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單友健 記者 毛曉華 文/攝)1月29日,泰州市召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大會,現代快報記者發現,這是泰州連續3年新春第一會聚焦教育。會議提出,泰州要以教育優勢形成人才優勢,有效打通從教育強,到科技強、人才強,再到產業強、城市強的發展通道,更好地以教育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實踐。
△會議現場
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歷來尊師重教,素有“教育之鄉”美譽。會上,21位受表彰的全市第四批“春蠶獎”獲得者和榮獲2022年“江蘇省教學名師”稱號的教師端坐於會場前排居中位置。會議開場前,在激昂的樂曲聲中,21位受表彰的優秀教師代表入場,參會人員全體起立,用熱烈的掌聲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次大會面向泰州全市進行了全程直播,泰州各級各類學校也組織教師集中收聽收看。
△受表彰教師上台領獎。 圖片來源:泰州發布
過去兩年,泰州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泰州教育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累計投入82.39億元,新開工學校132所,建成127所,新增學位58070個,近兩年新開工學校總數基本與“十三五”期間持平;創新建立全市教師編製“周轉池”,真金白銀提高教師待遇;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雙減”政策有效落地落實,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100%;省市優質園覆蓋率、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三星級以上高中覆蓋率,均排名全省第一。
泰州市委書記朱立凡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推進,特別是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擺在首位進行專門部署,凸顯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奮進新征程,泰州要依靠教育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高級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不僅要當優秀生源輸出大市,還要成為優秀人才集聚強市,努力以教育優勢形成人才優勢,有效打通從教育強,到科技強、人才強,再到產業強、城市強的發展通道,更好地以教育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實踐。
朱立凡說,泰州要堅持一以貫之推進教育這項“第一工程”,以更大力度支持教育發展,強化高位統籌、系統謀劃,加強政策扶持、資源傾斜,切實把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堅持一抓到底扛起“第一擔當”,以更強決心推進教育改革,敢於破解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關鍵領域改革的作用,帶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綜合改革,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堅持一着不讓落實“第一投入”,以更實舉措關愛教師隊伍,始終把教育作為支出重點,確保做到“兩個只增不減”,真正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關於下一步的教育工作,朱立凡強調,重點要做到持續提升育人質量、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持續深化隊伍建設、持續推進產教融合和持續深化教育改革等五個方面。泰州各市(區)要牢固樹立改革全局觀,切實扛起主體責任,有力有序推動改革試點行穩致遠,力爭用2年左右時間,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制度成果,努力用每個市(區)改革試點的“一池活水”匯聚成泰州教育改革創新的“一江春水”。
“教育關係千家萬戶、影響千家萬戶、改變千家萬戶,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朱立凡表示,希望大家帶着情懷抓教育,帶着責任抓教育,帶着激情抓教育,像抓經濟發展一樣抓教育發展,像抓基礎設施投入一樣抓教育投入,像重視幹部隊伍建設一樣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把泰州教育辦得更有質量、更有成效。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指出,泰州市委市政府能夠連續三年新春第一會聚焦教育,充分體現了持之以恆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決心,充分展現了一以貫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信心,更充分彰顯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政治定力和戰略恆心,必將為泰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將在全省發揮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希望泰州繼續拿出教育之鄉應有的擔當,努力以新思路新舉措開闢教育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答好新趕考路上的“教育答卷”。
泰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萬聞華表示,泰州各市(區)、各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增強抓落實的責任感、使命感,提升專業化能力,以真抓實幹的行動踐行“人民滿意”的莊嚴承諾。力爭通過三年的持續奮鬥,使教育結構和布局更加優化,基礎教育全省前列優勢持續鞏固,職教高教發展能級有效提升,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努力讓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泰州教育邁上新的台階。
會上,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泰州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舉行了2022年泰州市產教融合型培育企業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