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行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心理學來解決

2024年02月26日18:25:14 情感 1456


能用行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心理學來解決 - 天天要聞

海棠女俠原創文章,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在剛開始接觸心理學知識的時候,總感覺它是萬能的。

一個人不開心了,焦慮了,抑鬱了,ok,找心理諮詢師聊一聊,更嚴重的去專門的精神科門診看一看,總能解決;

一個人在特定的場合總會犯特定的毛病,比如一到公眾面前演講就口吃,一接觸異性就說不出來話,一出門就總想反覆檢查門窗是否管好,一到幽閉狹小的空間就覺得心慌異常、如臨大敵,那也是心理疾病,心理學也能解決。

但是,心理學真的是萬能的嗎?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年跟姐姐聊天,結合身邊看到的、聽到的事例,我們共同的感受是,當下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的需要越來越重視,相較於吃飽穿暖,我們更關心自己過得幸不幸福、開不開心,更關心個人的自由意志有沒有得到尊重。

所以,市面上關於精神類、心理類、靈修類的課程和服務越來越多,尤其我自己在學習占星課程,大數據給我推送的內容更是琳琅滿目,豐富多彩。

每每看到這些,都不由得感嘆,真的是應該感謝共產黨啊,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不是生存需求已經得到解決,又怎會有這麼多人關注內心世界。

但是,心理學真的是萬能的嗎?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到底哪個才是這個世界的本元?我們真的能通過精神心理的建設,來實現物質世界的種種目標嗎?

這是曾經大學課堂上,教授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時必須要講到的一個知識點。只可惜當時年輕,二十啷噹的年紀,半點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甚至記憶中根本不知道老教授都說了什麼,只記得頭頂慘白枯燥的燈光,前排打瞌睡的同學,以及講台上乾癟枯瘦的老頭兒灰突突的身影。

能用行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心理學來解決 - 天天要聞

所有沒有認真上完的課終將會用另一種形式讓我們補上,當年矇混過關的科目現在終於露出了它嚴肅的面目。每當想到這個問題,我都恍然覺得老教授又站在了講台上,點着我的名,板著臉來提問我:

這位同學,你說說,精神和物質,到底哪個是世界的本源?

我依舊交不出滿分的答卷。如果一定要回答,我只能說:

在絕境中,當我們把所有可能的技巧辦法都用盡時,精神世界的強大或許可以改變物質世界的科學規律,創造出神的奇蹟;

但是,當我們在尋常生活中,當我們還沒有用盡所有的技巧辦法時,當我們還沒有在行動上竭盡全力時,這個世界依然是由物質來主導,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不過客觀環境的桎梏;


就像封建社會的生產力產生不了更先進思想一樣,無數農民推翻了地主之後只會想當下一個地主,卻沒有人想着去改革社會,讓這個世界人人平等,再也沒有地主,再也沒有農民。

所以,能用行動來解決的問題,先不要想着用心理學來解決。因為,即便在心理學框架內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辦法也覆蓋在當下客觀環境之下的,它能解釋和說明,但是卻做不到推翻和顛覆。


真正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還是一雙堅定有力的腿,而不是無比熱切的心。

這個道理,也是在我被現實教育了無數次之後才明白。大到人生的志向和理想,小到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其實莫不是如此——

如果能改變,那就不要強求自己去等待和忍耐,太多的心理建設,其實是一種自我麻痹,就像被困在牢籠中的囚犯,再怎麼告訴自己當下的處境還不算最糟糕,那也改變不了被囚禁、失去自由的事實。

尤其是在做了很多心理建設之後依然覺得內心衝突時,心理學其實是在告訴你,親,你方向反了,當下你應該做的是越獄,而不是強迫自己接受這個牢籠;

即便越獄有可能被槍斃,可是如果你不越獄,你一定會發瘋,與其做一個莫名其妙死在牢籠中的瘋子,還不如來一場心智清醒、意志堅定的越獄,像《肖申克的救贖》里的男主一樣,逃出去了,海闊天空;死在路上,那又怎樣,一樣身心解脫。

能用行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心理學來解決 - 天天要聞

在過去的這個春節,跟親朋好友們聊天,我聽過各種各樣苦悶的故事:大齡青年找不到對象,爹媽強硬幹涉自己的感情選擇,工作中遇到領導同事刁難,婆媳關係劍拔弩張……

連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煩惱:學校里總有無聊的同學對着自己起鬨,爹媽總是不理解自己的感受,新的學校環境交不到朋友……

在傾訴人口中,每一個事例都是無解,每一種處境都是只有自己最為無辜,身邊所有他人都給不了助力,整個世界就剩自己孤苦無依。

真的是這樣嗎?

跟一個妹妹聊她的情感困境,她說自己談的對象不被爹媽認可,只因為對象在同一省份的另一個城市,即便兩個城市相聚不過兩個小時車程,但是爹媽依然固執地反對。

甚至妹妹談都跟男友穩定地談了兩三年了,爹媽依然自欺欺人地覺得女兒就是單身,春節還在給女兒介紹相親,不去還不行。可憐妹妹只能兩頭瞞着,既不能讓男友知道爹媽在給自己組織相親,又不能讓爹媽知道,自己跟男友還保持着密切聯繫。

妹妹愁眉苦臉地問我怎麼辦,我說:

這個春節,你對象有沒有拎着禮物來看望你的父母?即便太遠了不方便過來,有沒有打個電話拜個年?如果是對你的父母實在害怕,那你還有哥哥呢,你對象有沒有想着先跟大舅哥搞好關係?如果他什麼都沒有做,那你有沒有提點他去做?如果你們倆什麼都沒做,那你確定,你們倆都是本着以結婚為目的在搞對象?

