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到底是不是“天坑”?“麵包”與“理想”之擇

□秦寶軍(吉首大學

前不久,網紅考研教師張雪峰在“研途考研張老師課堂”發布的視頻中回應考生家長提問時指出:“理科59

隨着這一視頻作為一種話語資源在網絡上進行傳播,引發了新聞傳播學界、業界、本專業學生與社會公眾、新聞傳播考研輔導行業的出圈式的爭議與討論。

新聞專業到底值不值得學?表面上這是圍繞“新聞傳播”專業對口就業問題產生的話語撕裂,實際上是社會轉型期的寫照。一方面,部分公眾已在多個輿論事件,因媒體的操作失誤對原本的新聞專業與新聞行業產生了刻板印象,對傳統新聞專業與新聞工作的價值存在誤解與敵意;另一方面,“新聞傳播學”的一級學科設置實際上以“新聞”為標籤,遮蔽了其下更廣泛的專業方向,本專業的學生也認為網絡新媒體比新聞學的知識體系與實務更加“有趣”。綜合這兩方面影響,公眾的專業認知依舊停留在張志安教授所言的:“一般人對新聞傳播學的理解,以為只是在培養記者”。

其次,在此次事件中對新聞專業進行“批判”前,“生化環

最後,新聞專業到底是不是“天坑”?目前並非如此,大學學科中和新聞傳播處境類似的文科類還有很多,這是大部分文科專業的通病,並非是獨此一家的問題。新聞傳播的劣勢,無非就是傳統媒體的沒落,再加上新媒體行

選擇新聞專業,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現實的“麵包”與“理想”。新聞傳播專業也有很多小的方向,選擇了新聞傳播專業也不一定要做記者。但是,無論什麼時代和環境,社會都需要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