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什麼是幻覺什麼不是幻覺?以及對“究竟立場”的解釋?

2021年10月08日20:28:13 情感 1618


如何知道什麼是幻覺什麼不是幻覺?以及對“究竟立場”的解釋? - 天天要聞

當遇到一幫流氓搶你的東西後還用腳踢你。痛是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心理上的哀嘆:我的財產損失了,我要死了……,這些心理上的故事是幻覺。肉體上感覺到的痛感不等同於心理痛苦,就算感覺上痛的讓你難以忍受,也不等於有任何心理痛苦。明白了就沒有心理痛苦了,但感官感覺是照常的。

當某人說我壞話,罵我,從經驗體驗上來說就是聽到聲音在耳邊震蕩,聲音不是幻覺。如果心理上產生了:我的自尊受傷了,我沒面子了,我被某人攻擊了,這種心理上的故事就是幻覺。罵聲不會造成心理痛苦,但一旦相信了上述思想邏輯,就會痛苦了。

女士從LV店出來捧着心愛的包包,不巧大雨下來把包包淋濕了,表皮破壞了。下雨、包包、淋濕,這些都是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如果思想告訴你,這下包包完蛋了,我有經濟損失了,這些思想故事是幻覺,會造成痛苦。

醫生宣布了測驗結果,告訴你得了不治之症只有半年壽命,醫生說話聲,眼前的醫院辦公室的場景,這些都是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這時思想上來解釋道:我倒大霉了,我的職業生涯完蛋了,我的家庭要受苦了,我積累一輩子的成就落花流水了,我要死了,所有這些思想邏輯故事都是幻覺,會造成痛苦。

一個中年人,過着極其普通乏味的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家裡還有一大群孩子要餵養,家裡還有年邁的父母要照顧,壓力很大。從經驗體驗來看,這個中年人的經驗體驗和一位億萬富翁其實是差不多的,每天上班下班,每天吃飯睡覺,差別是心理上的,中年人整天唉聲嘆氣,哀嘆倒霉的人生,哀嘆經濟壓力,哀嘆壓力山大。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心理哀嘆是幻覺。

一位億萬富翁,儘管他的經驗體驗和那位中年人差不多,醒來、吃飯、幹活、睡覺、再醒來,雖然億萬富翁沒有經濟壓力,但他卻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他的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是他對“人生意義”的渴望就是典型的心理邏輯幻覺死循環,這種無法找到“人生意義”的痛苦有可能越演越烈,最後導致他生不如死。我記得三年前紐約華爾街一位億萬富翁就這樣一躍而下,報道說是他得了抑鬱症。

老人年紀大了卧床不起,奄奄一息的時候思想還很活躍,思想哀嘆這一生一事無成,一個接一個的後悔,如果我待小孩好一點就好了,如果我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就好了。身體虛弱生病奄奄一息是經驗體驗不是幻覺,那麼多的哀嘆後悔就是思想幻覺了。

身體停止呼吸心跳停止跳動是經驗顯現效應不是痛苦,但心理上想象出來的預測是幻覺故事,比如我有資格進天堂了,或我沒資格進天堂,或我害怕死亡啊,這些都是思想想象,現實完全不是思想預測的那個情況。

【總結】: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把經驗體驗解釋成為“我這個人怎樣怎樣了”,就是幻覺了。我不建議你們刻意地壓制這些思想(心理)感受,你是壓抑不了的,但是在經驗品味中注意觀察這些心理活動,在不壓抑它們的同時知道它們是純粹的幻覺,完全不成立。每次看到這些邏輯就等於看到了幻覺是怎麼造成痛苦的,會產生潛移默化能量重組。

每一次這種心理哀嘆升起來了,就換位提醒自己如下:

無限的THAT要體驗被打體驗劇痛,有什麼錯呢?無所謂。是痛但沒有痛苦。

無限的THAT要體驗被辱罵,沒有“自尊”的無限THAT要體驗“失去自尊”,算一回事嗎?這是自己跟自己娛樂開玩笑,比鴻毛還輕,去他媽的,無所謂。

無限的THAT要體驗買包包,體驗包包壞掉了,這是遊戲娛樂而已,有什麼不可以呢?

無限的THAT要體驗得了不治之症,不可能痛苦的無限THAT就是要玩感覺“痛苦”的玩笑,對於THAT來說就是玩娛樂一樣,難道有錯嗎?

無限的THAT要扮演成可憐的“中年無名氏整天養家糊口壓力山大”,就像帝王要扮演乞丐,演戲逗趣,難道不可以?

無限的無生無滅的THAT要體驗身體生病奄奄一息不可以嗎?不會死亡的TA要品味死亡的味道有什麼不可以?沒有出生的無限THAT就是要玩“出生”的遊戲,為什麼不可以?

