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瑞昌一高中,3名夠清北分數線的考生,拒絕學校、老師、家長勸告,沒有填報清北志願,引班主任老師大怒,解散群聊的新聞,引髮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填報志願是高考生的自由,老師沒有權力干涉,批評老師為了一己之私,試圖干涉是不智之舉,吃相難看。媒體也下場猛批,校方嚇得趕快出通報,學校和班主任也道歉。
按說,事情到此就算完結。3名考生如願選擇了名校熱門專業,班主任老師也丟了形象。但細心網友扒出,這件事遠不是我們網友想象的那麼簡單。
先看一下班主任漆老師的聊天截圖,漆老師為何會情緒激動?截圖裡就有隱情。
這3名高考生在高中3年是怎麼過來的呢?從截圖標紅部分,我們可以看出,3名考生在初升高成績出來之後,就和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在一起,老師們3年來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假期,學校為這個班學生投入100萬。什麼意思?下面截圖有高中帶類似班級老師的描述。
原來,各縣市一中,學生在初中時,高中就開始定向招生。如將各初中尖子生選拔在一起,組成“清北班”、“強基班”,入班之前,高中就和家長簽訂協議,高中承諾投入資金,家長承諾,孩子到了清北分數線,必須填報清北。當然,協議簽完不給家長 ,學校留存。
這對孩子和家長來說,是一件好事,高中階段享受優質資源,衝擊清北的把握大大增加;對學校來說,可以完成當地下達的清北指標數。對這種尖子班老師來說,可以有業績,此生無憾,“我帶出了多少清北學生”。
老師之所以發出如此氣急敗壞的言論,是因為其認為,學校3年為班級投入那麼多,這麼多老師3年免費付出那麼多,3名學生考出清北分數後卻不遵守協議,讓老師覺得,這是誠信問題,道德品質問題,3年辛苦養出了“白眼狼”。其實,老師的判斷貌似有道理,因為,將班主任發言截圖傳出來的,大概率也是這3人中的哪一個。
正如有網友評論的,老師感到被辜負後,發泄情緒,很正常;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不聽勸,也正常。但是,背後還有一個誠信問題,不能只考慮走自己的路,將別人的路給斷了。
寫在最後
瑞昌3名學生簽了協議,考上清北分數後拒報清北,這件事從根子上說,是學校做錯了。學校頂不住當地清北指標考核的壓力,選擇簽約辦“尖子班”,本來就是違背教育方針和政策的行為,漆老師干擾學生填報志願,也是錯誤的行為。
這件事放在政策天平上稱量,3名考生沒有錯,但放在道德天平上,卻錯得離譜。古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誠信是人立身根本,在道德天平上輸了理,還選擇公開漆老師聊天記錄,試圖通過輿論來支持自己選擇,是將傾心付出3年的老師釘在恥辱柱上,更是錯上加錯,無異於“吃飽了打廚子”,農夫與蛇的故事。
作為老師,教出這樣的孩子,怎麼會不傷心?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