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親人之間,贏了道理,輸了感情,是世上最賠本的買賣。”
你搬出一大堆大道理教育他,雖然最後你贏了,但是傷了彼此的感情,兩個人有了隔閡,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心無芥蒂地相處了,你會發現,這樣做並不划算。
經營人際關係,不能光講道理,輕易判斷是非對錯。有的時候,一件事情沒有完全的是非對錯,只要符合雙方利益,你情我願,就行了。
就拿婆媳關係來說,很多婆媳都喜歡較勁,尤其是在帶娃的事情上較勁。
婆婆認為,她作為奶奶,沒有義務帶孫子,她是在幫兒媳婦,兒媳婦應該感恩,應該孝敬她,應該聽她的。很多婆婆生病了,需要人照顧了,心疼兒子,就會拿帶娃的事情說嘴,要求兒媳婦盡職盡責照顧自己。
而兒媳婦則認為,奶奶帶孫子,天經地義,婆婆不是在幫兒媳婦帶娃,而是在幫自己的兒子帶娃,憑什麼要求她報答這份恩情?
“我在幫你帶娃,你要孝敬我,照顧我”、“你是在幫你兒子,不是在幫我,你有需要,也該找你兒子,我沒義務”,婆媳觀點截然相反,自然容易吵起來。
正如塗磊所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對於婆婆,你已經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為什麼不能理解媳婦呢?對於媳婦,你才開始熬,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婆婆的,何必那麼較勁呢?
做婆婆的,你是過來人,很清楚進入生兒育女階段的女人有多苦,既需要生兒育女,又需要打拚事業,為什麼不可以理解媳婦,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幫一把?你不僅是在幫兒媳婦,也是在幫兒子。兒媳婦要是過得不好了,你兒子還能過得舒服嗎?
做媳婦的,何必那麼較勁?的確,婆婆是看在她兒子的面子上帶的娃,可是,孩子也是你的,她出手幫忙也的確分擔了你的一部分壓力。看在這點的份上,嘴巴甜一點,多關心一下婆婆,孝敬一點,有何不可?
“老公,我把媽接回來了,現在,媽在家裡給我們包餃子,你下班了趕緊回來。”
“好,我下班了立馬回去,老婆辛苦了。”看到丈夫的回復,胡女士終於鬆了一口氣,夫妻關係終於緩和了一些。
01.得之我把婆婆氣跑了,老公跟我冷戰,媽媽也訓了我;
這十天來,雖然遇到了期盼已久的國慶節小長假,但是胡女士一直愁眉不展,只因她跟丈夫在冷戰,而原因是胡女士把婆婆氣走了。
也許,很多人會下意識認為是胡女士的婆婆欺負兒媳婦了,胡女士忍無可忍才把婆婆氣走的,會認為胡女士的丈夫拎不清,幫親不幫理,不知道站在妻子這邊。然而,婆婆走了之後,不僅丈夫十分生氣,跟胡女士冷戰,胡女士的媽媽知道了之後,也把女兒訓了一頓,認為女兒不懂事,不懂得尊重長輩。
“你個死丫頭,我平日里怎麼教你的?要孝敬,要尊重長輩,要關懷公婆,你都給我記哪兒去了?你婆婆多麼好的老人啊,對你多好,你都不珍惜,像話嗎?”
“你結婚6年,生了兩個孩子,哪次坐月子不是你婆婆伺候的?我去看你的時候,一屋子都是雞湯的香味,為了讓你吃得好點,那些雞、鯽魚啥都是她特地去鄉下尋來的。我問你,你坐月子期間,洗過一次衣服沒有?碰過涼水沒有?你身上有月子病嗎?”
“你的兩個孩子,哪個不是你婆婆照顧的?他們最喜歡哭鬧的時候,哪個晚上不是跟你婆婆睡的?不然,你還想睡個安穩覺啊!”
