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學家曾經去南太平洋島國的一些原始部落考察過,發現在那些部落里,不像文明社會女人總是擔心男人外遇。相反,女人常常是手握大權,可以更換男人。倒是男人時刻需要緊張地提防女人移情別戀。
為什麼在文明社會裡,總是女人擔心男人外遇?
有一種論點認為,這是因為原始社會中,當需要靠男人的體力和英勇去惡劣的野外打獵,獲取生存的食糧時,那時坐在家裡織布、奶孩子的女人,心理就開始失衡了。我們可以想象:男人一天未歸,沒有法律的約束,焦灼的女人圍坐在一起織布時,她們一定隱約地擔心,萬一那個男人移情別戀,不再回來分享他帶回的食物,那麼她,是否就有餓死的危險?
所以,她發明了愛情,需要套牢這個男人,為她源源不斷地提供食物,因此可以生存下去。
可以說,需要仰仗男人活下去,是女人總是擔心男人外遇的最本質的原因。
因為她太弱小了,身體鬥不過叢林里的惡風苦雨,她還需要養活孩子,沒有男人的庇護,她寸步難行。
另一個“總是擔心”的原因是,男權社會這樣教導女人:男人風流天經地義,女人風流就是潘金蓮,要遭到武松的暴打。所以,《紅樓夢》里的賈璉,春風得意,連賈母批評愛吃醋的鳳丫頭時都說:男人偷個嘴的算啥?可是,司棋偷嘴了,只是被鴛鴦發現,就羞愧不堪,自尋短見。
所以,文化這樣告訴女人:她必須守節,但是男人可以不守節。這讓女人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焦慮:有什麼可以約束他?整部俗世文化就是若隱若現鼓勵男人外遇的文化,她只有以飛蛾撲火的姿態和這種文化作鬥爭。
而且,她又處於另一種標準中:一個女人,從生下來的第一天起,就必須以家庭為中心。女孩生下來的第一天,媽媽塞給她的是布娃娃,男孩們,被塞給的卻是衝鋒槍。大人們都教導女孩:你長大了,嫁個好男人才是第一。所以,那個女強人,無論事業有多麼成功,沒有嫁出去就是生命的失敗。所以面對記者的鏡頭,那些女明星總會說:家庭才是她最後的重心。
當一個女人,只有家庭和感情才是她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時,她能不高度緊張,時刻防備,對男人外遇防患於未然嗎?
有一句印度名言:越是渴望抓住,越是喜歡攥緊手掌心;沙子攥得越緊,流失得快越快。
前段時間,有一本熱賣的書叫做《女人是築巢動物,男人是野生動物》。築巢也許是女人的天性,有一個家了,她就需要牢牢地捍衛。築巢卻不一定是男人的天性,他的視野始終停留在更遠的天空。為了築巢,抓牢男人的心,女人就只有時刻擔心男人外遇。
那些主婦雜誌里,大都開有這樣的欄目:N招抓牢男人的心。不管真真假假,焦慮的女人趨之若鶩。而在北京的一些情感訓練班裡,上課的百分之百是女人,彷彿她們天生就是情感的不平等方,男人天生高高在上,女人天生就要想方設法去抓牢他。
什麼時候,這樣理想的圖景出現,女人們才不會總是擔心男人外遇;她經濟自立了,不需要靠男人養活;她情感獨立了,即使男人離去,依然可以微笑如花;她以本色示人,而不是時刻處於失去他的焦慮的陰影中……
情感不是反間諜戰,是一種寬鬆和平和,淡然和寧靜,這樣的時候,男人才不會得意忘形。因為男人的心理有時確實是這樣:你越不在乎我,我越在乎你;你越在乎我,我越要像個青春期叛逆的男孩一樣,外遇給你看看。
歡迎私信我,我將為你提供更多的指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