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成年人的通透,叫“算了”

一半忘了,一半算了

佛家說執着是苦。

既然不能事事如意,與其不甘,不如選擇釋然。

成年人的世界,學會忘記是修行,懂得算了是智慧。

1

忘了仇恨,報復就算了

現實中的“仇恨袋”無處不在,遭遇傷害,總是回擊報復,最終你就會被扯進深淵。

王爾德說過:“放不下仇恨,會讓荊棘爬滿自己的心。”

忘掉仇恨,不是懦弱認輸,而是及時從傷痛中抽身而出。

放過別人,其實是為了放過自己。

學會將傷害翻篇,讓仇恨清零,在輕裝前行中,過好當下的生活。

2

忘了得失,計較就算了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生活本就不能處處由人,得失亦難量。

有些人太過計較一時的得與失,結果被利益所累,煩惱叢生。

海明威說:“只要不計較得失,人生便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

很多時候,你若不在乎失去,反而會得到更多。

把格局放大,心胸放寬,前方的路自會豁然開朗。

3

忘了執念,強求就算了

人和人相處,很多糾紛痛苦,追根溯源,其實也不過執念二字。

一段走遠的關係,費盡心力去挽留,只能給彼此帶來困擾。

學會及時放下,反而是對各自的成全。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告別的旅程,我們總要習慣聚散離合。

忘掉執念,少點強求,多點隨緣,是對自己最大的善待。

一半懂了,一半算了

生活這道題,無論怎麼解都會有遺憾。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沉默,選擇不說,不是因為無所謂、不在乎。

而是因為我們漸漸明白:如果凡事都要去爭個高下,其實都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1

懂了三觀不同,爭辯就算了

智慧成熟的人,會清醒地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會與人爭辯。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沉浸在自己固有的觀念里,很難被他人打破、扭轉。

三觀不同,就別再強求對方的認可。若一味爭下去,不僅爭不出個所以然,更是對自己無意義的消耗。

2

懂了事過境遷,糾纏就算了

季羨林老先生在《一生自在》中說:

“如果總是糾纏,那麼痛苦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劇烈殘酷地折磨你,不如淡漠、再淡漠、再淡漠。”

那些令我們不甘的事,終究已成過去;那些曾經怨恨的人,終究只是生命里的路人。

日子總是要往前走的,不能老是回頭看。

世事猶如書籍,一頁一頁翻過去了,才能接着書寫新的篇章。

3

懂了自身平凡,逞強就算了

人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苦衷,與其跟自己較勁,不如接納平凡的當下。

人這一生最難的修行,就是選擇與自己和解。

那些得不到的名利,追不上的野心,就算了吧。

保持平常心,再普通的人,都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