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不着急”,走得越快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會擔憂自己落後於人,於是不斷地加快自己的步伐,不敢有絲毫懈怠。

可是,所謂的“慢工出細活”,很多時候,效率與質量,往往是成反比的。

有的人,急於提升自己,本來自己的閱讀速度沒有那麼快,可還是逼迫自己,三天就要讀完一本書。可想而知,如此“高效率”,最後能有多少收穫呢?

走馬觀花式的讀十本書,不如沉下心來慢慢閱讀一本書。

一味地追求快,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


不着急行動

孫子兵法》中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就是說:那些能夠打勝仗的軍隊,他們往往是先通過謀劃,有了勝利的把握,然後才與敵人交戰;

那些經常打敗仗的軍隊,他們往往事先沒有充分的謀劃,就急着與敵人交戰,企圖在交戰中,僥倖獲得勝利。

所謂的“謀定而後動”,只有經過充分的謀劃,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對於我們的事業來說,也同樣如此。

看到別人學習某一種技術,賺錢了,於是也急着去學;

看到別人做某一個項目,成功了,於是也急着去做。

結果,別人學會了,自己卻白花了學費;別人成功了,自己卻賠了錢。

造成這樣的後果,就在於沒有在行動之前,進行全面的謀劃。

一門技術即使再好,通過這門技術賺錢的人即使再多,也不一定就適合我們自己。

如果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那麼,就只能是浪費時間、金錢。

一個項目,即使再賺錢,也要看我們是否具備相應的條件。

如果我們不具備相應的條件,那麼,無論再怎麼努力,也是難以成功的。

“晚上想了千條路,第二天起來走原路”,這種有想法,沒行動的做法固然是不行的;

但是,腦門一熱,不經過充分的謀劃,就急於行動,那麼,結果,往往是失敗。

思與行,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只有同時具備這些,才能更容易成功。

不着急成功

這世間,有他的運行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愚者,因急於求成,違背了規律,結果走得更慢了。

宋國有一人,嫌自己的禾苗長得慢,於是拔苗助長,結果禾苗都死了;

商人因嫌賺錢慢,於是耍弄心機,出賣良心,結果導致破產。

孔子說:“無欲速,欲速則不達。”

很多事情,是不能求快的。只能踏踏實實地、遵循規律去做。

一個人,如果為了追求快,不惜違背規律,那麼,即使暫時能夠取得可觀的效果,最終,也必定會失敗。

老子說:“不道早已。”

就是說:“不符合道,很快就會滅亡。”

道,就是規律。

世間萬物,無不在道之內。

想要獲得成功,只有一條路,是最快的,那就是遵循規律,不疾不徐,踏踏實實做事。

遇大事不着急

曾國藩說:“凡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詳,為處事第一法。”

當我們遇到大事、急事,最容易被大事、急事擾亂了我們平靜的心態。

所謂“靜生慧。”

一個人,只有在內心平靜、安詳的狀態下,才能思慮出高明的辦法。

我們會發現,那些真正厲害的人,他們即使遇到大事、急事,也能夠以平常心對待。

正是因為他們內心平靜,沒有被外界的事情,打亂了陣腳,所以,他們往往能夠做出最正確的抉擇。

所謂的情商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遇到喜事,不會得意忘形;遇到急事,不會內心慌亂。

一個人能否成就大事,看他的心胸就夠了。很多時候,人與人的競爭,根本輪不到智商的比拼。

遇到事情,則憤怒、恐懼、推諉、急躁不安,這樣的人,即使有再高的智商,又如何能夠發揮出來呢?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不一定有超高的智商,但一定有一顆“鎮定不着急的心”。

人生,何必着急呢。

事物自有他的運行規律,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只要我們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該來的,就一定會來。

人會欺人,但是“規律”,從不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