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

《問題》的後半部分,即第十三段至二十段,主要說明辯證法也就是認識論,說明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是一致的,辯證 法、認識論和邏輯學是三者同一的。

作為認識論和邏輯學的辯證 法,也就是人們實踐中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和科學思維的方 法,強調辯證法就是認識論,也就是強調辯證法的方法論意義。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完全統一的。對立統一作為辯證法核心和最根本的規律,它也就是認識和思維的辯證法的核心,是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

馬克思《資本論》的矛盾分析法

在第十三段里,列寧以馬克思的《資本論》為典範,集中地說明馬克思研究和闡述問題的辯證方法,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對立統一的認識和思維方法,即通常所說的矛盾分析法或“分析和綜合的結合”的方法。

在《辯證法的要素》中,分析和綜合相結合 的矛盾分析法是緊接着對立統一規律之後提出的;在《問題》中也一樣,在前半部分論述對立統一規律之後,緊接着就論述馬克思《資本論》中運用的矛盾分析法。列寧的這種安排表明,矛盾分析法就是對立統一規律在認識和思維過程中的表現,就是辯證認識和辯證思維的方法。

關於《資本論》的研究方法,馬克思自己作了明確地論述; “研究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繫。”毛主席更為明確地把它概括和轉述為“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佔有材料, 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這就直接點明了馬克思的方法是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矛盾分析法。

列寧對於《資本論》的方法,在《哲學筆記》中有不少論 述,而《問題》中的這一段話,可以說是最精彩和最完整的。這裡的三句話分別說明了矛盾分析法的三個要點。第一句指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首先分析資產階級社會(商品社會)里最簡單,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見、最平凡、碰到過億萬次的關係商品交換。”這是講馬克思的闡述和研究方法的起點問題, 也就是分析矛盾應該從何着手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成果的理論闡述,在全面調查和充分掌握實際材料基礎上,都應該從研究和闡述對象的最簡單的“細胞”,最基本的單位、最普通的元素來着手和開始,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一 定的“細胞”或基本元素構成的,由它們發展起來的。

資本主義社會是商品社會,它的“細胞”或基本元素就是商品或商品交 換。列寧說,“某種商品和其它商品交換的個別行為,作為一種 簡單的價值形式來說,其中就已經包含着資本主義的尚未展開的 一切主要矛盾。

由於商品及其交換中包含着資本主 義的一切矛盾的萌芽,它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最基本元素或“細胞”,所以,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和闡述就應該從它着手和開始。馬克思在《資本論》開頭就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 治地位的社會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商品表現 為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

這種從商品的分析着手是 唯物辯證法在政治經濟學中的應用,而從最簡單的“細胞”、最 基本的單位、最普遍的元素為開端,來進行對任何對象和問題的 研究和闡述,這是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的一個重要原則,這個矛 盾分析法的着手點和起點的問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列寧指出研究的起點之後,接着又指出:“這一分析從這個 最簡單的現象中(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個‘細胞’中)揭示出現代 社會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這第二句話,有二方面的意義。首先,它進一步表明商品之所以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 “細胞”或元素,是由於商品中包含着這一社會的一切矛盾的胚芽,這也是作為研究對象的基本“細胞”或元素的一個根本特徵。

其次,第二句話的重點是指出研究不能停留於開端和起點, 而應該繼續下去,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矛盾,對它的各個部分進行全面地解剖和分析地研究。

這就是從分析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和體現在商品中的具體勞動抽象勞動的矛盾,以及商品生產者的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出發,再分析貨幣、資本等等,直到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

這種分析地研究,列寧簡要地概括為,商品 ——貨幣資本——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這就是分析資本 的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發展形式,此後又分析了資本的流通過程中的各種發展形式,這種分析主要在《資本論》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中,這種分析是辯證的分析,是同綜合相結合分析。

研究只有通過這種辯證分析,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把握矛盾的運動。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矛盾分析法認為,研究還必須進一步探尋這些形式 的內在聯繫,所以列寧第三句話接着又指出:“往後的敘述向我們 表明這些矛盾和這個社會的發展,在這個社會的各個部分總和中 的,從這個社會的開始到終結的發展(既是生長又是運動)。

也就是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部分總和起來進行綜合的研究,找出其內在聯繫;把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結合起來,作為資本運動總過程進行綜合的研究,把資本主義社會作為一個整 體來研究其自始至終的發展。

這種綜合是辯證的綜合,是同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只有通過這種辯證的綜合,才能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本質,達到具體的真理。這一工作主要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馬克思指出:第一卷是研究資本的直接生產過程,第二卷 是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卷是“要揭示和說明資本運動過程 作為整體考察時所產生的各種具體形式。”他還說;“生產和流通的單獨過程在這裡將不是各別 地加以研究,而是把它們聯繫!起來,作為資本運動的統一的總過 程的前提和普通環節來加以研究。”

特別是第三卷的最後第七篇中,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 程,即生產、流通、分配等過程,作了深刻的概括,可以說是 《資本論》全書的總結。

總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是運用分 析和綜合相結合的矛盾分析法,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 律,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滅亡,社會主義必然要產生的結 論,而且還從歷史唯物主義高度指出:“這個一定的歷史形式達 到一定的成熟階段就會被拋棄,並讓位給較高級的形式。當一方 面分配關係,因而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一定的歷史形式,和 另一方面生產力,生產能力及其要素的發展,這二者之間的矛盾和 對立擴大和加深時,就表明這樣的危機時刻已經到來。這時,在 生產的物質發展和它的社會形式之間就發生衝突。”社會主義就要而且必將取代資本主義了。

列寧指出:“馬克思把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形式運用於政治 經濟學”,也就是說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是唯物辯證法。《資本論》的意義,不僅在於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辯證規律,而且還在於它深刻地 體現了馬克思的方法論,表明了馬克思研究和闡述問題的科學方法。這就是唯物辯證法,就是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矛盾分析法。 我們應該充分運用這一方法來解決當前的理論和實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