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哈爾濱市通河縣公安局反詐中心的民警,您剛才接到的那個00開頭的電話是詐騙電話,千萬別轉賬!”這樣的預警電話,通河縣公安局的民警們每天要打出成百上千個。面對花樣翻新的電信網絡詐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通河縣公安局深入推進“反詐宣傳月”縱深開展,積極創新,奏響反詐“三重奏”,只為牢牢捂住咱老百姓的“錢袋子”。這“三重奏”究竟怎麼“奏”?一起來聽聽!
奏響“精準研判”前奏曲
“哎呀,警察同志,太謝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那個電話來得及時,我這養老錢差點就轉給騙子了!”剛剛被成功勸阻的王大爺,在電話里對着反詐民警連聲道謝,心有餘悸。
精準預警,跑在騙子前面!通河公安依託強大的大數據分析平台,組建“反詐尖刀”研判專班,24小時不間斷地對海量信息進行“火眼金睛”式的篩查分析。一旦發現疑似被騙的苗頭或高危通話,系統瞬間“亮紅燈”,民警第一時間通過電話、短信或上門進行精準勸阻攔截,爭分奪秒按下“止損鍵”,把詐騙扼殺在“轉賬前”,這就好比給潛在受害人裝上了“電子護盾”!
奏響“全域宣傳”進行曲
“侯警官,您說這‘刷單返利’到底有啥貓膩啊?”在社區反詐小課堂上,李阿姨好奇地問。“阿姨,您記住嘍,‘天上不會掉餡餅,刷單返利是陷阱!’您想想,動動手指就賺錢的好事,憑啥輪得到咱?那都是騙子拋的‘魚餌’!”民警用大白話講得生動形象,引得現場居民陣陣笑聲和點頭。
通河公安使出“十八般武藝”搞宣傳,不僅有傳統的橫幅、海報、宣傳單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還玩轉新媒體!短視頻、反詐情景劇在微信朋友圈裡“刷屏”,推出“反詐快遞”、“反詐菜市場”,把反詐提醒融入日常生活場景,讓群眾收快遞、買菜時都能“瞟一眼、記心上”。同時,針對學生、老年人、財務人員等易受騙群體,量身定製宣傳方案,開展“面對面”宣講、模擬詐騙測試,提高“免疫力”。
奏響“宣講回訪”和諧曲
“王警官,我現在可警惕了!陌生鏈接絕對不點,要轉賬的電話先打110問問!”曾被冒充“公檢法”詐騙的事主劉女士,在民警上門回訪時堅定地說。“經過你們上次那麼詳細的講解,還有給我的‘反詐寶典’,我現在可是家裡的‘反詐宣傳員’了!”
宣講不是一陣風,回訪鞏固見真功!通河公安堅持“一案一回訪、一人一檔案”,對已發案件事主和成功勸阻對象,民警不僅及時上門或電話回訪,了解其心理狀態、被騙細節,更重要的是進行“二次深度反詐宣講”,剖析詐騙手法,強化防範意識,幫助事主真正“吃一塹,長一智”。同時將回訪中了解到的詐騙新動向、受害人心理特點等,及時反饋給團隊,不斷優化工作策略,形成閉環管理。讓每一次回訪都成為一次防範意識的“加固工程”。
從數據云端到街頭巷尾,從警民聯動到全民參與,通河縣公安局用反詐“三部曲”奏響平安樂章。這場陽光下的守護行動,正以法治的力量為群眾的“錢袋子”築起安全屏障。(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