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2022年07月05日09:58:11 情感 1913

文/浮世繪t


一位久未謀面的老同學,在一個午後,給我講述了她母親的故事,我聽後,內心翻江倒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瞬間想到我已近耄耋之年的父母,還有我們每個人,如果有一天老了病了,應該怎麼辦?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同學緩緩地說,她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事業單位工作。他有一個哥哥在外地。


父母退休後,他們的日子過得順心如意。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可是老人畢竟年紀大了,在冬日的某一天晚上,天氣特別冷,她母親不小心感冒了,渾身發熱,不知道她吃了什麼感冒藥,一會兒功夫就不省人事了,嚇得她和老爸趕緊撥打120 ,把媽媽送進醫院。


幸虧搶救及時,她母親撿回了一條命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可是讓人沒料到的是,她母親腦子壞了,成了一個植物人,聽到有人喊她,眼睛只能動一動,其他什麼都不會做,直勾勾地躺在病床上。


看到母親這樣,我的同學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聽醫生的安排。


在醫院裡住了一段時間後,醫生建議,讓她母親回家或是去養老機構療養。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我同學要按時上班,還要照顧孩子上學,她的哥哥在外地工作,幫不上忙,父親年事已高,多病在身,自己能照顧自己就不錯了。


家裡突然多了一個病人,我同學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辦?


最後,在一位好心朋友的勸說下,她只好把母親送到一家療養院,專門找了兩個白天和夜班的護工,照顧母親。


她有點空就去療養院看望母親,就這樣,她在療養院、單位和家人之間來回奔忙。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她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只好找護工幫忙,雖然每天支付高昂的護理費用,但是為了父親也值了。


她告訴我,她父母感情很好,老爸看到老伴一下子變成了植物人,在心理層面根本接受不了,每天以淚洗面,期待着老伴有朝一日能醒過來,還是像正常人一樣與他有說有笑,他們一起快樂地享受退休後的美好生活。


老人的願望是美好的,可是現實卻往往並不盡如人意。


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難以想象,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後,終究夢想成空,五年後,她的植物人媽媽最終還是永遠地離開了他們。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五年是一段漫長的時光,在母親卧床的五年里,同學整天忙忙碌碌,在療養院、單位與家之間來回奔波,內心經歷多少的牽掛與不舍,局外人無法感同身受。


因為過度操勞,她滿頭黑髮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白髮。


聽了她母親臨終前的故事,我的心裡五味雜陳。


人老了,生病了,是很脆弱的,經不起折騰。


如果親人的生命已經倒計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可以讓他在最後的時光里沒有痛苦與不安,離開的時候平靜而安詳呢?


另外,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得了不治之症的人在確診後的日子裡,他們的身心備受煎熬,去醫院接受化療放療,還是回家採用溫和療法,慢慢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呢?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假如,你現在正面臨這些問題,會如何選擇呢?


大野祐子,日本人,女性,72歲,患有子宮腫瘤、雙肺積液、腹水等多種疾病,醫生告訴她,如果離開醫院,大概只能活5天。


現在,大野女士出院後,已經過去了5個年頭,她現在仍舊活得好好的。


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


原來,大野住院期間,醫生曾跟她說,你如果待在醫院,還能活一個月,如果出院,也許只能活5天。


可是即便這樣,她還是想回家,因為她牽掛着患有視力障礙的兒子,獨自在家中等待自己,她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在家,怕他出現什麼事情,哎,可憐你天下父母心哪!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在醫院住院時,醫生每天都用兩台自動吸引器給她抽取胸腔積液,兩個胸腔每次抽出600毫升的液體。


對於像大野這樣的重症患者,醫生不會輕易讓他們出院,因為醫院肩負着“挽救患者生命”的義務和責任,他們會替患者再三權衡出院的時機與利弊。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野的妹妹只好求助於小笠原醫生,希望他幫忙想辦法。


