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布的新《民法典》設定了離婚冷靜期,這確實是個好舉措。實際上很多夫妻都有類似的經歷,本來想心平氣和地溝通,結果越談越生氣,最終不歡而散,甚至因此離婚,真是得不償失。
為什麼另一半如此難溝通呢?難道對方是火星人嗎?其實這都是溝通差異造成的惡果。直到我閱讀了《聽懂另一半》才恍然大悟。
《聽懂另一半》是美國語言學家黛博拉·泰南的作品,該書一經問世,就常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8個月,被譯為13種語言,在世界各地都有受眾。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就我看是以下三種原因:
切中已婚人士的痛點,對改善婚姻關係有幫助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是每個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最美好的心愿,但往往事與願違,在婚姻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時候和另一半的意見是相左的,在南轅北轍的爭吵中兩個人的心越離越遠,本來美滿的婚姻也變成了一地雞毛。
我們很多時候都想不通另一半為什麼變成了面目可憎的模樣,其實誰都未曾改變,只是從來不曾找到正確的方式去理解對方,聽懂對方的真實意圖罷了。
恰好《聽懂另一半》這本書從科普的角度闡述了為什麼男女存在溝通差異的原因,讓我們意識到要想有效溝通,一定要找到內在的目的性。
這本書共分十個章節:不同的話語,不同的世界;不對等性:兩性溝通的目的相左;“放下報紙,跟我說話”:情感式與報告式溝通;八卦:女性友誼的精髓與義務;“聽我給你講”:說教與聆聽;社群意識與競爭:溝通方式的衝突;誰打斷了誰的發言:支配與控制問題;左右為難:被男性標準評判的女性;“我對你說話的時候,看着我”:性別更甚年齡差異。
通過對這十個章節仔細地研讀,再就日常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對號入座,你會發現幾乎書中所有提到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這恰恰是這本書的優點之一,對症下藥比照本宣科要有效得多。
觀點新穎,多方位不同角度提到產生分歧的原因
本書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不但從科學的角度闡述了男女之間產生溝通差異的原因,還談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思維的角度不同。
就此,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連續劇《戰鬥民族養成記》,這個故事就很好地解釋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做事風格存在的巨大差異。其中有一個橋段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男主人公阿列克斯被美國一家報社外派到俄羅斯工作,在這裡他邂逅了真愛阿尼婭,為了向阿尼婭表白,他向阿尼婭出示了他的體檢報告,以證明自己作風正派沒有性病,同時他希望阿尼婭也給他體檢報告,他的這一做法激怒了阿尼婭,把他趕出了家門。
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因文化差異造成溝通不暢的事例,同時又反映出本書第二章節的內容兩性溝通的目的相左這一特性。在阿列克斯看來他是打算和阿尼婭發展一段穩定的男女關係,甚至有可能談婚論嫁,所以他在出示健康報告書時一方面是為了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誠意,另一個方面也是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品質,同時這也是美國人慣有的做法,並不會有人感覺遭到冒犯,而阿尼婭看了就勃然大怒,很顯然她認為阿列克思在質疑自己的人品。
就此看兩性溝通中確實存在着目的相左的問題,就如書中提到的案例:瑪莎買電腦遇到男女僱員得到了截然不同的體驗。 男僱員讓瑪莎感覺自己像個白痴,而女僱員則從根本上解決上瑪莎遇到的困難,因為在男性角度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實際上女性更希望得到直觀地幫助。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另一半的做法為什麼達不到我們的預期就很容易理解了。
延展性內容對現實生活的啟迪
如果《聽懂另一半》僅僅只是停留在婚姻這個上強調溝通的重要性,那麼他並沒有什麼獨到之處,恰恰是因為他對兩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做了延展就更加打動讀者。其中第六章八卦:女性友說誼的精髓與義務,非常貼近女性真實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共鳴。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友誼的維繫,的確大部分是通過交換彼此的秘密來產生共情的,而男性則很少互相談論和抱怨工作中遇到的不平,這確實是男女處事風格不同造成的。
在本書的第六章還提到了一個現象:很多女性誤認為遷就對方能促進家庭和諧,但實際上男性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那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正是因為這種認知的差異,當女性對自己付出良多卻得不到平等對待感到氣憤時,男性的反應才格外令女性心寒,同時女性因此生氣,而男性覺得莫名其妙。
有人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兩性之間真的差異如此巨大難以溝通嗎?真不見得,當你讀懂了這本書,找到適合你的方法,一定也能搞定溝通的障礙,找到通向幸福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