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2023年02月07日20:59:09 情感 1482

父母年紀大了,到底該怎麼養老?

沒有碰上的兒女,一般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總覺得父母還能勞動,自己回家有飯吃就可以。

其實從健康到病痛,過度是很快的,有的老人,會在你猝不及防時病倒,如果你沒有心理準備,就會很難。

網上,看到一位84歲老太被女兒們送去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真的很心酸。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01

老人該不該去養老院?

老太84歲,有1個兒子3個女兒。

兒子因病離世,女兒們也都已經退休。

本來老太生活還能自理,一次摔倒,讓她再沒能站起來,醫生檢查是中風,需要長期卧床調理。

在醫院看病時,女兒們輪流照顧,也許是長期不動,老太身體虛胖,一個人是難以搬動她的。

卧床的人需要家屬更精細的護理,因為一個姿勢躺久了,就容易長褥瘡,由於免疫力下降,褥瘡不容易恢復,對老人來說是很麻煩的。

要想老人身體舒服,就要每天給她按摩,最多2小時就要翻身一次,還要每晚給她擦身子換衣服,保持身體乾爽。

更關鍵的是,護理老人是長期的,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有時候晚上老人鬧肚子,你也要陪她上廁所。

這位老太很愛乾淨,她不喜歡穿尿不濕,身邊就離不開人,生病一年多,女兒們身心疲憊。

她們年紀也不小了,身體也各有問題,長期照顧母親,讓彼此感到太累,就商量着送母親去養老院,這樣花點錢,最起碼可以讓自己解脫出來。

女兒跟老太商量這件事,說養老院已經找好了,她們去看過了,吃住的條件不錯,還有護工會照顧她。

老太聽懂了,她露出害怕的神情,手一直搖着表示不去,女兒勸她:“媽,你也要為我們想想,我們幾個照顧你,血壓升高下不去,真的是不得已呀。”

老太的頭左右搖着,淚水從眼角滾落,她什麼都知道,但也控制不住身體,但凡有辦法,她也不願麻煩女兒們。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去養老院的日子終於定下來了,車來接老太了,女兒們給她穿戴整齊,扶着推車送她出去,老太突然抓住門把大哭,嘴裡含糊不清地說:“不要拋下我。”

讓女兒們心裡難過,她們知道老太害怕去養老院,想用哭鬧的方式,引起女兒們的注意,可女兒真的為難,再照顧下去,自己身體可能就垮了。

孫女看不下去了,跟姑姑們商量,自己陪奶奶去養老院住2天,要是奶奶能適應,就留她在那兒,要是奶奶適應不了,就再接回來。

女兒心底都是疼母親的,就同意了她的方案,孫女坐上車,抓着奶奶的手跟在身邊,奶奶這才不哭鬧了。

到了養老院,奶奶住進一個雙人間,屋子有2張床,2個柜子,一張桌子擺放洗漱用品,還有一個獨立的衛生間。

看起來環境還可以,但孫女發現,護工很忙,她要照顧好幾位老人,是不能一直陪在奶奶身邊的,奶奶如果有需要,可以按鈴呼喚護工。

可奶奶身體不靈活,難以有自主行動力,也就是說,即便她想上廁所,也無法靈活地按鈴。

護工給奶奶穿上老年尿不濕,孫女看到奶奶露出痛苦的表情。

02

照顧失能老人,對兒女是一種考驗

老太一生要強慣了,女兒照顧自己,她能接受,陌生人觸碰自己的身體,她接受不了。

再加上護工動作粗魯,對老人沒有感情,她又不敢說什麼,只能把委屈體現在臉上。

孫女看不下去,就提醒護工輕一些,護工對孫女說:“時間長了,她就習慣了。”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她哪裡是習慣,是沒辦法反抗呀,人老了,真的很脆弱,如果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就別提尊嚴了。

