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攪散她的婚姻,現在又來跟她要錢要房,她把房子賣了電話換了

最初看樊勝美時覺得她不夠勇敢,再看到房似錦時覺得她又有點無情。

現實生活里的我,比她們兩個人還要悲催,年輕時被父母攪散了婚姻。

如今退休後還要被父母逼着拿錢騰房子,幫侄子結婚。

萬般無奈,我也走上“斷親”之路,賣房換電話,遠走他鄉,安度餘生。

我是劉瑾,今年52歲,退休一年多,感覺過了一個世紀般漫長。

年前哄着把父母送到弟弟家過年,直接把房子賣掉,換電話,到南方旅居。

不是我心狠,也不是我無情,而是這麼多年的“愚孝”,終於讓我看清現實。

1、年輕時,為了資助娘家,被迫離婚。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是母親晚年的最大依靠。

年少時,作為家裡的老大,不僅要照顧弟弟,還要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有了自己的小家,被父母教育,以後不論有啥好東西,一定要先給自己的弟弟。

年少不懂愛,認為只要是父母說的話,就是聖旨,弟弟的需求比老公更重要。

在自己愚蠢的孝心下,為了多資助娘家,把自己的小家給折騰散了。

當時父親住院,我逼迫前夫請假去醫院照顧,而此時弟弟在家休假。

前夫因為請假時間過長,耽誤一次晉級的機會,而父母不僅沒有給予安慰,還說老公本就無能,還要怪別人。

弟弟結婚時,母親讓我拿30000資助,沒錢只能找公婆借錢,也是這次借錢,徹底摧毀我的婚姻。

前夫罵我是愚孝女,是典型的“伏弟魔”,誰跟我結婚就要背負身後一家人的生活。

離婚後,前夫把單位里的福利房給我留下,還給我10000的補償。

2、離婚後,成為娘家的“提款機”,只為得到親情溫暖。

離婚也沒能打醒我對娘家的資助,為了弟弟的婚姻,我跟別人借錢給父母。

因沒有孩子,離婚後,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掙錢上。

一邊乾著主業,一邊尋找各種掙錢的路子,做過代理,也幫別人寫過回憶錄。

最初紙媒紅火時,我迷戀上寫短篇愛情故事文,收入比上班掙錢多。

那時,我想得最多的不是再找男人結婚,而是一定要讓父母和弟弟過上好日子。

當我有了一大筆錢時,我悄悄在市區買了158平的三居室,還是帶電梯的。

本想着等父母老了,我就帶着父母跟我一起居住,我給父母養老送終。

然而,我成為娘家的“提款機”後,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這輩子過得實在“不值得”。

為了周末回家母親一句“我的好女兒回來了”,為父親一句“還是養女兒好”的親情溫暖。

我不停地“討好”父母和弟弟弟媳,以及給小侄子買各種禮物。

看似溫暖的親情,實在需要大量的金錢堆砌,少一點都會被父母說教。

偶爾,母親還會說,怎麼你現在對我都不好了,還是你有啥想法。

3、給50000萬現金送父母去弟弟家過年,開啟“斷親”的餘生之路。

人總是要在痛苦中成長,在失落里重生。

在父母對我要求越來越多後,我發現,父母不僅僅是為自己着想,甚至開始為侄子謀劃。

母親總跟我說:“你也不找對象成家,也沒有子女,將來你侄子就是你的依靠。”

說句實話,侄子從小到大,幾乎都是我出錢養大,現在工作,我還會時不時給他發紅包。

50歲退休那年,我把市區里的房子收回來,重新裝修好,開啟我的退休美好生活。

父母不知道我做自媒體掙錢,只知道我做副業的收入比退休金高。

我到市裡居住後,父母詢問這房子在誰名下,我實話實說,卻給自己惹來麻煩。

父母天天跟我嘮叨,讓我把房子過戶到侄子名下,這樣侄子更好找對象。

年前,父母說侄子有女朋友了,逼着我給侄子拿錢結婚,催促着我趕緊把房子給侄子過戶。

失望過才知道,女人這輩子真的誰也靠不住,你以為最親近的父母,不過是拿你當掙錢工具,你認為最親的弟弟,也不過是拿你當提款機。

想明白之後,我也趕一次時髦,“斷親”走人。哄着父母,並給他們拿上50000現金,送他們去弟弟家過年。

其實是我早就找好買家,談好價錢,只等把賴在我家的父母送走,我就可以“浪跡天涯”,跟他們“斷親”了。

寫在最後:

現在的我,在南方某個小城鎮里旅居。雖然內心時常會感覺孤獨寂寞,但還是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如果我不這樣做,我往後二三十年,依然會被捆綁在親情奉獻里。

我選擇“斷親”的背後,是我想要找回清晰的邊界感,終於學會說“不”,同時也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這麼多年,我被父母綁架着盡孝,對親情的渴望,對親人的感恩。如今,我終於明白,人與人之間本就是各自安好,親人之間也只是親戚關係。

若沒有分寸界限的親情,終會有覺醒的那一天,也就是斷親的那一天。

塵世間的女兒,其實活得最累的。在婆家你是個外人,在娘家你依然還是個外人。

只有自己的小家才是你的家,結婚後的女兒,一定要記得,只有經營好自己的小家,你才有家,千萬不要跟我一樣,期盼娘家的親情溫暖,自毀半生幸福。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頭條創作挑戰賽##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