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無法壓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
任由感性,情緒,荷爾蒙操縱行為,而非回歸理性本身;
那麼TA在感情里每個關鍵節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勢。
看過一組數據:
有超過60%的夫妻,在30歲之後,對婚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並且不滿的程度,隨着婚姻時長增加而上升。
熱戀時,跟配偶相看兩不厭,你儂我儂;
可人到中年,結婚多年,感情歸於平淡或爭吵,就變成了“相看兩相厭”。
這個時候,一旦婚姻之外的某個人趁虛而入,闖入你的生活,給你提供情緒價值,讓你被看見,讓你獲得了一直期待,但很久沒有在婚姻中體驗過的感覺。
你就淪陷了。
就像《萬箭穿心》里,馬學武和妻子李寶莉的婚姻。
馬學武在李寶莉眼裡,一文不值,無論做什麼,都無法讓妻子滿意;
最後他想通了,擺爛了,不在乎了,不回家了,妻子慌了。
他跟廠里的女工好上了,女工崇拜他,讚美他,馬學武內心極度在意和需要的情感終於得到滿足,於是他陷進去了。
可這一切,被李寶莉看在眼裡。
李寶莉尾隨多日,終於抓住兩個人“出軌”的事實。
她選擇掀桌子,大家都別玩了。
結局呢?馬學武沒了,女工抬不起頭了,兒子恨她了,她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試圖彌補。
中年人在婚姻里有所缺失,必然會向外求;
這是婚姻中,向外界發出的“求救信號”。
可中年男女曖昧,存在2個大問題,被很多人忽略。
-01
向外求,就是在“避重就輕”
逃避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方式。
面臨困境,深陷困境,不知如何破局,逃避當然是極好的,成本極低的,不需要操心那麼多的。
可中年男女的曖昧,會將你拉入另一個深淵。
比如:你將自我,完全寄托在對方身上;將自己的匱乏,缺失,所渴望的,都從對方身上找來。
結果是什麼?
第一:對方與你同樣匱乏,你們抱團取暖,看似“滿足各自需求”,實則內心依舊空虛孤獨,無法被填滿。
這個時候,你與曖昧對象,就會相互折磨,相愛相殺。
畢竟,所有關係,當你得到之後,荷爾蒙回歸平靜,又將重複婚姻中平淡瑣碎的老路。
到那時,你該如何做?
第二:對方逼你給個確定的名分。
要麼逼你離婚,放棄配偶和孩子,選擇跟TA在一起;
要麼跟你魚死網破,大家掀桌子,都別玩了。
如果你遇到一個不講武德,不講遊戲規則的人,那麼誰也別想過了。
從自我的角度看:
你將自己的任務,課題,內心,精神,全都交給另一個人;
也就意味着,你將自己所有的弱點,缺陷,都暴露在對方面前。
你會被拿捏,被欺負,被算計,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對方乏味無聊後,再次將你拋棄。
向外求,永遠看不到盡頭;
向內求,當你動了這個念,並去執行,你才能開始真正的“修行”。
-02
情感補償和被看見,就是你最大的弱點
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需要曖昧對象?為什麼尋找曖昧搭子?
你缺少什麼,就渴望什麼。
你平日里孤獨,沒有人聽你說說心裡話,沒人聽你分享;
一旦出現某個人闖入生活,聽你抱怨,聽你傾訴,給你提供不痛不癢的安慰。
你就信以為真,誤以為對方喜歡你,以為遇到了看見你內在需求的靈魂伴侶。
你被看見了嗎?並沒有。
你只是緣木求魚,慌不擇路,飢不擇食。
你需要的,並不是某個吸引你的人,你跟對方建立曖昧關係,也並非被對方某個特質吸引;
只因為,你在那個瞬間被對方看見了,你就失去了理智。
說白了,你依然是被慾望,被匱乏牽着鼻子走。
一切都是如夢如幻,水月鏡花,就像你做了一場春秋大夢;
夢醒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
如果你在婚姻里,在當下的感情里一直痛苦,或許總有一天你覺醒了,你會主動止損;
但你嘗過了別的味道,你就會沉浸其中。
這個曖昧對象不行,你就會尋找下一位,直到被慾望反噬。
經歷過“不勞而獲”的時候,人就犯懶了,不願意發揮主觀能動性了;
被慾望推着走,被匱乏推着走。
容易快樂的人,從來不是靠別人快樂,而是自己本來就快樂;
你要做的,永遠不是將脆弱的自我寄托在別人身上,而是自我救贖。
話題:
在曖昧關係里,你會越陷越深嗎?
作者何所歡:
專註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係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