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工作的話,先把個人大事搞定,結婚生子排在第一位。”
2022年6月16日,人口經濟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梁建章在一場經濟峰會上表達了他的觀點。
據教育部統計,全國2024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就高達1179萬人,比去年“最難畢業季”還進一步增加了21萬人,競爭非常激烈。
對此現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提出了一個觀點:結婚生子和找工作一樣也是人生大事,很多人可能因為專註於找工作而耽誤了結婚生子的最佳時機,不妨換一種思路,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娃。
他這話一說出去,立刻引發了不少爭議。
社交平台上,“專家建議的窒息時刻”“失業就活該當爹媽?”等話題衝上熱搜。
有人罵他「何不食肉糜」,有人調侃「建議專家別建議」,更狠的直接說「這年頭連自己都養不活,結個婚生個娃是要全家組團喝西北風嗎?」
要知道,作為攜程集團的主要負責人,他在我國的人口經濟領域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還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呢。
接着,他開始解釋自己提出來的這個建議:在他眼裡,結婚和生孩子是人生中的重要大事,不能因為暫時找不到工作就擱置不前。年輕人可以通過接受更多培訓,提升自我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同時,他也強調,人口結構失衡和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年輕人不婚不育只會加劇這一問題。
2024屆高校畢業生里,只有55.5%的人找到了正經工作,剩下四成多要麼在打零工,要麼在家蹲着。
再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6到24歲沒讀書的年輕人失業率15.7%,25到29歲稍微好點但也有6.6%。
這年頭別說結婚生孩子了,光是在城裡租個單間吃外賣,每個月沒個三四千都扛不住。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份讓人心涼的數字:出生人口只有954萬,而死亡人口則達到了1093萬,人口自然增長率是負的。
這就意味着,人口開始減少,生育率的下降成了社會的一大隱患。
不僅是生育意願下降,現在的年輕人,連結婚的意願都在降低。
在電影《小時代》里,顧里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缺乏物質基礎的愛情就如同散沙一般,都不需要風來吹,僅僅走幾步路就會分崩離析。”
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同樣顯示,經濟上的拮据是導致婚姻瓦解的一個關鍵因素。
現在談個戀愛,吃飯、看電影、送禮物,處處都要花錢,而結婚更是大手筆——房子、車子、彩禮、婚禮,哪一樣不要錢?
過去,結婚生子是“人生必經之路”,但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婚姻並不是人生唯一的選擇。他們更願意追求個人成長、自由和幸福,而不是被婚姻和家庭束縛。
這對各行各業、每個家庭,甚至整個國家的未來,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梁建章直言不諱:“到2025年,出生的人口會更少。”
梁建章九十年代在美國獲得斯坦福博士學位。他在歸國後創立了攜程,並將其領導成了中國旅行社的領軍人物。
按照常理來說,到了這種地步,他早就該退休了,可是在2006年,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選擇,那就是他離開了攜程的 CEO,開始學習人口經濟。
梁建章認為在中國,在將來,將會面對一個巨大的人口問題,這將是一個深刻的問題。
因此,他專心鑽研,並在全國範圍內,成了一位具有代表意義的學者,著有多本有關人口政策的著作,並曾數次在公共場合要求國家對其進行修改。
他曾深入研究人口與經濟的關係,出版了《人口創造力》、《人口戰略》等多部具有影響力的著作,多次建議“發錢鼓勵生育”。
梁建章建議我國可以借鑒歐洲國家的經驗來制定具體的補貼政策,對於二孩家庭的每個孩子,給予每月1000元的現金補貼。給予多孩家庭的每個孩子給予每月2000元的現金補貼,直至孩子20歲。
與此同時,對於二孩家庭實行所得稅和社保費減半,三孩家庭所得稅和社保全免(對於特別富裕的家庭,可以設定一個補貼上限)。估計這些措施能夠將生育率提升20%左右。
他擔心人口問題會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這用心良苦,咱們得承認。
但問題是,解決問題不能光靠喊口號,得拿出實際行動。
與其勸年輕人“先結婚生子”,不如想想怎麼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比如,可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可以降低教育成本,讓年輕人養得起孩子;可以 create 更多就業機會,讓年輕人找到好工作。
總之,解決人口問題,不能只靠喊口號,更要拿出實際行動。
要讓年輕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感受到國家的關懷,讓他們有信心,有希望,有未來。
成家立業、立業成家都可以,但要選擇最符合自己的,根據實際情況而來,而非聽信他人的建議。
我的生活我做主,無需他人去干預,有人卻笑稱:“專家建議你的,我建議我的”。
你覺得是先立業再成家,還是先成家再立業呢?
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