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真正的本事,不是圈子,也不是人脈

心理學家認為:

“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


抗挫商就是對各種挫折的抵抗能力。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人,遇到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


作家余華也曾說:

“中國年輕一輩人裡面,很多優秀者,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兒的人!”


實際上,這都是因為挫折商太低。


低挫折商的人,遇到挫折,還沒嘗試,心裡就打好譜準備放棄。


而高挫折商的人,明白即使事情再難,肯定有辦法解決。



人生在世,沒有誰能把日子過得行雲流水,起起落落,才是人生常態。


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生活的好壞,取決於這個人挫折商的高低。


美國著名學者保羅·斯托茨認為:

“一個人的控制能力,來自於他的控制感。”


挫折商越高的人,即使陷入逆境,但仍能活出精彩。


而低挫折商的人,則恰恰相反。


他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說:“我無能為力、我能力不及,我試過了。”


一些批評和挫折,就能夠讓他們暴走和絕望。


旅行作家凱魯亞克曾分享過他的故事:


他有一次從學校回家,被老師狠狠批評了一頓,心情非常糟糕,回到家就開始亂髮脾氣。


媽媽叫他吃飯他把媽媽罵了一頓,爸爸給他送果汁他也發了一頓火,家裡的小狗跑過去蹭他的小腿跟兒,他直接一腳踢開,把小狗踢到陽台上去,結果一不小心掉下去,摔死了,凱魯亞克頓時哭得昏天暗地。


這條狗是他養了3年的愛犬。


爸爸摸着凱魯亞克的頭,輕輕地說:

“你看,就因為老師批評了你一頓,你把自己的寵物踢死了。”


後來凱魯亞克在《在路上》一書中寫道:

“我在那一刻意識到,我必須要控制某些事情產生的惡果,我不能因為一件事情的糟糕,就把我生活的全部都弄壞。”


我們也是一樣不能讓一件壞事,毀了其他的好事和我們的生活。


社會心理學有一個很出名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前面的10%我們不可控制,但我們可以把握後面的90%。


生活中的快樂和痛苦,歡欣和悲痛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我們可以選擇高挫折商的生活態度,即便滿山風雨,也能欣賞路邊的風景。




趙二呆在《生之程》中說:

“人生之程上,有陽關大道,也有獨木小橋。


只有身臨其境的人,以他的性情才能體會到其中滋味。


當自己面臨時,只有接受,而無法逃避。”


人生起起伏伏,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盡如意,但總有人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


挫折商高的人,即便有命運多舛,也能迎難而上,不斷嘗試。


松下幸之助說: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鍊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鬥過來的。”


高逆商者,能清楚地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甘願承擔一切責任,能夠及時地採取有效行動,痛定思痛,在跌倒處再次爬起。


稻盛和夫曾在書中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京瓷在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製造和提供了醫療用的人工膝關節。


這件事,媒體廣泛報道,並對京瓷展開了激烈的批判。


京瓷總部門前,接連幾天布滿成排的攝像機,電視上多次播放他低頭謝罪的鏡頭。


身心俱疲的他,前往法師處請求指點。


法師像往常一樣沏好了茶,仔細聆聽稻盛和夫的傾訴。


然後對稻盛和夫說:

“很好啊,災難降臨之際,也就是過去造的業消失之時。


遭受這麼一點批判就能消業,所以必須慶祝一番啊。”


稻盛和夫以為會得到法師的安慰,沒想到法師竟然這樣說。


他仔細咀嚼了這段話,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活着從來不遭遇災難的人不存在,災難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襲來。


這種時候,不能意氣消沉,不能墮入絕望的深淵。


面對困境,與其抱怨失落,不如試着解決問題。


真正的智者,能夠坦然接受人生的所有苦難。




羅振宇在《奇葩說》中說:

“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一個好逆商的人,面對挫折時會給自己打氣:雖然很難,但這一定有辦法。


很喜歡張海迪的這句話:

“人就像一部機器,殘疾人就像部分零件損壞一樣,不能因此就把整部機器毀掉,那些能用的部分還是大有價值的。”


生活總是泥沙俱下,時而暴雨狂風,時而陽光明媚。


有好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壞的時候,關鍵在於我們自己怎麼看待。


她在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終生與輪椅作伴。


以後的5年里,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


活潑好動的年齡,卻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她無緣走進校園,卻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在病床上的她,只能利用鏡子反射來看書。


1983年的她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她就是張海迪。


張海迪在她的文章中這樣說道:

“我不讓自己因為病痛而變得古怪和叛逆,也從不這樣想問題——為什麼我有病而別人沒有。


其實誰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麻煩或不幸,就好比出門遇到一座大山,你不能抱怨,只能想辦法翻過去。


面對困境,抱怨是最無力的語言。我傷感但從不絕望,苦日子能過,好日子也能過。


我讓自己豪爽直率,從不在乎別人怎樣看我,但是我會拷問自己,讓自己正直、正派、大氣。”


上天給了她一手爛牌,她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打出了最好的成績。


肩膀寬厚,內心強大,每一刻都能全心全意的生活。


當我們能笑着面對挫折時,便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貝多芬說:

“在困厄顛沛的時候能堅定不移,這就是一個真正令人欽佩的人的不凡之處。”


這個世界上雖有許多人告訴我們遠處美麗的風景,卻沒有一個人能代替我們走茫茫的夜路。


人活一場,無懼挫折,心歸自在乾坤。


願我們都擁有高逆商,即便負重前行,也能舉重若輕,眼前時有月到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