妹妹啞然,這些事情她確實都沒有做,她只是單純地希望,在不引發衝突的情況下,說服爹媽接受自己的男友,說服爹媽之後,再讓男友一派和氣地上門。

我看着她嘆了口氣:

你覺得可能嗎?你覺得自身具備“不引發衝突的情況下,說服爹媽”這種能力嗎?或者你爹媽具備“對女兒男朋友不太了解的情況下,接受男生為準女婿”這種素養嗎?

既然都不具備,那就不要想着用語言去說服爹媽,用心理學去改變爹媽的觀點,這種“空談”對他們來說,只會是你們倆都很幼稚、這段感情很不靠譜的證明,因為你所有的“說服”,都建立在男生很沒有禮數、“春節都不知道給准岳父岳母拜個年”這種前提下。

正確的做法,是採取行動,讓男友多上門,多拎禮物,多溝通,多用事實讓你爹媽看到他的靠譜和優秀,用行動來證明,他不是妖魔鬼怪,不是想把你爹媽的乖乖寶貝悄悄拐走、暗中虐待,他只是一個正常而且靠譜的年輕人,對你認真,對這段感情也很認真,做到這些,其實就夠了。

妹妹最後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年後各自回城上班,也再未聯繫,不知道妹妹的感情狀況是怎麼樣。但是我想,聰慧如她,一定能想明白老教授提出的那個問題吧:

物質和精神,到底哪個是世界的本源?行動和感受,到底哪個才更有力?婚姻的建立,是有情飲水飽,還是需要堅實的客觀存在?

寫到這裡,忽然想到,是該買套《毛選》好好回來讀一讀了。風聲呼嘯,內心莫名悸動,青春年少時囫圇讀過的書、半懂不懂的道理,在我這樣的年紀,開始排着隊被現實嚴苛地檢驗了。還想不明白怎麼辦?讀《毛選》吧,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來解決困惑自己前半生的太多問題。

能用行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心理學來解決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小三主動挑釁該怎麼應對?怎麼反擊第三者並解決婚外情? - 天天要聞

小三主動挑釁該怎麼應對?怎麼反擊第三者並解決婚外情?

小三主動挑釁該怎麼應對?怎麼反擊第三者並解決婚外情?在婚外情案例中,剛發現老公出軌已經夠讓妻子們糟心的了,可是這個時候,不知廉恥破壞別人婚姻的第三者還偏偏故意來挑釁你,再給你添添堵。很多原配可能就會崩心態,婚外情解決起來就更難了。為什麼現在
結婚才一年,公婆和小叔子4口就搬來住,我笑:真不見外 - 天天要聞

結婚才一年,公婆和小叔子4口就搬來住,我笑:真不見外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本文為微小說,情節虛構,請理性閱讀。王小梅和劉剛結婚已有一年。每天清晨,王小梅總會早起為劉剛準備好早餐,然後送他出門上班。劉剛雖然工作繁忙,但兩人依然保持着甜蜜的感情。
結婚後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 天天要聞

結婚後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結婚後,我悟出了幾個重要的道理:1. **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婚姻不是一場單方面的追求,而是彼此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共同體驗。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容易解決矛盾和建立更深的情感連接。2.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無論是小
戒掉這個習慣,你就能改變命運 - 天天要聞

戒掉這個習慣,你就能改變命運

人的命運是掛在嘴巴上的,你平時總說什麼話,就會說成自己的命運。平時有沒有想過,很多人經常給自己做負面暗示。現實生活中,女生要超過男生的幾倍,這也就意味着,女生如果學會了永遠藉著所有的人和事,給自己做積極正面的心理暗示,你這輩子就是個有福的人
78年我洗澡時誤入女池碰見一光身子姑娘,後與她發生一段情緣 - 天天要聞

78年我洗澡時誤入女池碰見一光身子姑娘,後與她發生一段情緣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本文為微小說,情節虛構,請理性閱讀。誤入女池故事發生在1978年的一個小縣城,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漸變化。王強是個剛剛從部隊複員回來的青年,性格憨厚正直,對家鄉的變化感到陌生
兒子借錢不還,孫女買房逆襲!揭秘養老錢背後的家庭情感大戲! - 天天要聞

兒子借錢不還,孫女買房逆襲!揭秘養老錢背後的家庭情感大戲!

在一個平凡的小城市裡,李老太太和她的一家人的故事正悄悄傳開,成為了街坊鄰里茶餘飯後的談資。李老太太一生節儉,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能在晚年有個依靠,有個安穩的家。然而,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養老錢竟然會捲入一場家庭紛爭之中。李老太太的兒子小李,
男子付38萬彩禮閃婚,沒多久女方要離婚… - 天天要聞

男子付38萬彩禮閃婚,沒多久女方要離婚…

婚後第7個月,他說前妻就“該不該離婚”寫了這樣的話語:“對於我老公我是沒看上的,屬於矮胖。他脾氣不太好,我也不想遷就他。平時沒有矛盾時他真的很疼我,基本能力範圍內的我想要什麼都儘力滿足,家務也不會讓我做,但就是感覺我不愛他。
玫瑰的故事:原來,這才是白曉荷拒絕黃振華的真相 - 天天要聞

玫瑰的故事:原來,這才是白曉荷拒絕黃振華的真相

1白曉荷和蘇蘇,一個“心思單純”,一個“穩沉內斂”,黃振華兩個都喜歡。他先認識白曉荷,白曉荷是黃振華媽媽吳月江介紹的對象,黃振華原本不喜歡介紹對象這種方式,但他看了照片後,就感覺很喜歡,表示先請吃飯再約看電影。白曉荷是學化學的博士,每天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