為了滿足大野的心愿,讓她順利出院,小笠原帶領內科診所的7名工作人員一同前往醫院找主治醫生商量。


他們向醫院保證說:如果病人回家後覺得醫院更好,我們會立刻送她回來。


在承諾下,大野女士如願回到家中,接受小笠原醫生的居家安寧療護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所謂居家安寧療護,指的是在家裡幫助患者實現“安心、隨心、開朗地生活,其中三成左右的人還會延長壽命。


小笠原醫生根據大野現在的身體狀況,決定減少補液用量,將大野攝入的水分減至原來的五分之一,熱量減至十分之一。


大野肚子變空後,可以自己吃飯,而且全身浮腫也隨之消退,呼吸順暢,她非常開心,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大野的身體逐漸好轉,更重要的是她又能和兒子待在一起了,這讓她心裡踏實,心情開朗起來。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出院5天後,她就恢復了精神,狀態很好。


一個月後,大野可以去院子里曬太陽了。


兩個月後,她居然能去地里幹活了。


出院四年零十個月後,檢測她的腫瘤標誌物CA125,數值從她剛開始接受居家安寧療護時的“2040”降到了“9”。


大野女士非常開心,她說:“如果去了那個世界,我就不能像現在這樣與大家一起有說有笑了,現在,只要能活在當下,我就非常開心啦!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真沒想到,這個被醫院判定如果離開醫院只能活5天的患者,已經奇蹟般地多活了四年零10個月,身體也基本康復。


大野女士之所以收穫這麼好的成果,多虧了小笠原醫生團隊的支持與幫助。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小笠原文雄於1948年生於日本岐阜縣,醫學博士日本居家安寧療護協會會長,名古屋大學醫學部特任准教授,岐阜大學醫學部臨床系客座教授


他從事居家療護30多年,已經為1500餘位患者提供居家安寧療護的經驗,其中獨居人士逾百位,居家離世率高達95%。


他一直致力於居家安寧療護的普及工作,他把“開朗地生活、平靜地離世”稱為“可喜可賀的臨終”。


於是,他把自己多年的親身實踐之法和體悟寫成了這本《可喜可賀的臨終》。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2017年6月,此書出版後,在嚴重老齡化的日本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和共鳴,成為暢銷書。


他榮獲日本第16屆健康社會獎,這是對他從事居家安寧療護事業的肯定。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生命從開始到消亡,是一個生命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人本身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個生物體,終歸要回到大地。


人口老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大於60歲的老人已經占人口總數的18.7%,大於65歲的老人佔13.5%。


另一個影響人類健康與壽命的因素是疾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每年死於癌症的病人達300萬。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喜歡大肆談論有關生死的問題,卻忌諱談論關於死亡和臨終的問題。然而,死亡並不會因忌諱和恐懼就放慢腳步,該來的還是會來。


當生命的終點到來,我們該如何從容地面對它?


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思考。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在《可喜可賀的臨終》中,日本居家安寧療護協會會長小笠原醫生,以自己親身經歷的46個居家臨終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離世方式選擇——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從容開心地離開,讓親人可以放心送別。


書中傳達着一個理念:如果離世的人能走得充滿希望、心滿意足、毫無牽掛,即便離別是傷感的,家人卻依舊可以笑着相送。這,便是“可喜可賀的臨終”。


如果一個人能夠真切地領悟到“死亡的喜悅”,應該是一件無比幸福之事。

當最後時光來臨,如何讓生命走得有尊嚴?他教你如何笑着面對死亡 - 天天要聞


希望通過《可喜可賀的臨終》這本書,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安寧緩和醫療,讓臨終變得可喜可賀,讓生命來去更加從容。


-END-


我是@浮世繪t,自由撰稿人,多平台原創作者,感謝閱讀!歡迎點贊關注,評論交流。

備註: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圖。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大學生不拍畢業照,一代人被逼出了集體冷漠 - 天天要聞

