻,河北則有趙麗穎助力。
有些地方文旅機構則積極利用ip資源
例如,吉林文旅推出《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河南洛陽推出“飛魚服”,演繹“公主回城,鑽石相贈”;江西文旅在網友助力下推出帥氣“錦衣衛”。
在“花式整活”下,
河南、河北、山東、四川等地
達到百萬級別。
“各地文旅局都瘋了”“山東文旅 我姓東”“河北文旅搖人了”等話題相繼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在吐槽之餘也紛紛為家鄉文旅局出謀劃策,讓多地文旅收穫了一波熱度。
相比之下,上海文旅顯得相對低調。有網友調侃:“保持現狀挺好,把流量讓給更需要的城市。”還有人擔憂現有的交通壓力,“現在的人流已經不少,再多恐怕出行就更難了。”
實際上,上海文旅市場本就繁榮。
2024年開年,上海文旅市場迎來文化和旅遊“雙向奔赴”的“開門紅”。“小凍梨”(北方南下遊客)和“小土豆”(南方北上遊客)齊聚魔都,入境旅行團及散客也絡繹不絕。上海外灘、迪士尼樂園、人民廣場等地客流如織,為市場持續繁榮發展注入信心。
不僅是外灘,上海全城文旅消費趨勢越來越旺,呈現“暖冬”市場現象。2023年至2024年的“跨年季”,上海中心城區“演藝大世界”中外文藝演出薈萃,從文化廣場正在舉辦的國際音樂劇節系列活動,到亞洲大廈的小劇場演出,上座率高,熱門場次一票難求。爆款電視劇《繁花》如同“冬天裡的一把火”,帶熱了外灘和人民廣場黃河路等地“上新出圈”,街頭的排骨年糕也已經排起了長隊。
據上海旅遊大數據監測,元旦假期上海市接待遊客718.16萬人次,同比增長16.27%;實現旅遊消費118.06億元,同比增長24%。上海市賓館旅館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0%,同比增長24%。
其實,在“網紅城市”誕生的背後,一些問題仍然亟待解決。對此,有人認為,長期主義才是真正的制勝法寶。如何借網紅效應,把關注度變為客流量,是必須持續解答的問題。一時的情緒價值固然亮眼,但比起無限制的寵溺和包容,更為重要的是清晰的底線意識、更公平明確的市場規則,和在此基礎上穩定、可預期的優質服務。
而上海文旅的“不響”,正是以不變應萬變。
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並不贊成遊客大量湧入後過度擠壓本地人正常的生活及出行空間。“短期火爆的情況下,本地居民可以暫時性地讓渡一下個人權益,但長遠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和生活好的權利。旅遊不僅是遊客的美好生活,也應該是本地居民的美好生活。”因此,上海一直倡導“主客共享”,儘力讓居民和遊客和諧共處。
上海正在將城市資源轉化為文旅資源,讓市民和海內外遊客共同享受日益國際化的旅遊目的地,從武康大樓到黃河路、進賢路,再到黃浦江和蘇州河親水岸線,已有200餘個家門口的好去處、星羅棋布的旅遊休閑街區。
多名旅遊行業專家認為,當下上海更需要加強的是大力推介入境游,為入境遊客提供更多實操性強的資訊和便利措施,讓海內外遊客入滬就能感受到“上海服務”的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