永恆圓滿的THAT要體驗抑鬱難道不可以?就像舒適的帝王特別要體驗乞丐一樣沒有問題。

無限的THAT就是要體驗“沒有意義”,難道它沒有體驗“無意義”的自由?也許真正的意義就是讓自己體驗“無意義”,難道不可以嗎?

真正的意義就是體驗一連串的“無意義”。換一句話說,思想上想象的“意義”不是真意義。思想上認為的沒有意義不是真沒有意義。思想上認為“人生五子登科榮華富貴”才算是獲得了所謂的“人生意義”,但對於THAT來說這種所謂的“意義”完全是幻覺。

真正的意義是無限的經驗顯現本身,一切顯現都具有同樣的意義,無論是辛苦的平民還是高官厚祿,無論是失敗的人生還是成功的人生,沒有一點點價值差別,TA就是TA不變。

讀者:明亮先生,你上面的文章里有一句:如果有人用腳踢你,痛的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心理上的哀嘆是幻覺。但我理解的是:痛的經驗和體驗也是夢境里發生的呀,夢境里發生的一切都是幻覺。請你解釋一下“痛的經驗體驗不是幻覺”這句我感覺說得不太究竟的地方。能否請你一步到位地把這個問題闡述清楚?

明亮:你的理解是對的,一切受想行識都是幻覺。但是可以暫時認為感覺不是幻覺,把思想理智上認定的“我的感覺”,“我的利益”歸納為幻覺。這是一種暫時的方便,一根暫時的稻草可以抓住,慢慢地就超越這樣的方便。發現一切意識中的內容都是幻覺。意識到底是什麼?無法用語言說的。這就是為什麼我也說過:意識不是意識,是什麼無法說。

對,你很有可能發現我的文章前後矛盾的。這是正常的。因為對於不同人問的問題,我不可能只說一個字THAT。對於敏感度還不高的大部分人,只說THAT或TA沒有用,等於沒說。但對於要聽究竟的,那麼,一切都是THAT或TA,這就夠了。

對於成熟度不高的那位,我就方便地說,痛感不是幻覺,但是,心理痛苦糾結是幻覺。這句話不是真理,只不過適合那位的成熟度。對於成熟度很高的那位,我就說連“痛感”都是幻覺,連“意識”和“覺知”都是幻覺,你自己無限超越意識或覺知。那麼一切感受都是幻覺了,連“看”、“聽”、 “觸”都是幻覺了。

這樣的說法算不算一步到位,當然還不算,因為真正的“位”是沒有的,只要有一個“位”可以“到”,就是幻覺的位置了。這是無限的無法確定,沒有可能建立任何確定得了的立場的。

沒有“一步到位”這回事。如果有一步到位,那這個“到位”是在建立立場,把無法確定的“位”建立起來。如果你要我說所謂最究竟的,我一個字都不說了,無法說的。連說一聲“THAT”都不是究竟的了。無限就是無限,沒有限制,怎麼能用語言描述呢?

所以,只要有交流,肯定無法做到絕對究竟。比如說,經驗不是幻覺,但是把經驗解釋成“痛”、“痛苦”、“人受苦”、“利益損失”,這樣理智上的解釋結論是幻覺。這是方便的說法。這樣說肯定不是究竟的,但為了讓聽者可以對理智上的解釋結論不當真,我只能這樣方便的說。否則就不交流了。

你說要追求絕對究竟,那麼就不需要問問題了,只要有問題,就說明有幻覺,否則為什麼要問問題呢?究竟的就無法說了,而是發現你提出來的問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幻覺邏輯。

你準備好了嗎,來說說“比較究竟”的:交流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這裡沒有兩樣東西在。既然沒有兩樣東西在,怎能交流呢?“交流”這個概念是“人類”(或夢境)中才看似成立的概念,“交流”就是建立在有兩樣不同的東西存在,互相可以交流。但這裡一樣東西都不是,根本沒有交流的可能。所以,我們在這裡一問一答,也是看似的空性遊戲而已,別當真了。

這算不算究竟了?當然不是,但比其他的方便說法要究竟很多了。但我可以對每個人這樣說嗎?這樣就不方便了。但是,雖然無法真正交流,但可以貌似有兩個人可以交流。注意,這是貌似的交流,空性的交流,完全可以的。我寫了幾百篇文章,其實等於一個字都沒有寫。但不妨礙我繼續寫下去。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 天天要聞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與轉發!我們3樓的高阿姨在社區里工作,人長得不漂亮,但能說會道,關鍵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乾淨。聽對門葛大媽說,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結婚幾十年,她老公從來不讓她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就連兩個孩子小時候也沒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