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幸福感哪裡去了?吃喝不愁卻患上了抑鬱症

雖然經常調侃關於幸福感調查這個事,但是捫心自問,我們的生活質量確實比以前高了很多。因為幸福感是一種感覺,是不可以量化的,更是一種對比。

小學生就不會有幸福感的概念,他只有開心和不開心,幸福感多是成年人開始思考的一個感覺。

有人小時候讀書家裡拿低保,十八歲踏上社會,奮鬥二十年!現在兒子有,房子也有幾套!負債可以忽略不計,可我得了抑鬱症,我已經忘了快樂的感覺。

幸福感是和周邊認識的同齡人對比出來的,自己五千月收入縣城有房有十多萬的車,但親戚朋友同學99%都在省城有房,月入兩三萬,三十萬以上車。這樣就感覺不幸福。

如果在三十年前自己月入一千家裡有電視冰箱等而別人都沒啥收入,家裡也沒啥家電,這樣也覺得很幸福。

當一個人在蜜罐里待時間長了,他的幸福感會降低。反之,當他在困境和絕境中待久了,哪怕一點甜頭他就會感到幸福。

經濟發展越好越強,只能保證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我們的物質慾望也會隨之增強,我們的享受程度要比以前好很多,但是我們的幸福感卻不一定提升,因為幸福感並不是物質上的,更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

是通過對比周圍人,而產生的一種感覺。

所以要讓所有人都擁有很強的幸福感,就要讓所有人都認為自己過的比別人好,顯然這像是一個偽命題。


幸福感,來源於沒有無盡的慾望。小孩子想吃一顆糖,你給了二課三顆,他很幸福,長大後,卻不是那麼幾顆糖就能幸福的,因為面對的不再是幾顆糖那麼低的要求,而是車子房子娘子孩子面子。

我們現在是物質生活比原先富裕了,精神生活確比原先貧窮了。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

以前的人受教育程度很低,而且信息量很低也沒見過啥大世面,而現在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通過互聯網接觸的信息和思想不僅多而且複雜且矛盾,在這種信息爆炸的時代里,人的精神不是貧窮而是更加迷茫。

就拿某雞舉例,當肯德基麥當勞已是普通餐飲了,就應該慶幸我們已經發展得夠快,普通人對此也已經應該有一點幸福感了。

所以說想提升我們的幸福感是很難的,因為我們從來不和自己比,我們從小就喜歡比較, 隔壁小孩怎麼樣你怎麼不學他, 這種比較從小就被灌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