聽到媽媽的話,胡女士感到啞口無言,她自然知道婆婆的好,可是,她實在是受不了婆婆的嘴。
02.她對待兒子和兒媳婦的雙標態度,動不動就扯是在幫我帶娃,讓我心裡不舒服;
胡女士的婆婆最大的缺點,就是嘮叨,而她嘮叨最多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胡女士,而且,她的話不怎麼好聽,大多數是在指責。
比如,她很疼愛孫子孫女,見不得兒媳婦對孫子孫女發火,每當胡女士覺得孩子做錯了,想要拍桌子訓斥孩子的時候,婆婆都會護犢子,然後說教胡女士。
對待兒子和兒媳,胡女士的婆婆比較雙標,認為兒子幹了一天的活,辛苦了,下班了回到家裡不幹家務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看到下班了就往沙發上躺的胡女士,就感到很不滿,認為胡女士不賢惠,不幹家務活,也不管孩子,全然不顧胡女士也上了那麼長時間的班。
還有,婆婆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幫你帶了娃,要不是你,我不會這麼辛苦,我老了之後就靠你照顧了,讓胡女士聽了之後感到很無語。
“十天前,我婆婆病了,住院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放假,也請不到假,怎麼可能照顧她?再說了,她的病一點兒也不嚴重,沒到了需要人守着的地步。然而,她很生氣,指責我一點兒都不關心,又拿帶娃的事情說嘴。”
於是,在氣頭上的胡女士便懟了回去,跟婆婆理論她到底幫誰帶娃,把婆婆氣回了老家。
03.這十天,我終於意識到了,這個家沒有我婆婆在,的確會亂成一鍋粥;
婆婆走了之後,胡女士的丈夫很生氣,跟胡女士大吵了一架,兩個人鬧起了冷戰。
一開始,胡女士很委屈,不覺得自己有錯,認為都是婆婆的錯,可是,很快,她就發現事情不對勁了。
首先,是孩子們,由於孩子們習慣了奶奶帶,習慣了奶奶做的食物,習慣了跟奶奶睡,跟胡女士這個白天上班下班了之後就忙着玩遊戲不怎麼跟兒女互動的媽媽不怎麼親,因此,即使胡女士一直在努力陪伴他們,他們都不領情,哭鬧不止。
“哄哄不好,罵也罵不得,我越凶,他們哭得越凶,整個家裡都是孩子們的哭聲,連鄰居都驚動了,看我的眼神很不對勁。”
其次,婆婆走了,家務活沒人做了,當胡女士親自上崗,忙了一天後,才發現,這本來在自己眼裡無比簡單的家務活,掃個地,洗個衣服,收拾東西,做個飯,一天下來也比上班還累。
最後,吃飯也是個大問題,胡女士不擅長廚藝,老公也不行,做的飯菜沒人吃得下去,兩個人只好點外賣解決。
“老公冷戰,孩子哭鬧不止,我終於意識到了,有婆婆在,多省心。孩子有人帶,家務活有人做,我們才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上班。相比於這些方便,她嘮叨一點兒算得了什麼?我錯了。”
於是,胡女士親自去了老家,給婆婆道歉,而想念孫子孫女的婆婆見兒媳婦親自來接,也就順着台階下了,回到了家裡。
04.家庭紛爭,不必非吵出個對錯來,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我們倆的婚姻》里的一句台詞:家庭糾紛,婆媳矛盾,最難得的是難得糊塗。如果總是這樣求根問底,家庭不和的硝煙永遠瀰漫。
家庭、親人之間是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若是涉及到了原則性問題,那自然不能輕易妥協,以免對方覺得你沒底線,無視你的感受。可是,若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少較勁點,就可以少吵很多架。
不管婆婆是幫誰帶娃,你都是受益者,孩子也是你的,就沖這點,你感激她也是應該的。若是你嘴甜點,孝敬點,懂事點,讓她感到很受用,就能家和萬事興。
實在不行,你就調教好男人,把他推出去,讓他搞定自己的親媽,總比你沖在前面要強許多。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胡女士有錯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