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和高考究竟誰更重要呢?倘若不考慮其前後因果關係,不少家長自然會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高考中,畢竟“一考定終生”,高考後上何種大學直接影響人生走向。然而,沒有中考,何來高考?
特別是中考分流變為5:5後,便出現了這樣的困境,中考後,有些學生可能連高中都無法就讀,只能選擇職高,這令許多家長頗為頭疼,使得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變得次要了,成了一場殘酷的考試。不過,從2025年起,我們將會迎來好消息。
弱化中考分流!2025年迎來3個好消息,同時“中考淘汰率”也出爐了
這些年來教育的種種改變,無不透露着一個信號,那就是素質教育確實要逐步實現了。無論是小學低年級不再留書面作業,還是義務教育階段節假日不再進行學科類補課,都是為了讓大家緩解盲目內卷帶來的教育焦慮。
倘若中考的淘汰模式不加以改變,家長們始終會擔憂,一邊給孩子減負,一邊又以其他方式給孩子增添負擔。例如想方設法讓孩子通過家教補課,唯恐孩子考上職高。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家普遍認為職高不佳,而中考分流又難以規避。
不過,隨着《教育強國建設綱要》的提出,我們會發現從2025年起,中考制度將在三個方面發生重大變化,且此次綱要的影響力將從2024年持續至2035年。首先,中考分流將會被弱化。
並且有數據表明,中考分流的淘汰率將由原來的5:5調整為7:3,這意味着將有70%的學生有機會升入高中。如此一來,就顯得更為合理了。此外,部分地區通過實踐得出這樣一個數據,只要中考成績達到300分左右,便完全能夠就讀當地的高中。家長們怎能不為此歡呼呢?
另一方面,中考的招生方式也在進行改革,這分為兩步。第一步,好的高中將繼續深化指標到校政策,通過分配名額的方式,使每所初中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能夠考入優質高中,避免出現某所初中學生全部落榜的情況。
即使在相對較差的初中,只要學生排名較好,依然有機會升入本市的重點院校。第二步,將開始嘗試抓鬮派位或均分生源的模式。以往是按照傳統分數梯度進行錄取,而現在要讓生源更加均衡地分布。這樣一來,家長可以逐漸不再為擇校的事情而煩惱不已。
還有一個重要變化與職高相關,遮羞布可以撕下來了
職高這個名稱長期以來被貼上了學習不好等標籤。未來的目標是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置於同等地位。如今許多職高學生其實可以通過參加職業高考來考取大學,但一說起職業高考,家長們心裡難免會有些不舒服。這主要是因為當前職高質量參差不齊,家長們不放心。
日後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高教育會逐漸改善,並且學生們也有機會進入華為、阿里等企業,屆時家長們的擔憂自然就會減少。
這些變化並不意味着學生可以放縱自我,家長更要徹底轉變對學習的看法。一聽到300分就能上高中,想必很多學霸會覺得不合理,難道中考考700分就沒意義了嗎?大家也都清楚,300分能上的高中大概率不是好高中。
深化素質教育的目的並非是讓學生無需學習、直接躺平就能上高中和大學,而是在減負的情況下,家長必須意識到學習的意義已發生轉變。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再是首要考量,不再單純以分數論英雄。
學生的美育實踐、勞動教育以及體質健康都被納入考慮範圍,比如中考現在納入了BMI指數,就是要將學生強身健體納入學習計劃之中。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