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2021年09月04日23:46:05 情感 1620

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 天天要聞

文/一絲垂綸 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

用真心書寫文字,以真情與您交流,歡迎關注品評。


在如今的生活中,老人幫兒女帶孩子已經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不管願不願意,有沒有其它事兒,對於多數人來說,這項任務都是不能推脫掉的。

說起來,單純帶孩子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可三代人聚在一個屋檐下過日子,天天打交道,彼此不同的生活習慣、生活觀念,大概率是會出現問題或矛盾的。

小區里63歲的馮阿姨就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在閑聊時,她不無傷感地表示,自己到兒子家幫忙,卻被嫌棄,兒媳說她,又饞又懶,孫女說她,啥也不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我們聽聽她是如何說的吧。

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 天天要聞

01、

我與老伴兒結婚40年了,彼此之間恩恩愛愛,感情深厚。雖然他非常普通,沒什麼大本事,但在我心裡,卻是一個離不開的好男人。幾十年來,我被他體貼呵護着,家裡的事情幾乎沒操過心,就連家務活也很少做過。

我們只有一個寶貝兒子。由於從小被嬌慣,他有些任性,讀完大學後,不願意上班,卻堅持要創業開飯館。在這個問題上,老伴兒不僅沒有阻攔,反而出錢出力,特別支持。

沒過多久,兒子結婚成了家。小兩口一起經營着生意,日子過得倒也挺踏實。後來,他們有了孩子,生意也越做越大。前幾年,親家母一直幫忙照看孩子,可自從人家當了奶奶後,就不想再待下去了。

這種情況下,我這個當奶奶的也只能上崗了,儘管心裡不願意離開老伴兒,不想去,但照顧孫女是自己的事兒,不去不行呀。

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 天天要聞

02

到兒子家裡,我主要就是接送孫女上下學,看着寫寫作業,空閑了再收拾一下家務。按說這點事兒,對於一般的老人來說,算不了什麼。

只是話說回來,我卻不是“一般”的家庭婦女呀。由於從年輕開始,對家裡的大事小情就管得很少,所以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兒,在我眼裡都成了大問題。

首先,我做飯的手藝就很差。每天做的菜,不要說孫女不愛吃,就連我自己都沒胃口。這該怎麼辦呢?

經過前思後想,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借口。有一次我跟兒子說,自己要接送孩子,還要守着寫作業,經常沒時間做飯,看能不能從飯店往家裡送點飯菜?兒子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下來。

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 天天要聞

03

過了一段時間,正當我為自己的小聰明暗自高興的時候,兒媳卻忽然不樂意了。一天晚上,小兩口大吵起來。本來不想摻和,可忽然聽兒媳提到了我,說我不做家務,不做飯,天天想着吃飯店,真是又饞又懶呀。

這讓我情何以堪,別說我是過來幫忙的,就是不幫忙,當媽的讓兒子送東西吃,不行嗎?你個兒媳婦管得也太寬了吧?

我一時衝動,不管不顧地跑過去發起了脾氣,說以後不要送飯了,我馬上回老家,至於照看孫女,他們自己想辦法吧。緊接着,我又聯繫上親家母,好好理論了一番。

經過這麼一鬧,雖然兒媳心裡不太痛快,但冷靜下來後,還是主動向我道了歉,說自己不懂事,讓我多擔待。

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本來咱做得也不好,互相體諒一下就過去了。

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 天天要聞

04

然而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按下了葫蘆,又起來了瓢。兒媳婦不吭氣了,小孫女竟折騰上了。

不知從哪天開始,孫女每次寫完作業,都要求檢查、改錯,還得簽字。對於小學畢業的我來說,這麻煩大了。簽字沒問題,可檢查、改錯,我是真是不會了。

一次兩次,也就算了,而次數多了,我總是弄不明白,小孫女就有了情緒。

那天我接她放學,可能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她一路上噘着嘴,不說話,剛回到家,就衝著我嚷嚷起來,說我啥也不懂,啥也不會,改過的作業還是錯的。

