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老人去世留下遺囑,財產歸孫子,姑姑們表示不滿,力爭到底

老父親當年可是位令人尊敬的副局長,英姿颯爽不用說,為人坦蕩正直,一直服務於人民,可他到死都不知道,他的兒女們在這四年的時間裡,為了他的財產繼承問題究竟吵成了什麼樣?

四年前,老父親去世,他卻留下了一份遺囑,他總共有一兒四女,分別是大姐、二姐、三姐、四弟和五妹,在世的時候,他就立下了遺囑,說自己的全部財產都留給孫子,可是當老父親去世了以後,老父親所遺留下來的財產竟成了兄弟姐妹之間鬥爭的利器。


老父親名下有一套50平米的房子,手裡還有7萬塊的存款,另外老父親是公職人員,死後會有一筆安葬費,當老父親過世後,作為唯一的兒子老四和其他四姐妹去領取老父親的安葬費時,五姊妹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老四認為既然老父親生前有遺囑,那這筆安葬費也應該屬於自己的兒子,可是四姊妹卻不同意簽字,她們要求分割老父親的財產,不然就走法律程序,這個時候的老四急了,立馬拿出老父親的遺囑甩給她們看。


遺囑上清清楚楚地寫着老父親的財產都歸孫子所有,50平米的房子和那筆存款7萬塊錢,裡面還包括了這筆安葬費,四姐妹們反覆看着這份遺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老父親生前病重的時候都是兒女們忙前忙後的在跟前伺候,如果提到財產第一繼承人不應該是分配給子女嗎?怎麼還輪到孫子來繼承?

四姐妹不相信這是真的,她們懷疑老四在偽造遺囑,所以她們據理力爭,哪怕不要這份親情,她們也要爭取到屬於自己的利益。而老四為了能讓兒子儘早的繼承他爺爺的遺產,來到了老三家裡,三姐看到弟弟來了不願意搭理,坐在搖椅上自顧自的搖着,而三姐夫卻先開了口。


他們懷疑老四一定是獨吞了老人的遺產,老人生前大小也是個官,手裡最起碼有不少存款,現在拿着遺囑說只有7萬塊錢,他們怎麼也不相信。老四力證自己沒有撒謊,老父親就只留下這麼點錢,遺囑上寫的清清楚楚,他沒有任何的偽造。


可是三姐和三姐夫偏就不信,都在猜測老父親的手裡至少還有十萬,肯定是被老四給私藏了起來,但是老四就是不承認,如果老四不誠實,他們表示沒有辦法再談下去了。於是他們打電話叫來了老二、老三和老五,老大由於在外地,所以就沒有到場,但是三姐妹聚在一起立即炮轟老四。


她們怨老四,父母在世病重的時候,老四從來就沒有在父母跟前盡過孝,都是四姐妹輪流去照顧父親和母親,直到病逝以後,四姐妹也是忙碌着幫老父親置辦安葬的事情,誰知道作為唯一的兒子老四竟在第一時間跑到老父親的住處,四處搜羅老父親的遺產,對於這個舉動,四姐妹怨聲載道。


且不談老父親還有沒有遺產被老四私吞,就談談盡孝的問題,作為老四毫無作為,有什麼資格來阻止她們要求分配財產的權利。三姐妹說,就算請個保姆來照顧父母都要有保姆費,她們最後人財兩空,什麼都沒有得到過,所以她們的內心很不平衡。

老四卻說,照顧父母本就是子女應盡的責任,怎麼還要求回報?他的這句話一說出口,立馬就激怒了其他姊妹,三姐妹同時反駁他,如果不要求回報,他怎麼還苦苦糾纏着老父親的遺囑不放?而且同身為兒子的他又盡到了什麼責任?一直說其他姊妹貪財,可他難道就不貪財嗎?


面對三姐妹的質疑,老四又拿出了一份老父親的遺囑出來,這個時候三姐妹鴉雀無聲,她們認認真真地翻看着老父親生前留下來的這一份遺囑,三姐妹立馬斷定說,這份新遺囑又從哪裡冒了出來,之前老四給她們看的分明就是一張草稿紙,現在怎麼又多出來這一份正文?這一份的正文字數還真不少,一張又一張,上面密密麻麻的寫着老父親生前有關於財產的分配。


總體意思就是說,家裡有五姊妹,生活都還過的去,女兒出嫁便是男家人,不需要分他的財產,本想把財產留給唯一的兒子老四,誰知道老四又娶了個敗家的玩意,兒媳婦參與賭博,輸掉了家裡不少的財產,後來兩人也離婚了,老父親根本就不再信任這個兒子,於是為了公平起見,老父親給每個子女兩萬塊錢,而那剩下的50平米房子和7萬塊錢還有喪葬費都留給自己的孫子。


當初老人寫這份遺囑的時候,並沒有徹底的公開,只是大致的和子女提了一下,而子女們也完全沒在意,覺得這都應當尊重老人的決定,現在老人不再了,老四從老父親家中搜出了這份遺囑,那這遺囑便就橫在了姊妹之間過去的坎,老父親已經去世四年,姊妹之間也整整吵了四年。


聽說老父親的這套50平米的小房子要拆遷了,難道其他姊妹是盯上了這套房子的拆遷款?老四心裡也在猜疑着,怪不得她們就是不同意簽字,如果她們不簽字這套房子就過戶不了給兒子,老四決定再找一次她們,希望她們肯讓步,誰知道她們竟然提出,必須要從老父親的遺產里分給她們每個人一萬塊錢,否則免談。

