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2022年12月29日21:57:18 情感 1211

鄭州一位博主,跟丈夫打算離婚。

丈夫生意失敗,還背着她偷偷給了老家20萬,用來幫弟弟買房娶媳婦。

她很生氣,一來是自己過得也不容易,這兩年生意差,大多是賠錢的狀態,積蓄已經掏空,還在外面欠了幾十萬的材料款。

二來是丈夫不尊重自己,這麼一大筆錢說給就給了,連商量一下都沒有,根本不懂得尊重她。

丈夫說:“如果我跟你商量,你會答應嗎?”

“我不答應,頂多給5萬好了,你是大哥,幫弟弟成家是公公婆婆的事情。”

“那不就對了,我是不想跟你吵架,反正這筆錢必須出,我就這一個弟弟,總不能看他有難處不幫。”

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 天天要聞

夫妻的思維根本不在一個頻道,女子很生氣,她提出要離婚,想到丈夫的一意孤行,她整夜整夜睡不着,索性起身出去走走。

她家離中醫院很近,就隔了一個路口,女子沿着路燈走過去,到了中醫院的大門口,發現門診燈火通明。

一個女子從車上下來,抱着孩子往裡面狂奔,邊走邊喊:“醫生,幫幫我,孩子發高燒抽搐了,喝的奶也都吐完了,快來人呀。”

一位護士跑過來,引領女子走進急診,她們急促的步伐,敲定着女子的心,她不會忘記,2年前,她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

那次丈夫為了應酬,白酒啤酒一起喝,喝多了就吐掉,回到餐桌接着喝,單子沒拿下,卻把自己喝倒了。

接到朋友電話,女子趕到醫院門口,剛好接丈夫的急救車也來了,她追着推車一直喊丈夫的名字,醫生搶救後告訴她,幸虧送得及時,要是再晚一會,就救不回來了。

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 天天要聞

丈夫在醫院住了半個月,從ICU轉入普通病房,女子一直在身邊陪伴,晚上也是如此的焦慮,睡不着就站在窗口,看着醫院門診部的人來來往往。

每一個奔跑進門診的人,都有一個在乎的人躺下了。

生死關頭,人們會忘記一切矛盾,只在意對方的身體。

女子站在馬路邊發獃的時候,有4輛急救車開了出去,也有2輛急救車開了回來,其中一輛急救車上是老人,旁邊跟着一個女孩,嘴裡一直喊:“爸爸爸爸,你一定要堅持住,我還沒有結婚,你說過要看我穿婚紗的,爸爸!”

讓人揪心,如果你感到太累,就到凌晨四點的門診走一走,可以讓你悟透4個人生真相。

1、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放開後,身邊很多朋友陽了。

不管你在北京還是鄭州,也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我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那就是如何保護自己,避免被這一波病毒的“海嘯”影響。

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 天天要聞

有人以為,住在別墅區的人可能會好一點,畢竟他們接觸的人少,安全指數更高一些。

事實上,住在別墅區也逃避不了,我老闆就住別墅,他們一家6口都病了,反而有個同事住公寓,暫時還沒事。

這件事告訴我們,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富豪還是普通人,經歷都是一樣的。

如果陽了,那麼病痛的感受也是如此,不會因為你是富豪就減輕一些,主持人塗磊發信息,額頭蓋着一塊布,有氣無力地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洗澡,他洗了一次澡,病情加重了。

真的很現實,我們普通人沒有更好的條件,但也不要悲觀,因為每個人經歷的境況都差不多,只要我們堅強一些,都能熬過去。

2、家財萬貫,不如親人的一杯水。

有人說:“疫情是面照妖鏡,陽了一次,你就知道自己的伴侶是人是妖。”

有個女子生病了,丈夫把她撇下,連夜帶着孩子回了老家,還不忘捲走家裡所有的食物,面對質問,男子理直氣壯:“孩子不要吃嗎?我是為了孩子着想。”

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 天天要聞

這個腦迴路真是清奇,你難道不會自己給孩子買吃的嗎?但凡為妻子考慮一點,也不會做出捲走所有食物的舉動。

還有個女子懷孕了,丈夫出差回家,直接住到父母家裡。

女子很孤單,希望丈夫能回來陪陪自己,丈夫回道:“我給你送飯就不錯了,讓我回去幹什麼,純粹是無謂的犧牲。”

他的防範意識真強,卻忽略了,妻子懷着你的孩子,難道陪伴一下很過分嗎?

最難的是一位產婦,她生孩子後第二天就陽了。

公公婆婆嚇得不敢來,丈夫也病了,躺在床上哭,女子沒辦法,拖着剛剖宮產的身子起來照顧丈夫,給丈夫喂飯。

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 天天要聞

隔着屏幕都是滿滿的憤怒,丈夫也太脆弱了吧,發燒再難受,有剖宮產的手術痛嗎?

躺在病床上,你才會意識到,家財萬貫,不如親人的一杯熱水。

如果在你難受時,能有人守住旁邊照顧,即便粗茶淡飯,也會品嘗出幸福的滋味。

3、我們被父母關愛,千萬別忘了關愛父母。

有位網友留言:“請一定要關注下老人。”

很多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也不懂得如何網上搶葯,我們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並不意味着他們沒有問題。

相反,老人的境況比我們想象得難的多。

一位提前回家的朋友告訴我,村裡的診所被擠爆,一家人一家人的去看病,大多數都是發燒咳嗽,農村老人沒有備葯的習慣,他們生病後,習慣性地去村門診看病。

可村門診的葯也有限,如果把庫存藥用完,不知道拿什麼給大家看病。

村裡的老人不容易,城裡的老人也很難。

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 天天要聞

有的老人獨自在老房子生活,他們不喜歡看新聞,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況有多嚴重,依然會去菜場買菜,等身體不舒服時,才意識到病痛有多難受。

可又能怎麼辦?兒女在外地,想去醫院又沒有力氣,只能在家裡硬扛。

這些老人才是我們該關注的重點,他們大多有基礎病,生活又很節約,遇到問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關鍵時候,兒女要勤給父母打電話,提醒他們少出門保護好自己,父母平安,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4、珍惜眼前人,是真正的智慧。

張愛玲說:“有些愛給了你很多次機會,你卻不在意,等你想珍惜的時候,對方已經不想愛了。”

有遠見的人,都懂得珍惜眼前人。

父母可以陪我們人生的上半程,兒女能陪中間一段,唯有伴侶,可以陪我們走完下半程。

在你生病時,真正能夠守在你病床前的人,是伴侶。

所以,請一定要善待眼前人,你的每一份付出,都如往銀行存積蓄,你存的越多,收穫的愛就越多。

2022還剩2天,悟透4個人生哲理,早知道早好 - 天天要聞

人生充滿坎坷,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當你身處低谷時不必氣餒,多一點對未來的信念,熬過去就是一片天。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我們真正能掌握的是自己的生活,在家人需要的時候,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這也是親情的力量,當你知道有人在愛着自己,再多的困苦都不算什麼。

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