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 天天要聞

05

那一刻,我哭笑不得,尷尬極了。對於一些家庭瑣事,我可以倚老賣老或者蠻不講理,但面對孩子的學習,就不能瞎胡鬧了。

我趕緊跟兒子兒媳進行了溝通,說這樣下去是不行的,自己會影響孩子的功課的,還是想想辦法吧。

經過商量,他們決定,飯店那邊暫時請一個管賬的,然後讓兒媳回家來帶孩子。就這樣,問題算是解決了,而我也“解放”了。

63歲阿姨到兒子家幫忙,被嫌棄,兒媳:又饞又懶,孫女:啥也不會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在家庭生活當中,一般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特別是婆媳之間,由於沒有血緣關係,心理上的距離比較大,遇到問題時,說話做事容易衝動,不注意分寸,出現一些小摩擦也是正常的。

當然,有問題就要解決。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婆婆與兒媳發生矛盾時,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是有理的。但在親人之間,只講道理是不夠的,還需要謙讓和包容,不能把對錯看得太重。

不過,對於某些原則性問題,一家人保持意見統一是很必要的。比如文中的孩子教育問題,就必須實事求是,不對的要及時改正,不合適的及時調整,不能顧及顏面而稀里糊塗地去堅持,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學業。

所以說,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有時候要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有的時候要同心協力,認真去對待。


文後寄語:

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祝您健康快樂!

作者:一絲垂綸,一個性格開朗、愛開玩笑的情感講述者,願陪伴師友品味生活,笑談人生。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熟人面前這些話別亂說!專家揭秘最傷人的4種語言陷阱 - 天天要聞

熟人面前這些話別亂說!專家揭秘最傷人的4種語言陷阱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話在微信上發個表情包就能帶過,可當面說出來就像在友情里埋了顆定時炸彈?去年某高校心理學實驗室的一組監測數據顯示:78%的人際關係破裂都始於不當的言語表達,而熟人之間的語言傷害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是陌生人的3.2倍。
脫北者回憶錄:在中國第一次用衛生棉和母親的遭遇 - 天天要聞

脫北者回憶錄:在中國第一次用衛生棉和母親的遭遇

媽媽離開的那天晚上,勇善幫我上了一堂衛生課。以前我從沒看過坐式馬桶,她教我怎麼使用;我本以為要爬上去蹲在上面,跟我們在朝鮮用的蹲式馬桶一樣。她還教我在洗手台怎麼洗手,並提醒我使用牙刷和牙膏的正確方法。爸爸被捕後,我們家變得很窮,都用手指沾鹽
一個家庭最大的不幸,不是缺錢,而是有人“很犟” - 天天要聞

一個家庭最大的不幸,不是缺錢,而是有人“很犟”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家庭氛圍,本應溫馨融洽。成員之間,相互理解、彼此扶持。可有時,卻因一人的“犟”,風波不斷。原以為,家是避風港灣。卻不想,因這份倔強,港灣泛起層層漣漪。倘若家庭中,“犟”的風氣蔓延,溫暖親情,便會逐漸冷
人生建議:不要過度提醒任何人,包括你的兒女 - 天天要聞

人生建議:不要過度提醒任何人,包括你的兒女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與人相處時,好多人習慣憑藉自身經驗和認知,頻繁提醒別人。他們覺得,這是對別人的關心和愛護。然而,這種看似善意的過度提醒,常常給對方帶來無形壓力,甚至破壞彼此關係。要是每個人都無休止提醒別人,那大家都會活在別
成年人改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埋頭苦幹,而是這些 - 天天要聞

成年人改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埋頭苦幹,而是這些

古人云:“謀大事者,首重格局。”人生漫漫,不少成年人一心埋頭苦幹。他們堅信,汗水定能澆灌出成功之花。可往往,卻忽略了前行方向,也忽略了自身格局。埋頭苦幹,確實是可貴品質。但要是方向錯了,格局受限,再多努力,可能也收效甚微。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女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女就知道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世間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着不一樣的軌跡。而兒女的狀態與行為,隨着時間推移,漸漸顯露出一種聯繫。不少人可能一開始沒注意,可仔細想想會驚訝發現,兒女的樣子,常常藏着一個人福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