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實出現迷茫很正常,怕的是自己定力不夠成他人炮灰

2022年10月07日11:15:16 情感 1885

文丨易書生

面對現實出現迷茫很正常,怕的是自己定力不夠成他人炮灰 - 天天要聞

有小友發來兩張嘲諷現實的圖片,問:最近有些迷茫,為什麼這些東西明明能看得出來是諷刺,但是潛意識中卻有一絲認同?是不是他們所展示的更接近於事實?你經常跟我分析外部有些敵人的手段越發高明,但是,將這些矛盾歸結於外因,是不是同樣有失偏駁?我們這個文明,如今是不是真的出現了什麼問題?肉食者意識到了嗎?是否正在努力改變,還是“根”的腐壞如今終於表現到外在?諸如此類,我感覺在龐雜且難辨真偽的信息越來越難以分析,雖然,“如果有問題,想到的不是跑,而是改變,成為一個能走的更遠的強者,而不是有問題就逃避的懦夫”,但是,這種迷茫的確存在而且是在侵蝕着我的內心。

1

小友提出的問題很有普遍性,因為網絡時代的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這種迷茫,這些人有年輕人,也有經歷了多個時代的中老年人,包括我自己,何嘗沒有出現過迷茫的時候!

不久前,我在網絡上還曾就如何提高網絡免疫力,與網友進行過討論。以我多年來在網絡上遇到的謠言、“水軍”“美分”製造的輿論戰信息,無非不過是以局部的真實替代宏觀的全部的事實,從而“套路”網民,將網民的思想意識導向既定的方位;再就是局部失真,把不是真正重要的事實突出進行強調,人為強調或放大,將次要的事實與重要的事實故意混淆在一起,掐頭去尾重新拼接事實的因果關係;最後就是造假,無中生有,或者對事實進行曲解污衊,拍攝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構成網絡信息失實、失真的原因有主觀故意的,也有水平不高、認識不深等原因。要命的是那些主觀故意的,一分真話九分假,讓你怎麼看都感覺是真的,直接“入套”。

為什麼說人類追求真理是偉大的事業?那是因為人類認識這個世界本身就需要不斷破除虛妄,甚至通過無數代人的努力,乃至付出無數生命的代價,才能實現客觀與認識的一致。我們每個人認識客觀事實,辨別其中真假虛妄,本身就是人類追求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步驟。所以說,所謂的“迷茫”,只是一個成長過程和認識過程的問題,很正常,也很重要,搞清楚了,就成長了一步、前進了一步,繼而再迷茫,再認識,再進步,如此,就會走出一條通往真理殿堂的金光大道!

2

認識我們周遭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個客觀的事實: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當然,一百年前也可以用這句話來說,畢竟,沒有人能準確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尤其是生活在網絡時代,我們每天所承受的信息量,處於人類數千年文明發展的極致,是歷史上無數代前人的幾十倍上百倍,在這樣的信息海洋里,一不留神就會被亂七八糟的信息搞得暈頭轉向,從而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這是前無古人的。

更要命的,在這信息的海洋里,如果有人故意地對你進行信息轟炸,信息侵蝕,就如同十多年前,有人刷微博刷得人生觀都改變了,感覺整個世界都是黑的,直到一句話驚醒夢中人:每一個微博賬號、網絡群其實就是一扇窗戶,你所關注的人、所關注的信息,如果都是黑暗的,你所看到的世界自然而然就是黑暗的,當你關注陽光和正義,你就會發現世界的精彩。這也是網絡大數據根據閱讀者的閱讀習慣、內容自動遴選推送信息的必然結果,比如你在網絡上搜尋了某個關鍵詞,網絡會自動給你推送過來相關的很多信息,這樣的功能在微博、今日頭條等平台都有,也就是說,你刷網所看到的信息,只是網絡根據你的喜好或需要推送給你的,很遺憾,這些並不代表這個世界的全部。

尤其是,如果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想讓你看到哪一類、哪一方面的信息,或者說,它們想要你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信息澡盆里,它們就能做到對你的信息定製。這是很可怕的!這樣的情形,曾經在“公知”甚囂塵上的十年前,真實地出現過,足以讓很多人的色彩發生改變。也就是為什麼網絡上曾一度出現很多“網絡上甘嶺”“第五縱隊”等網戰文章,至今依然能感受當時思想的焦灼和硝煙。

這些網絡亂象,讓我們看到:人要獲得正常的成長權利,也是很不容易的,信息時代本就不易,再有人故意使壞,有意對你進行信息屏蔽、信息侵蝕,要想健康地成長更加不容易。為此,必須學會去粗取精,辨別良莠,汲取海量信息里的營養成分,拋棄其中的糟粕。這是信息時代生存的一種能力,這個能力不強或者沒有,那就很容易出現溺水事件。

面對現實出現迷茫很正常,怕的是自己定力不夠成他人炮灰 - 天天要聞

3

盡善盡美的時代是不存在的,無論多麼偉大、鼎盛的時代,如果只展示他的陰暗面,“偉大”都將在無知者心中坍塌,反之,也是不客觀。這個世間也不是非黑即白,還有很長的灰色地帶,這就需要我們對很多現象寬容地看、持續地看、多個側面去看,或者說讓子彈飛得更長一會兒,興許結果只是一場惡作劇或者少年的生理性青春叛逆。

