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365:潛意識不想活了,會幹哪些事?


我以前認識一位朋友吧,就是因為他有一些心理的困擾,一直沒有解決,他其實就意識到他自己真的就是有這種自殺的傾向,後來他就發現他就會經常做出一些危險行為。

比如說他去開摩托車,他就開的很野,有的時候甚至會一不小心,啪一下把那個摩托車摔掉,然後人就倒在這個大車前面,看起來真的像不想活了一樣。一開始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這種行為,是一種潛在的自殺行為。後來他就意識到了,他說,“誒,我發現我會有這樣的一種行為,可能就是因為我真的心裡邊不想活了。”

這種方式,通過這種事故的方式,潛意識把自己推上死路,和那種直接去自殺有什麼區別呢?

它有一個區別就是,更能說服自己,有些人他雖然很抑鬱,但如果他真的自殺呢?他可能會覺得,哎呀,這樣做挺對不起父母的。但是如果他自己的潛意識給自己製造一個事故,因為這個事故而去世了,他就好像在他自己心裡,覺得他對父母有一個交代,不是我這個人不顧你們的死活,這麼傷害你們,而是事故。

我那個朋友後來意識到,說他心裏面經常有一個幻想,他就想如果我在路上碰到一個壞人,在那兒幹壞事,我一定要衝上去見義勇為。如果在這個見義勇為的過程中,不小心被歹徒給殺害了,那麼我就死得其所。

其實在歷史人物中,有一個人物我覺得都有這種心理,這就是清末的譚嗣同。他好像在之前就有一點很抑鬱,我看那個歷史的記載,看歷史上的一些對譚嗣同的描述,就發現也許他就真的有不想活的這麼一個傾向。後來他就選擇了犧牲自己,喚醒民眾,這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這樣的話,他自己就覺得,我對我家庭,我對我自己,都有個交代,我不是自殺了,我是犧牲了。

當然我們不能夠把譚嗣同說成就是這樣一個人,就是抑鬱症不想活了,所以才去干那些轟轟烈烈的事業,不能這麼去說。我們只能說,這也許是影響他的很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而這個因素呢,其實會增加他死亡的概率,這無損於譚嗣同的偉大。但是呢,這可能是一個影響因素。

其他人也是這樣子啊。我們不能夠說,每一個走路不小心的人,在馬路上摔倒的人,闖紅燈差點被車撞了的人,都是潛意識中不想活了,我們不能這麼說。有可能他是別的心理,不一定是這個心理,只是說這是可能的一種心理。這種不想活的心理會讓他增加自己生活中的危險,從而有的時候可能真的讓他自己失去生命。


END

關注我們

用語音讓心理成長走進生活,

讓生活有溫度。

聲音 | 朱建軍

編輯 | 內小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