也就是說,四個姐妹要分得四萬塊錢,老四哪裡肯?老父親的遺囑上面寫的清清楚楚,這錢就是留給自己的孫子的,姑姑們想違背老父親的意願那就是不尊重,是大不孝。但是面對三姊妹們的步步緊逼,如果老四不退讓,這房子不僅將來一拖再拖,就連老父親的安葬費都取不出來。


於是,老四推諉說,又不是自己繼承老父親的遺產,這事還得自己那個兒子說了算,而姑姑們也同意讓侄子給她們拿錢,接着撥通了那頭兒子的電話,那頭的兒子一聽又是父親和姑姑們爭吵,不禁就是一聲嘆息,五姊妹之間鬥了四年,也不覺得累,作為外人都早就看累了,更何況還是他們自己人。


兒子在電話那頭一直默默無聲,一邊是自己的父親,一邊又是自己的姑姑們,都是親情,他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麼樣的回答,才能令所有人都滿意?父親一再叮囑他,屬於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懂得去爭取,而姑姑們也一再催促着他,讓他把錢交給姑姑們,這兩難的境地,他一直保持着不說話。


為了不為難孩子,大人一致認為還是等孩子回來一趟再解決,然後這個事情就被暫停。老四為了能守住老父親的遺產,他便速速求援於自己的姨媽,一見面,姨媽就表示尊重姐夫在世時寫的遺囑,她說嫁出去的女兒,姐夫本就做好了分配,每個人都給了兩萬,現在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違背老父親的意願。


而且她還說,大姐家有四套房,二姐家有兩套房,三姐家也有個店面,就屬老四和五妹家裡經濟差點,作為有錢扶貧的政策,就不應該和老四爭,看來姨媽完全是向著老四說話。之後,老四特意去打聽了一下老父親所在單位的安葬費數額,最終得知是兩萬六千多,當他們四姊妹再一次聚集的時候,又開始了不一樣的分歧。

老四請來的救兵姨媽和舅舅,都加入了說服的行列中,但是三姐妹沒有一個人能聽得進去,她們執意要拿到錢,如果不同意給錢就免談,甚至還揚言要去起訴老四霸佔老父親的遺產,老四深知一旦鬧上法庭,那以後都沒有親情可言,所以他想和自己的兒子談一談。


這個時候老四的兒子縮在一個小角落裡默默注視着長輩的談話,他年僅25歲,許多事情都還未經歷過,父親將他拉到一邊,獨自跟他談話,說爺爺既然把財產留給了他,他是不是應該遵循爺爺的遺囑,但是他卻漫不經心的對父親說,他根本就不在意這區區的幾萬塊錢,這點小錢在哪裡掙不來,還至於讓父親與姑姑們翻臉。


他實在不明白,都是長輩,都一把年紀的人了,天天盯着這幾萬塊錢絞盡腦汁的想,大家又不是困難戶,這區區幾萬塊到手了,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面對兒子這般的態度,老四有理說不出,但是他決定尊重兒子的意見,將四萬塊錢分給姑姑們。


姑姑們得知終於拿到錢了,臉上卻反而沒有一絲高興的模樣,真的奇了怪了,口口聲聲要見到錢,這錢既然同意給她們了,她們反而很失落,原來她們壓根就不是在和老四爭錢,她們爭的只是一口氣,她們覺得自己的老父親很偏心,為什麼分配財產的時候全給了自己的孫子,病重在床伺候的人可是她們吶,辛辛苦苦換來的是什麼?


她們怨吶,她們委屈啊,包括老四不付出的態度,讓她們感覺很不平衡,父母在世的時候,幾個姐妹能幫助老四就盡量幫助老四,從來都沒有把他當外人,可如今父母不在了,家也散了,更加指望不上老四,而且老四自私自利只為自己。

五妹說,自己如何如何為娘家付出了多少,誰知道四哥反嘴就是一句:“你為娘家付出了多少?就你那點的經濟條件,能為娘家付出什麼?”五妹一聽,立馬跳腳,什麼意思?這分明就是在嘲笑她家境不好,但是她的努力可是真的呀,她明知道其他姐姐都有錢,就她沒有錢,父親不僅不幫襯她,作為哥哥也看不起她。


她簡直太受打擊了,同樣為娘家付出,她雖沒有姐姐們那麼有錢,但是哪一次為娘家出的錢少,如果說姐姐們的手裡都有十個蘋果,而她手裡卻只有一個,姐姐們只需要拿出一個來給娘家,而她卻要拿出全部來,果然付出了最多,卻被哥哥最看不起的人。


五妹氣的頭也不回的說,這錢我不要了,你就等着被起訴吧,然後氣鼓鼓地離開,任誰也拉不回來,大家都怪老四多嘴,這事情眼看就解決了,偏偏就因為一句話就徹底的散了,外人或許不理解,可是作為家人怎能不理解她的感受呢?作為哥哥,理應多幫襯妹妹才是,反過來還要妹妹多幫襯哥哥,這個哥哥也是很失職。


老四真的是說話都不帶考慮的,明知道她也是個要強的人,你作為哥哥不應該退讓一步嗎?還在關鍵時刻,故意諷刺她一句,不過最後其他兩個姐姐都說沒事,等她氣消了自然也就過去了。也對於侄子的這種做法,她們做姑姑的也無話可說,她們表示會儘力的幫助侄子快點過戶,以後還是和睦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