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2021年10月07日22:52:24 情感 1379


人生在世,需要追尋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之所以如此,說到底是因為人生有限、終有一死。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假設人永生不死,可以無限地嘗試各種生活方式,每次都能夠重來,哪裡還需要追求什麼意義和價值?這樣的問題根本就不會產生。

然而,

現實是,人生只此一次,不可重來。

你選擇了一種過完此生的方式,同時也就意味着放棄了除此之外的所有方式,正因為此,你必須考慮如何讓它過得有意義這一問題。

於是,

我們可以說,人需要意義作為“生”的根基,恰恰源於對“死”的恐懼。

與之相應,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逃避對“死”的思考,也就意味着他在多大程度上逃避對“生”的思考。

總之,一句話,人生的意義恰恰在於人生的有限性。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人一旦成其為人,有了智慧,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也就有了對死亡的恐懼。

但人作為有理性的存在,他並不甘心於此,總想超越有限尋求無限、超越短暫追求永恆、超越必然達到自由……

於是,“終極關懷”的問題隨之產生。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說到底,哲學起源於終極關懷,形而上學的問題也就無法迴避。

人類理性不滿足於自身的有限性,試圖超越這種有限性,追求無限和永恆,以通達至高無上的自由境界和理想,這就是形而上學的任務和使命。

那這個理想實現了嗎?

自古希臘始,哲學家們就為自己樹立了要讓形而上學成為科學的宏大理想。

到了近代,大多啟蒙思想家更是以知識分子精英自居,認為知識、理性是人之為人的標誌,自己承擔著推進知識、提倡科學、教化大眾的使命。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但是,隨着科學的高歌猛進,這個世界成了嚴格按照因果律運行的必然世界,哪裡還有自由的存身之地?人完全按照自然法則生存,自由何在?

另類的偉大啟蒙思想家盧梭寫於1749年的《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使風俗日趨純樸》一文堪稱振聾發聵。他意識到啟蒙主義有問題——科學的進步帶來的正是道德的衰退。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受盧梭的啟發,康德意識到體現人的地位、價值和尊嚴的不是你擁有多少科學知識,它的衡量標準在於道德是否高尚。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他說:“我過去認為唯有知識能夠造福於人類,所以我以有知識為榮,鄙視那些無知的人們,但是盧梭糾正了我的偏見,教會了我尊重人。”

基於此,康德批判了形而上學。

但他不是不要形而上學,只是認為如果按照傳統的思路——讓形而上學成為科學,只能是死路一條。

因為科學理性的精神與形而上學所追求的自由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把科學理性貫徹到形而上學的領域,一定會使自由失去存身之地。

總之,一句話,科學理性作為一種工具理性,替代不了價值理性的作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一路高歌,並不能解決精神的問題。

針對於此,

康德提出的主要問題是:在一個嚴格受自然法則限制的世界中,人有沒有自由?

如果沒有,那麼人也就不具有不同於其他存在物的價值和尊嚴?

如果有,在哪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康德首先通過發動“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知識必須符合對象,而是對象必須符合認識主體的先天認識形式)解決了科學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問題。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對象既然要通過我的認識形式才能為我所知,這就意味着處在這個形式背後的東西不能為我所知。也就是說,我們的認識範圍就局限在前者之內,而不能超越它。

康德的這個結論叫做不可知論

這樣的結論看似消極,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康德發現正是因為在我們的認識領域之外存在着一個不受認識形式限制的不可知的領域,無限自由在邏輯上才是可能的。反過來說,如果一切都是可知的,根本就沒有自由。

如此一來,以自由為前提的道德也就有了可能性。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這也就是康德所說的:“我要為理性劃界限,以便為信仰留地盤。”

康德這句話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是:

科學的領域、認識的領域只能達到必然性,沒有自由可言。我必須限制知識、限制理性認識能力,以便為道德、為形而上學留有餘地。總而言之,為自由留下出路。


(圖片來自網絡)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 天天要聞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標題:《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愛情似乎是一個永遠聊不完的話題。而當我們談到“婚姻之外能否找到真愛”時,更是引發了無數人的思考和爭議。那麼,婚姻之外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愛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需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 天天要聞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導語世事是變換的,正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一樣。很多時候,隨着時間的流逝,哪怕是親密如兄弟姐妹,關係也會發生着改變。而這種改變尤其是在父母走後更加的明顯,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年年相處,處處和氣;父母走了之後,這個大家也就散了,兄弟姐妹間一地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 天天要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小手點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文:娛析編輯:娛析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切勿對號入座○●紅燭搖曳,喜氣洋洋,這本該是張寶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新婚之夜,丈夫王俊生的一句話,卻
“相親分析師”爆火背後:一個34歲單身男人的生意經 - 天天要聞

“相親分析師”爆火背後:一個34歲單身男人的生意經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永恆 一塊小黑板,一支馬克筆,憑着“這個男人能嫁嗎”的話題,這個愛穿淺色T恤衫,留着一頭精幹短髮的年輕男人,總能在短短兩分鐘的時間裡,靠着拆解相親對象的條件,吸引了當代年輕網友的關注。訣竅在於,看似優秀的條件和大跌眼鏡的分析結果之間的反差。這個博主自稱無念,34歲,初中輟學,15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