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沒結果,我卻依然深愛着你

2022年10月06日11:28:32 情感 1267

明明知道沒結果,我卻依然深愛着你 - 天天要聞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文 / 王政壽

圖 / 網絡(侵刪)

來源 / 靜一小妮子



+ + + + + + + + + + +

寫作之於你,是什麼?

是副業搞錢的利器,

還是思考成長的路途?

對於寫作,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可有一點是相通的——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唯有堅持,可達夢之彼岸。

+ + + + +


01

從小,我就做着作家夢,

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夠

像魯迅、莫泊桑金庸古龍那樣,

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文學作品。

為此,我愛上了閱讀!

每個寒暑假,我都會閱讀幾十本書。

那個年月還沒有智能手機,

生活中有趣的事可能就是看小說。

我的哥哥也喜歡看書。

他借來的或租來的書,

我都會一本不漏地看完。

我還看連環畫、小人書、作文選、

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

尤其是武俠小說,我看得最多,

也喜歡摘抄精彩的字、詞、句和段落。

時至今天,

我已經有好幾本厚厚的摘抄本了。

看得多,摘抄得多,

自然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

因此,從讀高中起,

我就開始“爬格子”了,

我一次又一次興沖沖地來到郵政局,

把滿腔的希望投入綠色的郵筒里,

(那個時候,

書信和稿件是放在實體郵筒里寄的),

可惜一次又一次,

它們猶如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信;

又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明明知道沒結果,我卻依然深愛着你 - 天天要聞


02

我孤零零地站在郵筒邊上,

傷心、失望、惆悵,甚至絕望!

但是,一想到大文豪巴爾扎克

他成名前做演講時,

台下觀眾一片打瞌睡的情景。

他都尚且經歷低谷,

我又何德何能一步登天。

於是我又重新振作起來,筆耕不輟。

1997年,我終於在《上饒晚報》上

發表了第一篇處女作——

《分手因為那次邂逅》,

還得到了8元的匯款單,

我興奮激動得一宿未眠,

我似乎看到了成功

耀眼的光芒向我射來,

作家的美夢彷彿已讓我觸摸到了。

然而,我太幼稚了!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過去了……

我再也沒有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

我小心翼翼地把一篇篇未發表的文章

保存在電腦的硬盤上,

閑來無事的時候翻來看看,

失落不如意的時候點開瞧瞧。

看見自己竟然有這麼多的“成果”,

灰暗的心情也就慢慢明朗起來了,

我又有了繼續前行的勇氣。


明明知道沒結果,我卻依然深愛着你 - 天天要聞

03

在深夜萬籟俱寂的時候,

在別人打撲克搓麻將正快樂的時候,

在別人坐在酒吧和茶館縱情歡笑的時候,

我嘆口氣,揉揉眼,

又孤獨地握着筆,冥思苦想,塗塗改改。

妻子一覺醒來,見我還端正地傻坐着,

總會數落我:

“一大把年紀了,頭髮都已經白了一半多,

還寫個啥?有什麼用?賺得到錢嗎?

冥頑不化!還不如去田裡種些菜更實在。”

我無言以對,想想自己的落魄,

每到周末只好乖乖地扛着鋤頭奔向田野。

但夜晚的時間屬於我!

我要把人生的失落和苦悶,

生活的無奈和壓抑,

歲月的寂寥和憂傷訴諸筆端,

讓她來釋放我“何處話凄涼”的惆悵……

因此,我離開不了她——寫作!


明明知道沒結果,我卻依然深愛着你 - 天天要聞

04

當然,我明白,

才識平庸的我寫不出什麼驚世名篇,

但沒關係,我可以為自己而寫,

我手寫我心,

記錄下自己平凡而落寞的人生軌跡。

寫作是一種傾吐,

可以抒發感情,放鬆心情!

所以,我不想放棄,

我也決不會放棄,

我也放棄不了!

寫作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已無法放下,

跟她就如情人那般纏纏綿綿,

藕斷絲連,難分難捨……

是的,雖然我深深地明白,

愛上她沒有什麼好結果,

可我仍然那麼固執,

那麼痴情!

無論對錯!



作者簡介】王政壽,江西省廣豐區洋口中學老師,性格內向,愛好文學,有散文、詩歌和小說在《上饒晚報》、《中國詩歌網》和《官場微小說》等刊物發表。


END


#瞎叨叨幾句#

在寫作的路上,

我們都曾經歷失敗,

心情低落,甚至自我懷疑,

無數次在放下筆和拿起筆中糾結、

反問自己:為什麼而寫?

可正是一次次糾結與反思,

讓我們成長。

感謝作者王政壽分享他的故事,

如果你覺得有意思,

請賜我們一個【點贊】或【留言】

以資鼓勵吧。



我是靜一小妮子

希望與你在讀書、叨劇、寫作的小路上,

一起使勁紮根,向上生長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