老太還是不想在床上解手,她眼神示意孫女,扶她上廁所,孫女嘗試抱她下床,試了幾次,沒搬動,不得已,只能喊來護工。

護工把老太送回床上,就轉身離開了,孫女趕緊給奶奶擦身子,她想象不出,如果自己不在這兒,奶奶該多難受。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屋裡隔壁床是一位能行走的老太,她走路很慢,拄着拐棍能慢慢踱步,但彎不下腰,有時上了廁所,會喊女孩幫自己提褲子。

看着老人過得艱難,孫女意識到把奶奶留在養老院,不是好辦法,通過跟姑姑們商量,她又把奶奶接回家了。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家有失能老人,對於兒女來說真的是考驗。

送養老院不放心,自己在家照顧,又非常折磨人。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我姥姥也在床上躺了8個月,那段時間,母親的情緒和身體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姥姥本來身體可以,她能做家務,還能接送孫子上下學,走路很快。

有天早上,她上街想買肉剁餡,結果被一個小石塊絆倒,由於路上人少,在地上躺了40分鐘左右,才被人發現喊了救護車。

送到醫院就不能說話了,醫生說她本身就有血栓等問題,天冷更容易腿腳不靈活,被絆倒後引發了中風,可能很難再站起來了。

為了照顧她,兩個女兒輪流去醫院,可能是用了葯的緣故,姥姥肉眼可見地胖了,體重從90多斤漲到160斤,我都有點認不出她了。

可想而知,照顧她有多難。

有次周末,我跟着母親一起去醫院,母親給她翻身擦背換衣服,沒一會自己衣服就濕透了,即便如此,她也不能歇,還要給姥姥按腿,如果不經常按摩,她的血液不流通,身體就更容易出問題。

姥姥越來越胖,母親越來越瘦,可能是心裡有壓力,母親吃飯很少,走路變得很快,有時在夜裡,會聽到她低低的哭泣聲。

姨媽跟母親商量,說找個護工吧,這樣下去受不了,她的腰很痛,真的堅持不下去了。

母親說想想,她不是反對找護工,而是護工貴,為了照顧姥姥,她已經辭去工作,即便找護工,也不可能做到不管不問,還得經常往醫院跑,生活壓力就更大了。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沒等她為難太久,姥姥發病離世,走得很安詳,母親大哭一場,直接暈倒在舅舅家的院子里。

姨媽說:“媽是心疼你呀,不想讓你太難。”

母親還是難受:“都是我沒本事,要是能多掙錢,可以把媽照顧得更好些。”

鄰居插話:“已經很好了,兒子出錢給母親看病,女兒輪流照顧她,老太走得很安詳,她沒有受苦,圓滿了。”

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不太懂這種感受,家有失能老人,你會心疼她,有時也會感到崩潰,那種壓力是難以言表的。

因為躺在床上的老人,她也有情緒,也會因為心情不好發脾氣,她沒有宣洩的渠道,只能把情緒對準最親的人。

你在照顧她的時候,就要承擔她的情緒宣洩,產生的負能量只能自己消化,這也是母親會暴瘦的原因吧。

03

善待家人,是人的修行

作家岸見一郎曾在《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書中,記錄了陪伴失能父親的經歷。

他的體會是,老人雖然身體不好,但自尊心很強,可以讓兒女照顧,但不想讓陌生人碰自己。

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他也有無奈和焦慮不安時候,看到父親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很想發脾氣。

84歲老太被送養老院,她死死抓住門把的畫面,戳中老人晚年的痛點 - 天天要聞

但再看父親的表情,跟小孩一樣無辜,又不忍心說什麼,只能好言相勸,讓父親不要再鬧了。

長期的護理,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最好請一個護工幫忙,這樣讓自己可以有時間放鬆一下,情緒也能緩解,可以更好地陪伴老人。

人生是一個輪迴,每個人都會衰老,照顧老人是兒女的本分。

這也是一個修行,真的很考驗人,如果自己心態調整不過來,可能也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關鍵時候,你會發現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有時間,多回家陪伴父母,引導他們適當鍛煉身體。

唯有老人身體安康,兒女才能放心在外打拚,過舒心的生活。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