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青年失業率和一個收入情況投票,現在大家真的都不容易。
誰也想不到今年的形勢是這樣的,不確定性是這幾年談及比較多的。
羅翔在《圓圈正義》中寫道: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我們不確定性的人生。
的確,人生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我們沒有辦法對抗不確定性,只能接受不確定性。
前段時間還和有的朋友聊起最近的情況,她說感覺自己好無力,每天都充滿了變數,好不容易有工作活動了,突然因為疫情就取消了。收入減少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影響,不過好在沒有影響線上的工作。
我的建議是讓她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現在不太受影響的一些線上工作,然後線下做一些新的調整,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新的調整,適應變化和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尋找新的出路。
適應不確定性,隨時為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人生不存在一成不變,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很多時候這種變化很多時候不是主動的,而是被迫的。
比如上着班就失業了,越是難適應變化就越是痛苦。
有個姐姐和我說,自己失業,重病,離婚在今年一年內都發生了,後面不得不賣房治病,現在其他的不太敢想,只能等養好身體了再說。
對於各種不確定性,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當下的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準備。
比如業餘時間精進自己,沉下心來打造自己的護城河,好好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想要轉行前諮詢業內專業人士一些職業上的問題等。
面對不確定性沒有安全感怎麼辦?
李松蔚說過,我們的安全感,並不來自“糟糕的事永遠不發生”,雖然我們也希望如此。更現實的安全感,是我們相信糟糕的事就算髮生,我們也能應對。
安全感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動詞,而不是個名詞。
現實生活就是充滿着各種不確定性的,沒有人知道自己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很少人敢打保票說自己一輩子都有安全感。
我們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努力去構築提升我們的安全感,比如做職業規劃,存錢計劃等工作。
又在構築提升我們的安全感的過程中遇到新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從而沒有安全感。於是,又通過行動去鞏固我們的安全感。
我們一直在不安中尋找安全感,又在尋找安全感的過程中會不安,一直這樣循環往複。
所以說,安全感是一直不固定的,它是一個一直在進行的動作,而不是一個靜態不變的東西。
我們要明白安全感就是不穩定一直在變化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去做些什麼讓我們有安全感,有個穩的心態去面對各種不確定性。
面對不確定性,如何和不確定性和平共處:
1.不對抗人生的不確定性。
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總是和不確定性對抗,最後實際上就是在和自己較勁,讓自己沉浸在負面情緒中走不出來。這樣,就會沒有心力去做那些重要的事。
2.讓自己忙起來,忙碌是最好的良藥。
人一閑了就容易多想,尤其是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忍不住會把很多情況總是往壞處想。可能本來心情就不好,一上網火氣又上來了。讓自己忙起來,分散注意力。
3.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自己的人生護城河。
具有“反脆弱”體質的人是最能適應不確定性。往往這種體質的人有着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懂得打造自己的護城河,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以適應各種變化。
4.聚焦投入當下的事,過好每一天。
任何事情的改變一定是行動帶來的——自己的目標和行動搭配。
認清自己的現狀,制定長遠的目標和確定當下的目標,圍繞目標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未來藏在每個當下的行動中。正如朱德庸說的,過好每一天,就是對平庸生活最好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