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減負 讓心靈之舟真正揚帆起航

人生的風光熱鬧,說穿不過“名利”二字,紛紛擾擾,萬千翻動,奔波一生,到頭來漂浮的心依舊無根可歸。

走完人生才發現,一直在慾望面前不停的賣弄自我,不曾飲過心中覺醒的一口甘泉,不曾點過精神的一盞清燈。

更不知曉人生走上這一遭的意義究竟何在,和動物一般任本能和情緒不斷奔馳么。

生而為人,萬物之靈長,那麼必然有長的仁愛之心,道德之念與責任和使命感。出於一種本能的道德修養精神,想給這個世界帶來點什麼,傳遞點什麼,給予生命萬物創造一些怎樣的價值。在不斷的以這個思想付諸行動的過程中,就是不斷的完善自我,家庭和國家。

南非之亂,人的認知,人的素養,燒殺搶掠,對比我們自己自身國家現在的安寧,現在的富強。有些時候應該感到知足並讓自己的精神多一些開闊多一些光,試着發現自己應該去為家庭社會,國家世界要走的方向

天氣炎熱,人心浮躁,這時豁達的心就像一杯涼爽的清水,有些時候讓自己多去追尋一些精神,而無懼外來言語,無論外在人如何之說,自己知道自己所要走的正確方向,生命來自於你,你是你生命的一切,而精神思想正是這一切的來源,一日三餐的溫飽之後,你將去往何方,是活着還是運轉生命的航道

在人生路上所締造的各種物質價值,都是自己精神思想的輔助推進器。

精神思想好了,精神願景穩固了,這些物質存在,自然而然會知道該讓他們去往哪個地方。

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發現一些能給予這個世界意義的價值。當有這份世界的使命感與萬物價值認知的時候,那麼對於國家,對於家庭,同樣也會盡到自己的能力與責任。

一切都由思想在引導,你的思想怎樣,決定你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讓思想在哪或者讓他停留在哪個地方,那麼他就會一直在那,你既可以讓他走向精神財富,也可以讓他走向物質財富同時也可以是慾望。

由欲求或出於名利的創業之心與經商之念,禁不起打磨,只有讓發自內心的思維具現化,才能看清前路,迎難而上

人生大道千千萬,各有各的不同道,無論自己讓生命擁有了什麼,或者不曾讓他擁有過什麼,最終都將重新歸屬為一股天地能量,然後最終去往各自該去的地方。所以能給世界傳遞什麼留下來,才具備意義,唯有浩瀚的精神能量以及由這個精神能量所締造的物質擁有作為推進器。

唯“一心一理念耳”,就如同袁隆平老先生,他說他只是個農民,他心心念念的也只是如何種好雜交水稻,讓人們過上好生活,此外再無其他,卻已然是“現代之聖”。

根植於某種天地道義的精神願景與道德修養和仁愛之心,是很深層次的力量,無論是對己還是對人,世界這種看不見的力量往往是最強大的。

天地道義的精神願景是船,道德修養是舵,仁愛之心是帆,六藝之才是實踐旅途中陶冶情操和應對風波的輔助器。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名利就像一座豪宅,每一個人都想進去,但進去之後就會貪圖裡面所擁有的種種外形,自己的心就看不見了,自己的精神就被蒙蔽了,受人的言語所浮動,受世間觀念所蒙蔽,受聲色貨利所迷惑,受浮雲的千姿百態所遮眼,卻沒去想過

眼前的這些浮雲百態,被風一吹就散了

一葉障目,是因為我們站在葉子裡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哪有什麼過去和未來,每一個人都只有現在以及曾經進入思想中的存在。所以想讓自己的思想擁有什麼,那便自己去締造精神,才有可能擁有那樣的存在。

欲求是束縛人的枷鎖,使人煩惱虛妄的根源,試着去給自己的心靈一片凈土,可以自由馳騁的廣袤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