大學生不拍畢業照,一代人被逼出了集體冷漠

題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大學生,學士帽 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去拍畢業照,其實也是對大學的某種“反叛”:他們不願意受到擺布,參與虛假的共同體塑造,他們希望自己來主導社會網格的構建,對強加的情感捆....
良心,永不過期 ——記2024年“誠信之星”劉平貴、李繼林夫婦 - 天天要聞

良心,永不過期 ——記2024年“誠信之星”劉平貴、李繼林夫婦

重翻賬本,劉平貴、李繼林夫婦滿心感慨。寧紹雄攝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 一對農民夫婦,在遭遇洪災,自家麵粉廠被淹的關頭,不顧一切搶出一沓沓賬本,從此毅然走上漫漫“還糧路”。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時間,一家人咬牙堅持,硬是把周邊18個村、200多戶村民寄存在廠里受損的76萬斤糧食一斤不差地還清。 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獲...
她有這幾種表現還不放手?你這是拿刀子剜自己心呢 - 天天要聞

她有這幾種表現還不放手?你這是拿刀子剜自己心呢

感情里最磨人的不是乾脆的了斷,是用暖昧的糖紙裹着玻璃渣喂你吃。就像穿了雙磨腳的高跟鞋,走一步疼一步卻總騙自己“再忍忍就習慣了”——當女人出現這些“消耗型信號”時,硬撐着不放手不是痴情,是拿自己的心當靶子練箭。
空難逃生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空難逃生自救指南

最近看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心裡咯噔一下。你大概和我一樣,每次坐上飛機,都會有一瞬間的恍惚。當巨大的機器轟鳴着衝上雲霄,把你帶離熟悉的大地,你會覺得人類既渺小又偉大。我們在萬米高空,喝着飲料,看着電影,暫時忘卻了樓下的車水馬龍和瑣碎日常。
韓國80歲老人開車衝進休息站導致16人受傷,因走錯路錯踩油門 - 天天要聞

韓國80歲老人開車衝進休息站導致16人受傷,因走錯路錯踩油門

△事故現場2日上午11時32分許,韓國嶺東高速公路江原道大關嶺休息站,一名80多歲的女性(警方暫稱A某)駕駛一輛白色福特Explorer SUV失控沖入休息站,撞碎玻璃並撞毀多張桌椅,最終車輛卡在餐廳櫃檯前停下。 △事故現場A某向警方供述稱,她發現開錯方向想要停車,結果誤踩油門踏板,導致事故發生。經初步檢測,警方排除其酒...
從風花雪月到同舟共濟:婚姻與戀愛間那道看不見的界碑 - 天天要聞

從風花雪月到同舟共濟:婚姻與戀愛間那道看不見的界碑

副標題:戀愛與婚姻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當設計師林薇在結婚三周年紀念日翻開戀愛日記,指尖划過“他冒雨送來的奶茶甜到心底”的字句時,窗外正傳來丈夫與維修工討論水管爆裂的喊話聲。這一刻的錯位感,恰似無數親密關係演變的縮影——**戀愛是兩顆星辰的浪漫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聞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時間一位TOP10房企營銷總在飯局上放出豪言:“現在雖然沒地沒項目,但也無所謂,大不了開個門店做中介老闆,20多年的房地產經驗總能有口飯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觀點也許成立,但放到現在只能說他還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因為房地產的“食物鏈”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白皮書》顯...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年輕時,我們總覺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時間還長。可過了50歲才發現,人生就像一場減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過寥寥幾人。五十歲之前,人們往往拼盡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歲過後,方才領悟要向內收斂。那些曾經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漸漸變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 天天要聞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心中的靈魂伴侶#活成陽光,成為一道光​每個人都喜歡身邊圍滿了人,被擁護,被人追棒,都想有人來照亮你,但是我們又不想成長自己,不想去行動起來,恐懼,依賴,退縮,……,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別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