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李曉華”,你身邊一定也有! | 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晚上好。

店裡大排長龍,門口人頭攢動,直播萬人觀看,同行“逐幀學藝”,顧客慕名“打卡”……近段時間,湖南懷化的理髮師李曉華走紅網絡、熱度居高不下。一位普普通通的理髮師緣何彙集大流量,背後折射了大眾怎樣的期待?今天,我們“從頭講起”。

一直以來,大眾苦“套路理髮”久矣——

似乎很難享受清爽的理髮過程:不少理髮師“各顯神通”,以點評發質打開話匣子,以推薦染燙護理巧作鋪墊,以建議充值辦卡華麗收尾;

似乎很難收穫自己屬意的髮型:有的理髮師自說自話地推行“當季流行”,千篇一律地“設計髮型”,大刀闊斧地為顧客“改頭換面”;

似乎很難擁有超值的理髮體驗:一進門“總監”起步,一看價有點犯怵,結果往往是“每一次理髮都是一場豪賭,結局十賭九輸”……

鑽研營銷的風氣甚囂塵上,手頭功夫卻分了神、走了樣。浮躁之中,理髮師李曉華的耐心傾聽、貨真價實成了一股清流。髮絲雖細,門道不少。無論是“打薄一點”“劉海在眼睛上面一點”的具體要求,還是“希望自己改變大一些”的抽象描述,抑或是“剪短一點”和“稍微修一點”的微妙差異,李曉華“聽得懂話”、拿捏得當,觀感平平無奇,總能化朽為奇。這樣的李曉華,不禁讓我想起兒時常遇到的街邊理髮師。他們一剪、一梳、一推,最受周邊社區老人們的歡迎。那雙穿過白髮的、粗糙的手,有歲月的痕迹;那句“精氣神全在頭上”,是從業的尊嚴。

理髮師李曉華。圖源網絡

“聽得懂”,是聽得進、剪得出,是理解力、執行力,更是定力。有網友翻出一張2016年曉華理髮店的照片,8年過去,周邊門店換了又換,只有這間理髮店堅持至今。“會慢慢調整、慢慢學”“等熱度過去只想老實剪髮”“自己幾斤幾兩心中有數”,身處流量中心的李曉華並不認為自己的剪髮技藝超越其他理髮師,更不希望被捧得太高。潛心練技、用心待客,一把剪刀,剪出了名聲,也修出了經營之道。世界熙熙攘攘、圈圈套套,難得的是始終清醒自持,可貴的是永遠以誠待人。

留心觀察,哪個城市沒有這樣的“李曉華”?哪個行業沒有這樣的“李曉華”?長沙豆豉園巷,手藝人堅守三十年,一針一線將初心縫進歲月;寧波迎鳳街,小小早餐店幾十年不倒,定格幾代人的“舌尖記憶”……在小巷深處,在不起眼的角落,許多人深耕老手藝、守護老口味,用真誠和匠心贏得信賴。我們總說小店是最有煙火氣、最有人情味的,大概因為它能滿足我們很多細微的、瑣碎的日常所需,又何嘗不是因為一個又一個這樣親切而又認真的普通人。

並非所有酒香都要走出巷子,不過,在喧囂的網絡時代、嘈雜的流量世界,店面簡潔、穿着樸素、收費親民的李曉華能被大眾看見,出乎尋常,也更值得格外珍視。因為這其中,有對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樸素讚許,寄託着大眾對“認真的人不會被辜負”的美好願景,也投射着人們對理想服務模式的期許。大家期待着,服務業再樸實些、再純粹些,多些研究精細活兒的“李曉華”,少點一心賺快錢的“剪刀手”。而一個個流量中的“李曉華”,也將帶給更多人鼓舞:人生軌道上,做好一件事,並樂於此道,何嘗不是成就?何愁沒有擁躉?

這正是:

做細微事,向遠處行。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大家晚安!

(文 | 王  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