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2022年11月13日22:16:40 情感 1087


01.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同父同母,生下來的兩個兒子,性格脾氣也是不一樣的。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兩個兒子的家庭,子女結婚以後,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而經常和父母待在一起的那一個,總是被另一個說,父母偏心什麼都給了他。

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農村裡經常會看到,兩個兒子的家庭。

大兒子結婚相對早一些,帶孫子的時候父母還年輕,開始一直在幫老大照顧孫子。

等到過幾年小兒子結婚後,當爺爺奶奶的, 又去幫小兒子照顧小孩。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這時候又很可能,趕上老大家生二胎,這時候又正在幫老二家帶孩子,孩子還小也離不開人。

當爺爺奶奶的,若是想要幫老大家照顧, (通常當爺爺的不怎麼會帶孩子,都不太願意要)。

做奶奶的想要兩邊兼顧,可能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奈只能先待在老二家。

時間久了,就可能遭到了老大的記恨,等到奶奶照顧老二家的孩子上學後。

再想回來幫老大照顧時,可能老大家也已經渡過了難關,也不再需要她了。

小時候在農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另外一個也就是,有一個兒子比較乖。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平時可能對父母也相對較好,父母和他們待在一起比較舒心,也喜歡和他們待在一起。

這一點沒有統一定律,有的家庭是大兒子孝順 ,有的家庭是小兒子孝順。

02.

記得小時候我是家裡的老小,父親兩兄弟 還有兩個妹妹,從我小時候記事起。

我白天就一直在,爺爺奶奶的家裡面待着,我爸可是全村公認的孝順兒子。

我們家平時有好吃的、好喝的,做好後我爸都要我趕緊給,爺爺奶奶送過去一份。

而大伯家裡面,自從娶了大娘以後,他家生大兒子的時候,奶奶也在帶小姑姑才一兩歲。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也沒有時間幫他們帶孩子,他們生二胎女兒的時候,奶奶倒是有空幫他們帶了。

大娘各種嫌棄奶奶帶的不好,我爸是老二,比大伯晚幾年結婚。

聽我媽說,生我哥的時候,爺爺奶奶一聽是孫子很歡喜,趕緊送過去一碗雞蛋。

後來輪到生我的時候,奶奶過去一看是個女孩,扭頭就走了月子都沒有照顧。

老媽說她生了我,第三天就下地自己煮飯了,爺爺奶奶從小也沒有帶我。

還是後來兩歲多以後,爸媽需要出去幹活,奶奶正好也需要照顧大伯家的女兒,才把我也強留在她們那裡的。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北方的農村也沒有什麼好吃的,小孩子平時出來吃飯,餓的時候就給你掰一點饅頭吃。

其實爺爺奶奶還是比較偏心的,兩個兒子每家生了一男一女,大姑姑結婚生了一個兒子。

過年的時候,4個孫子孫女,一人一元壓歲錢,一個外孫子發了5元的壓歲錢。

奶奶只心疼自己的女兒嫁出去,家裡不管是有錢還是有東西,每次大姑姑回娘家後。

走的時候,奶奶就偷偷摸摸的塞給她,而且每一次都送的老遠。

小姑姑是一個比較實誠的人,到了她結婚以後,被大姑姑和奶奶扇風教唆。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嫁到了大姑姑的村子裡,回娘家的時候,經常是兩姐妹一起回來。

每次走的時候,奶奶就給大姑姑塞東西, 大姑姑都收下了。

可是小姑姑覺得,不應該要老人的東西 ,每次她都拒絕,還被奶奶和大姑嫌棄 她傻。

03.

那時候農村小孩上學,都是七八歲才去,在這之前,爺爺奶奶都很不待見我。

上了小學以後,中午放學都是回家吃飯,小孩都要幫媽媽燒柴火煮飯。

長時間耳濡目染下,我也早早的就學會了煮飯,農村平時吃的稀飯,饅頭包子麵條都不在話下。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每次蒸好饅頭後,我都習慣性的,先拿兩個給爺爺奶奶吃。

然後再回到家裡,自己一家人開始吃飯,這個都是我們家的家風,從小已經習慣了。

而大伯家女兒上了學以後,就不怎麼讓他去爺爺奶奶那裡了,回到家裡有什麼好吃的。

大娘都是關着大門,自己一家人吃,從別指望他們給爺爺奶奶送一點。

有時候有個什麼矛盾,大娘總是說爺爺奶奶的不是,說他們偏心我家,和我家走的近。

還說分家的時候,給她分了一個有缺口的碗了,鐮刀少給她分了一把了,老調重彈。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其實周邊的人都知道,大娘是那種自私又小氣的人,就是那種只能佔便宜,吃不了虧的人。

