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200字,閱讀需要5分鐘)
當年看海賊王,第一次接觸到了“天龍人”這個神奇的物種。作為被世界政府默認的“高等生物”,天龍人擁有以下特權:
1、地位始終高普通人一等,如果天龍人從人群中路過,所有平民都要下跪+低頭,給他們讓開一條寬敞的道路,等天龍人過去 。
2、天龍人可以將其他任何人作為自己的奴隸隨意處置,為了防止奴隸逃跑,他們會為奴隸注射鎮定劑,為他們戴上爆炸項圈 ,部分天龍人甚至會在奴隸身上印上“天翔龍之蹄”的烙印。
3、天龍人可以將看中的任何人作為自己的配偶,只要玩膩了就可以扔掉,就算天龍人當著眾人的面殺掉平民,其他人也只能當作沒看見。
當時我對漫畫中的這種設定感到相當氣憤,怎麼能有這種可以無視任何法律,所有行為都不受到限制的物種存在?後來我了解了有關“種姓制度”的存在和歷史,才發現自己真是太too young、too simple了,原來這種漫畫裡面的這種“貴族人種”設定,現實中早就有了,甚至即使在今天依然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就是大名鼎鼎“沒錯,正是在下”的印度。
說起印度,大家的反應除了日常一些比較搞笑的新聞之外,還有就是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誕生地,我們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是在印度本土,佛教並不是最大的宗教,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
佛教和印度教是完全不同、各自的兩個體系。
佛教起源於佛陀釋迦牟尼創建的學說,認為人死後會進入六道輪迴,如果生前行善,下一世就會投胎享福,如果生前作惡,下一世就會受盡苦楚,也就是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教講的是“無我”,人個人,人和動物都是平等的,沒有界限階級之分。因此在佛教的觀念里以“眾生皆平等”為修行原則。
印度教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以及靈魂不死之說,信仰多神,在他們的神譜里有三大主神,分別是梵天、毗濕奴、濕婆。在印度教的觀念里,認為人都是有靈魂的,死後會再生轉世,這種輪迴是沒有終始的,要想解脫,必須達到靈魂和神合二為一的境界。印度教的修行方式講究“有我”,提倡的理念是“有些人天生就是下等人種,要通過一生隱忍積福下輩子才可以做上等人,階級制度必須要嚴格的加以區分”。
在印度有超過80%的人信奉印度教,加上周邊的尼泊爾、毛里求斯、孟加拉國等加起來全球有超過12億人信奉印度教,人數僅次於擁有20億信徒的基督教、14億信徒的伊斯蘭教,甚至遠超擁有4億信徒的佛教,只不過印度教在世界上的傳播和影響範圍沒有佛教那麼大。
之所以印度教無法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與一個東西分不開,那就是我們上篇提到的“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是由雅利安人創立的。雅利安人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他們擁有着屬於自己的文明,那就是吠陀文明,這也是早期的一種宗教,後來有關這些宗教頌詩開始被收編成集,結果就編成了《梨俱吠陀》,編成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
《梨俱吠陀》中有一篇叫做《原人歌》:“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
在這首歌中,所有的人類被稱作“瓦爾那”,並藉由職能與權利的劃分,以婆羅門為首,構成一嚴謹的四種階序:
婆羅門:最高的瓦爾那,也是整個階序的核心。
剎帝利:次高的瓦爾那,具有與婆羅門共享「管轄一切生物」的權利,戰士和統治者,掌握實際的政治與軍事權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過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權力。此外,負有保護婆羅門之責。
吠舍:第三等的瓦爾那,農人或牧人,任務是生產食物,並提供各種祭品。吠舍可從事農耕、商業、畜牧與放貸的工作。
首陀羅:最低的瓦爾那,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僕,負責提供各種服務。
還有第五種“賤民”,只不過他們是被排除在原人身體之外的。
雅利安人為了確保自己的執政權,同時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根據這首歌,創造出了“種姓制度”,他們把處於自己統治之下的人民,劃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要負責教育,受眾是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此外,婆羅門享有許多特權,如不可處罰、不可殺害、可領回部份充公遺失物等。
第二等級“剎帝利”,一般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是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的等級,國王一般仍屬於剎帝利,但是剎帝利並不限於王和王族。剎帝利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他們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主要負責商業,在政治上沒有特權。而且“吠舍”必須以布施、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劃重點)前兩個等級,完全不從事生產勞動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不過“吠舍”還是雅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員,可以參加公社的宗教儀禮,因而和婆羅門、剎帝利同樣屬於“再生族”。
第四等級“首陀羅”,他們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內,屬於非雅利安人。由於沒有公社成員身份,“首陀羅”不能參加宗教禮儀,也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護的權利。“首陀羅”作為“瓦爾那”來說,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需要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各職業。如果有“首陀羅”失去了生產資料,就會淪為僱工,甚至淪為奴隸。
沒錯,“首陀羅”不是最慘的,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他們被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賤民”在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
在一開始,這種社會制度是為了確保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同時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後來隨着馬穆魯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為了各方政權的需要,這種“種姓制度”也被不斷調整,並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制定成了更加固定、僵化、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而且更誇張的是,和“天龍人”一樣,除非自己放棄,否則種姓制度就可以各等級世代相襲。因此一個人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基本上你一出生就被決定了,因為階級過大就會變成種姓,一但種姓完成,低階層上升基本不可能。
種姓制度的存在,既不利於民族團結,又不利於國家統一,會導致社會長期處於停滯、落後的狀態,後來,印度獨立之後,也覺得這個玩意是在是太反人類了,就宣布廢除了“種姓制度”,只不過這個時間晚了一點點,1947年。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種姓制度已經在印度“風靡”了3000年之久。
到了今天,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的法律上被廢除多年,但是卻依然於人們的“觀念”之中,在某些依舊保守的印度農村,有些人走路要避着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着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他們為這個村子的人工作,卻不允許住在村子裡;他們不能到村子的井裡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學也必須上專門的學校。
沒錯,這些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不可接觸者”,即“賤民”、“達利特”,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印度目前有2億“達利特”,佔總人口的16.6%。
尾聲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兩天看到了了一篇新聞,一名15歲的印度學生,因為在課堂上因為拼寫錯誤,而被高種姓老師持棍毆打,被打後一度昏厥,在被老師毒打兩個多星期之後,不幸去世。學生的家人找涉事老師尋求賠償,卻遭其辱罵。而學生和他的家長遭到如此待遇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姓氏屬於印度種姓制中的最底層種姓“達利特”。
印度政府官方的數據也顯示,近年來,印度國內針對“達利特”人的犯罪呈上升態勢:2019年印度針對達利特人的犯罪活動約4.6萬起,2020年這一數字上升到5萬多起,增幅近10%。
種姓制度會導致社會長期處於停滯、落後的狀態,但是種姓的劃分其實就是階級的劃分,內核是種族隔離,這種制度正好符合統治者的利益,身為統治者的高種姓,歷代統治者當然不會輕易廢除。若不是淪為英國殖民地,恐怕直到今天印度也難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雖然隨着這些年印度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育水平的提高,正在迅速的摧毀“種姓制度”在民間的根基,但是以印度的階級固化程度來看,真正從人們心中清除掉“種姓制度”,還是遙遙無期。
(全文完,謝謝觀看,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