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一輛從北京開往山東的列車上,正在清華大學讀研的陳薇邂逅了男孩麻一銘。看着眼前這個面容清秀的女子,麻一銘心動了,此時他們並不知道對方的的身份。
下車之前,麻一銘便向陳薇要了電話號碼,生性開朗活潑的陳薇毫不猶豫地就把電話給了麻一銘,後來兩人便經常電話聯繫。
兩人是在旅行的途中相遇,並不在一個地方生活,但是距離並沒有打敗他們,深愛陳薇的麻一銘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在青島的豐厚工作,只身前往北京,陪伴在陳薇的身邊。
之後,在兩人的感情生活與婚姻生活中,麻一銘也一直都對陳薇百般遷就與包容,一直是陳薇背後的男人。那麼陳薇究竟是有怎樣的能力與魅力,能讓麻一銘心甘情願在她的身後,做她的賢內助呢?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發的期間,陳薇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率領中國的團隊前往非洲進行實驗。同時也為中國成功地研發了首個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並且在非典期間,帶隊防禦病毒,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0年,陳薇帶領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科研團隊研製了重組新冠疫苗開始人體注射試驗,也讓我國有了自己的新冠疫苗。
陳薇的工作非常忙碌,經常無暇顧及自己的個人生活,而她的丈夫麻一銘在這個時候給了她最堅強的後盾,讓她能夠義無反顧地往前沖,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陳薇餓了,他就充當廚師的角色,陳薇需要用車,他就化身司機,家中親戚需要來往,他就化身“外交官”,一人身兼多職,把小家料理的整整井井有條。
妻子在科研上能有所進展,他便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說,“做家務是對她才華的浪費。”
她說,“他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兩人的愛情雖然平淡,但卻將對方融進了自己的生活當中,夫妻倆從不分彼此,總是攜手共進,陳薇的成就也是屬於兩個人的,如若沒有丈夫麻一銘的全力支持,她也未必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在認識陳薇之前,麻一銘是一名葡萄酒廠的技術員,由於他工作能力強,性格謙遜溫和,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便升為了主任,可以前途一片大好。
麻一銘長相英俊,身材高大,是許多女生夢寐以求的伴侶,難得的是性格也好,工作也好,家裡給他說親,都被他回絕了,麻一銘對於愛情卻有着自己獨特的追求。
對於愛情,他更相信緣分,從來都不會刻意,所以直到30多歲,他都沒有結婚。直到35歲那年,他在火車上碰到了旅行的陳薇,便一見鍾情,隨即展開了追求。
可是陳薇比麻一銘小12歲,並且學歷和家庭背景差距都很大,這段感情並不被雙方的家長看好。
儘管麻一銘的工作在普通人眼裡已經很不錯了,有編製且前途光明,可是陳薇的優秀還是遠遠超過了麻一銘。
為了和陳薇在一起,麻一銘毅然決然的辭職了,前往北京與陳薇相聚,面對執着的愛人,陳薇也下定決心,一定不會辜負男友。
於是,兩人租了一間不到20平的小窩,整間屋子裡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沙發。
貧乏的物質條件並沒有澆滅他們愛情的火花,反倒讓兩人在經歷了磨難之後,更加堅定了要與對方共度一生的決心。
兩人的深厚感情,雙方的父母都看在眼裡,漸漸地也便認可了兩人在一起。
於是,帶着父母的祝福,1992年,兩人終於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埃博拉病毒爆發的期間,陳薇每每加班到深夜,麻一銘都會點着小檯燈等她,從來沒有獨自睡去。看到妻子疲憊不堪的身軀,麻一銘的心裡都很是心疼,他能為妻子做的就是好好照顧她,鼓勵她。
在陳薇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總是給予最有力的鼓舞,使她度過了一個個難熬的夜晚。
1998年,兩人有了愛情的結晶,陳薇生下了一個兒子,夫妻倆給兒子取名麻恩浩。
從此,麻一銘不僅要照顧妻子陳薇,還要兼顧照顧兒子的職責,沖奶粉,換尿不濕,他一人攬下了所有的活,除了生孩子他無法替妻子完成,其他所有的事情他都安排的妥妥噹噹。
他知道妻子有着更大的責任,大到可以關乎國家的安危。他也總是向兒子恩浩解釋媽媽為何總是不能陪伴在自己身邊?
也正是因為麻一銘對孩子的教育,使得小恩浩從來沒有因為母親經常不能陪伴在身邊而怨恨母親。反而在小恩浩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他知道母親在干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陳薇從來不會對兒子提出很高的要求,更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她只對兒子說:“我希望你這輩子可以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娶到自己喜歡的女人,第二件事情就是干自己喜歡乾的事業。”
母親的教誨對麻恩浩的影響很大,雖然母親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可在從小耳濡目染之下,恩浩也決定跟隨母親的腳步,選擇了與母親相似的專業學習,並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從麻一銘和陳薇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昏庸的男人剪斷妻子的翅膀,讓她安於牢籠,可偉大的男人卻保護妻子的羽翼,幫助她搏擊長空。
其實,麻一銘本不平凡,但是為了妻子,他甘願做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這樣一做就是幾十年,這漫長的幾十年對兩人來說,簡單卻幸福。
我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默默守護他的女人,而在他們身上,角色發生了對調,卻更令人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