經歷了十多年的網絡輿論風雨,現在很多老網民對於網絡信息已經有很強的免疫力,對於發生的事件,會“讓子彈飛一會兒”,看到的視頻或圖片,也不會再輕易去評論,而是儘可能地找到未經剪輯的視頻原貌,了解事實的前因後果,才去闡述自己的觀點,畢竟,“水軍”太多、“反轉”太多、“帶節奏”的太多,誰也不願意成為誰的炮灰。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反之間總是此消彼長、鬥爭中前進。與網絡時代的免疫力不斷提高相對應的,另一方的進攻也是咄咄逼人,甚至深入研究“話術”,持續提升信息網絡的文字殺傷力。這樣的局面,若不想成為其中的祭品、犧牲品,需要站穩腳跟,別被人搞暈了忘記自己是誰。

過去,毛主席將那些侵蝕我們內心和作風的進攻稱之為“糖衣炮彈”,那個時代感到甜蜜的東西也無非只有糖了,連老百姓都覺得蘸着糖吃飯就是最幸福的日子。現在,比糖更香甜的東西多了不知凡幾,“糖衣炮彈”的樣子自然也就五花八門,數不勝數。好看的蘑菇有毒,美麗的蛇殺人。既然有看破美女的“白骨觀”,自然就有望穿虛妄的真相之眼。擦亮眼,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構築一條防禦“病毒”的內心防線,對於自己的成長和生存同樣重要。

想想看,十歲的孩子、二十五歲的小夥子和六十歲的老人,哪個最容易被蠱惑?顯而易見,先十歲、再二十五,最後才可能六十,這是因為六十歲的內心已經有了難以撼動的的堅持和經過了六十年風風雨雨的檢驗。這說明知識和經驗非常重要。但是,為什麼現在又會經常有老年人屢屢被騙?因為騙術很高明,老年人的閱歷趕不上讓人眼花繚亂的信息時代。這說明不斷更新知識、獲取新的經驗也非常重要。

幼兒被騙,責備幼兒顯然很愚蠢。很精明的成人被騙,一方面說明騙術高明,再一方面證明有縫隙可鑽,“蒼蠅不盯無縫的蛋”。防線不牢靠,或者乾脆就沒有防線,自然容易被人乘虛而入。

4

信息時代的思想戰,無論手段如何花樣翻新,歸根結底無非三種:冒充你的親人同胞打感情牌(心中最柔軟的)、拽住足夠撬動你內心的敏感(利益攸關)、畫一個讓你流口水的大餅子(夢想和慾望)。以這樣的手段,再配以精心研磨的“話術”,足以將心志不堅者成為俘虜。

對於當今中國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果放在中國至少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看,都不是個事兒。相對於百年前國內軍閥混戰那個時代,作為中國人當前所面對的大是大非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中國人就足夠。很多貌似紛繁複雜的問題,一旦擺在“我是中國人”五個字面前,就會清晰明了。

當今中國發展的主要干擾和阻力來自於外部,存在的危險在於內外勾結。他們所做的,首先是讓我們自亂陣腳、自我腐朽、自戕自害。這種情況正在注意,也正在改變。要相信一個百年大黨的智慧和生命力。

對於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國家建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實施的一些決策,我個人認為,儘可能地學習理解,實在無法理解,可以暫時擱置,讓時間來逐漸釋意,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足矣,自己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修為。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和範圍,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對應的實際上是個人能力的指數,以能力之大小,由修身至平天下,各個階段,量力而行。當我們無法改變更多,我們選擇做好自己,做最優秀的自己。毛主席當年就曾說:“我沒有能夠改變世界,只是改變了北京郊區的幾個地方。”這不只是謙虛,還是內心的一種強大。

將這些問題上升為道的高度,其實就是對自己的道的定力。萬千現象都是外在的,內心堅守的才是自己的。不為外在的信息干擾自己的本心,一方面是對自己的道有着堅定的信仰,臻至無漏之境界;另一方面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挖掘新知識,來豐富和充實自己的道,以適應前方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新變化;第三方面,就是要在這些複雜的表象里檢驗自己的道,對手越強越能檢驗自己內心的強大指數,在打敗與被打敗之間,檢驗自己內心存在的薄弱或縫隙,即王陽明心學里所說的“內心之賊”,以“破心中賊”來鞏固自己的道。總之一句話:做自己內心的統帥,而不被外界干擾或隨別人的指令起舞,甚至成為別人的提線木偶。無論面對什麼,那怕極其厭惡的面孔,八風不動,不煩不燥,保持良好的儀容是我自己的修養,與人無關,也不是做給誰看,這是個人定力!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你現在的道,就是完成學業,通過博覽群書,將最基礎的知識掌握在手。譬如歷史,你會驚奇的發現,你所煩惱的很多現實問題,其實在歷史上已經有過答案。

面對現實出現迷茫很正常,怕的是自己定力不夠成他人炮灰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易書生,聞道閣主。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編輯:曹昱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