平時只有她去吃別人家的東西,別人誰也別想,吃到她家什麼東西。

後來爺爺奶奶老了,爺爺生病卧床了,需要兩家兒子每月給糧食吃。

老媽總是我們家吃什麼,給爺爺奶奶就會是一樣的,總是選好的給她們。

而大娘總是好的留着自己吃,把那些黑的帶康的麵粉,拿給爺爺奶奶吃。

因為後來我會做家務,奶奶家廚房的活平時有空也是我干。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爺爺生病雖然躺在病床上好幾年,但是心裡也是跟明鏡一樣,知道誰究竟對他最好。

大伯有一個修車的手藝,常年在外面賺錢,被大娘挑唆的,從不給爺爺奶奶拿錢。

偶爾回來一次,也只是匆匆看一會就走了,留給爺爺奶奶的錢,都被大娘減半了。

幾年的時間裡,常年吃藥每次犯病的時候,都是老爸拉着他去醫院。

醫藥費也是我們家裡出,那幾年要負擔爺爺的醫藥費,還要供哥哥上學,我們家過的簡直是苦不堪言。

而大伯家的日子卻過得非常好,大伯的兒子長大後,也學到了大伯的手藝。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會開車也會修車,平時別人建房,幫別人拉拉沙子水泥磚頭之類的。

兩個人每人每月,都有好幾千的工資,不僅農村家裡面建了房。

還到鎮上面買地皮建了房,爺爺生命到最後的時候,經常給我老爸說,在父母面前吃的虧不叫虧。

當然老爸也從來沒覺得,照顧自己的父母是吃虧,其實孝順這兩個字。

有的也只是嘴上說說,從不付出什麼實際行動,而有的卻是在日復一日的用心在做。

做老人的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哪個兒子善良,哪個兒子是靠不住的。

為什麼兩個兒子的 父母只喜歡跟着一個兒子住 - 天天要聞

雖然都說要一碗水端平,即便老人對待兩個兒子,態度都是一樣的。

但是兩個兒子,對待老人的態度,卻是不一樣的,所以老人無奈只能,跟着那個孝順不太計較的兒子住。

你們身邊有這樣相同的現象嗎?


作者:珍妮大姐!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裡頭,說起工資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關係慢慢就疏遠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誠對待,家裡頭的日子越過越和美。工資怎麼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個影響夫妻關係的關鍵事。古人講:“夫妻齊心,其利斷金。”結婚之後,工資到底咋分配,每個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點好處;可有的人,卻把心思花在修養人品上,想着長遠的事。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載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01:善良是智慧的體現,智者心懷善念當善良成為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智慧也就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 天天要聞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親密關係裡面,稱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進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稱呼,會撥打男人的心房,讓他對你產生不一樣的情愫。女人在愛情裡面,真的別太老實了,你越有點情趣,男人才會越愛你。別再叫老公“親愛的”了,太俗氣,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 天天要聞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如果一個人無法壓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緒,荷爾蒙操縱行為,而非回歸理性本身;那麼TA在感情里每個關鍵節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勢。看過一組數據:有超過60%的夫妻,在30歲之後,對婚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 天天要聞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分手後,我們都是會經歷一個陣痛期的。但凡動過真感情的人,不可能不痛不癢。只是有的人來的早一點,有的人可能會後知後覺地難過。有的人是分手當下,痛會更加強烈一些,給自己一個緩衝期,陣痛感會慢慢地消退。而有的人剛開始痛感不強烈,但時間久了會慢慢浮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 天天要聞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在婚戀關係中,雙方的選擇確實會直接影響到彼此的生活質量。如果有些性格特質在關係中未得到及時溝通和改善,可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以下五種類型的人,如果無法有效調解,可能會影響到關係的穩定和發展,值得在交往前認真考慮:1.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夫妻離婚後,孩子隨女方生活。男方要求探視孩子,被女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現任丈夫視如己出”為由反對探視,法院支持嗎?請看本期案例!2015年,小帥與小美調解離婚,約定2歲的兒子小明由小美撫養並自願承擔撫養費。小美再婚後攜小明組建新家庭。小帥定居外地,在小明出生及1歲時有過陪護與探望,離婚後就再未支付過撫...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 天天要聞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摘要中青評論對老年人、病患、傷患等特定群體,社會各界都應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懷。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62歲重病女子因急需取錢就醫,被銀行告知需本人到場後才能取款,在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辦理過程中,不幸去世,引發社會關注。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5月15日,去世女子家屬告訴記者,當地派出所、街道辦等部門正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