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的婚姻觀:不結婚,不生娃,只談戀愛

對於父輩而言,人總是要結婚生子的,不結婚,在鄰里鄉親們的眼中是要被笑話,被看不起的,而無論婚姻本身是多麼的一地雞毛, 和對面的那個人是多麼地相看兩厭。再不濟, 少年夫妻老來伴, 有個頭痛腦熱時,也有個人在身邊照顧。而其次,活在世上, 總也要留下自己的血脈。

但是年輕人並不這麼想,兩個人能在一起,靠的是兩個人的感情, 但涉及到婚姻,就是兩個家庭,而生孩子更意味着雙方要付出巨大的時間,金錢,精力來撫養。什麼風花雪月在日子的磋磨下, 也消耗殆盡,碰上豬隊友, 那更是氣不打一處。婚姻更多的,是合伙人。

生活中認識的一位長輩, 對於婚姻, 對對方抱怨頗多,年老時,仍咬牙切齒。在過去那個艱難的年代中,男方遊手好閒,一人扛起了全家的活計, 辛苦撫養孩子長大,到老後,卻並不願意繼續同男方生活在一處屋檐下。但是面對年輕人,仍然極力勸解結婚。或許, 婚姻在他們心中,是必須要有的,否則,人生便不完整。

老一輩們對於孩子和後代的執着, 並不是沒有道理,打拚一輩子, 總是有個目的,而孩子與後代便是那個目的。年輕人並不這麼想, 人活着,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這或許也有個人主義盛行之下帶來的觀念。但是從另一方面, 如果對於基因有了解,也會發現,即使沒有後代,個人的基因也會傳遞——通過旁系的兄弟姐妹,甚至遠房的親戚。不論有沒有孩子,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有沒有孩子,你的基因都會在。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認識一對丁克夫婦,倒是對未來科技充滿希望,堅信幾十年後,科技的發展會進一步解放人類,老年生活不會比現在更艱難。其次, 老年生活如何, 最關鍵的是健康, 而不是孩子。

高房價,高教育負擔,高醫療負擔, 讓不少人望而止步,如果婚姻與孩子帶來的是生活水平的急劇下降, 那麼意義又在哪裡呢?人本質上是趨利避害的,在不利的環境下, 人們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