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只需做好兩件事,也就徹底贏了

圖/源自網絡

來這世間一遭,總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活着,只有這樣,才能正正噹噹地完成自己的人生旅途。

臧克家說:有的人死了,但是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經死了。

年齡越大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也就越是透徹,令人振聾發聵且醍醐灌頂。對於那些已經去世卻仍然活着的人,就像是眾位在人類歷史長河上,至今仍然熠熠閃耀着自己奪目光輝的先賢一樣。

他們為人類做出的貢獻,為人類思想作出的努力和解放,至今仍然在影響着我們。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生活着的,每一個孩子的義務教育,每一個孩子的課本,他們所吸收到的知識,被傳授的經驗,全都是古往今來所有名家的智慧的結晶。

每一個醫生的專業知識,每一個醫生對手術的把握和能力,全都是過往那些先人們大膽地嘗試和突破。

假如沒有愛迪生的3000次嘗試,我們不會有今天的電燈,也不會有今天的電力,各樣電器,更不要提我們使用的智能產品,手機電腦了。

假如沒有孔子的論語,我們的中華文化中的儒雅,會缺失難以想象的部分。這就是,有些人雖然死了,但是他仍然活着。

可是,也有些人雖然活着,卻已經死了。這裡的死並非物理意義上的死,並非生物學上的死,而是哲學意義上的一個人的生命的消亡,在於他沒有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他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他是迷茫的,無知的,茫然無措的。他活在世上,終日惶惶不安,像行屍走肉一般。這樣的人,在哲學上看來,早就是已經死了的人了。

真正活着的人,是擁有着鮮活的生命力的人,是能夠一直活躍着,努力為自己創造希望和意義的人,是活潑有力量的人,所以人的一生真的是由自己的行為來定義的。

繆娟在《丹尼海格》中說過這樣一段非常有道理的話,她說: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為了什麼呢?是去經歷和享受,沒做過的事要做一做。無,則努力追求;有,則盡情享樂;合,則來;不合,則散。這是簡單卻正確的道理。”

第一件事:經歷

經歷,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關鍵因素。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經歷是和另一個人完全相同的,你可以和別人對某一件事有同樣的經歷,進而產生相似的感受和共鳴,但是絕對做不到和另一個人有完全相同人生經歷。

相似和相同,完全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兩種形容詞。

有的人的一生,經歷十分豐富,上過刀山下過火海,為兄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肆意恩仇不在話下,瀟瀟洒灑的樣樣,都去經歷,什麼有意思就玩什麼,什麼爽快就去嘗試什麼。

敢做也敢當,所以人生閱歷極為豐富,可謂是那句老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

這種完全就是人生經歷的碾壓,是別人輕易比不了的。

一個人在世上活着,要想不累,首先就要接納自己的人生經歷。

無論自己幼年時期經歷過怎麼樣的貧窮,你能夠坦然地接受,那就是自己的人生,就是幼年的自己,就是一個小小的孩童能夠面臨的傷害,也是一個小孩子必然需要經歷的事。

無論青年時經歷過什麼,都能坦然面對自己的莽撞,失敗,魯莽,甚至是不負責任,逃避等等。你能夠去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也能夠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帶來的一系列不完美的人生經歷。

這樣的你,自然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真實面目和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能夠這樣想,你的人生就不會太累了。

因為當你這樣想以後,你對自己有着完全的接納,不需要任何人的眼光來評價自己,也不需要通過與任何人的比較來確定或者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你已經清楚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你的身份也再不用由別人的眼光和嘴巴來定義。

這樣的人,真正活在自己的性情裡面,豈不是逍遙自在,快意恩仇嗎?

第二件事:享受

人生最幸福的事,其實就是當人勞碌了一天以後,坐下來享受自己的美食的那一刻。那是一個人最開心和最幸福的時候,也是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最令人激動的時刻。

忙碌過後的享受,是最單純的快樂,就像農民在田地里忙碌了一整天,夜晚頂着月亮回到家,簡單地喝一口熱粥,吃兩口熱菜,就覺得這是自己一整天里最輕鬆的時候。

勞累過後躺在床上,真的是一種高級又簡單的享受。

能夠不帶任何包袱的去享受,對於現代人來說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現代節奏太快,人們太過於追求效率,每個人每一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有很多工作郵件需要回復,有很多工作問題需要處理,有很多份報表需要做出來,有很多應酬需要應對。

人們忙碌着,忘記了自己還有享受的權利,也不敢停下來真的去享受一些什麼了。人們只要一停下來就會害怕,會產生一種自己還沒有做完工作,純屬在浪費時間的一種恐懼。

其實,沒有任何時間是被浪費掉的,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意義的,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你花時間來享受,就是在花時間給自己充電。這樣的投資,才是最有效率的投資,是最有用的工作。

以上,就是人生必須要活明白的兩件事,一是經歷:要勇敢,要大膽,要多多嘗試自己沒有嘗試過的,勇敢地去經歷,並且勇敢接納自己的過去,這樣的人,才能過得不累。

二是享受:享受雖然正在變得越來越稀缺,但是它也並非如天上月一樣難尋,只要能夠做好這兩點,就一定能夠活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