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32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東南大學推薦的案例“‘實驗talk’ai平台賦能大電類專業基礎實驗教、學、管”成功入選。這是繼“大學物理課程智能ai助教系統”入選首批18個典型案例後,再次有案例入選,也是江蘇省內高校唯一一個入選的案例。
“實驗talk”ai平台以提質、增效與減負為目標,建立了大電類專業基礎實驗專有資源庫,搭建大電類專業基礎實驗的多模態大數據模型,實現ai學生助學、教師助教與綜合助管,為學生答疑解惑提供引導與啟示,為教師提供助力,成為師生教與學的合作者和陪伴者。
ai助手

以文字、視頻、圖片、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實時、生動地為學生答疑解惑、營造自主學習條件。

基於知識圖譜制定設計性、探究性實驗目標,設計實驗成效智能評價準則,可以對文字描述、公式、數據表格、包含波形及數據圖片進行讀取與分析,協助教師對實驗成效及報告規範性進行定點及整體綜合評價。

通過大數據算法精準分析學習數據,包括實驗安排、操作行為、驗收成績、報告完成情況等,讓教師全面掌握整體及個體學情,了解學生綜合能力狀況,為教學設計提供精確、個性化、多維度依據。

實驗talk平台界面

智能問答:個性化問題的智能解析及方法建議



(c)正確結果評價(d)錯誤結果評價
實驗talk助學-實驗結果智能評價截圖


實驗talk助教-實驗報告評價截圖

實驗talk助管-《電子電路與系統i》實驗效果數據看板
據悉,教育部組織開展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的徵集、論證與推薦工作,旨在進一步發掘一批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具有引領性、創新性,且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顯著推動作用的實踐案例。
近年來,東南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人工智能重要論述,積極響應教育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以“新”促“新”,以“智”提“質”,聚焦學生“四力”提升和“四維”培養,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賦能人才培養“ai4seu”行動方案。學校立體建立了以未來機器人等13個交叉學科專業、9個雙學位項目、15個微專業為代表的“ai+x”“x+ai”新興交叉專業體系,構建了由ai通識教育課程、ai領域基礎課程、ai專業核心課程、ai跨學科選修課程組成的ai-must課程體系。
東南大學以牽頭的11個國家級虛擬教研室為引領,組建了“ai+x”教育跨學科虛擬教研室等52個交叉教學組織、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等14個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形成了多層級、多學科、全覆蓋的“智能+”新型基層教學組織體系。在全國率先建設“ai+教學”試點課程105門,培育了一批智慧課程,面向“教-學-研-管-評”多個應用場景首批選樹“ai+教育”典型案例22項,涵蓋“課程智能體”“實驗ai平台”“數字虛擬教師”“智慧教學評價”等,形成了良好示範。
新媒體工作室
往期精選 editors' choice
來源 | 東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