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杭州某小學實行了上下課鈴的“革命”。
學校取消了統一的上下課鈴聲,代之以“每班一鈴”。
由班裡的“鈴聲管理員”負責在班裡打鈴,提醒上下課。
“‘叮叮叮,下課啦!’上午11:05,第三節課下課,三年級一個班級教室內,一位男生重重地按下了手裡的鈴,老師迅速把幾句話說完收尾,就正式下課了。同學們三兩成群地走出教室,往走廊外涌去。”
這是新聞中描述的該校某班下課時的場景。
面對採訪,學校的負責人表示,“孩子們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象的強,校園裡反而更加有秩序了,下課也不會玩得很吵鬧,因為孩子知道要自己把控時間。另一方面,無鈴聲也要求老師們能夠更精準地把控課堂,拖堂的現象也少了,總體來看,秩序還是很平穩的。”
“過去,我們為了整個學校都能聽到鈴聲,會把音量調得比較大,其實對周邊居民也有一些影響。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在安靜的環境里學習、思考,周邊的居民也更加舒適,相信這對孩子的公德心培養,也是有正向的幫助。”
02
說實話,看完新聞我有點納悶,學生在校園裡的秩序以及老師精準把握課堂,這和上下課鈴聲有什麼關係?
對於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學生來講,不管有沒有鈴聲,都應該在下課時間不大聲吵鬧,都會把控時間,按時上課。
有統一的鈴聲吵吵鬧鬧不按時上課,沒有了統一的鈴聲就安安靜靜準時到位,我不信。
如果真是那樣,也是因為以前學校的教育管理不到位。
而對於任何一位合格的老師來講,不管是學校打鈴還是學生打鈴,都會在備課時就已經精準掌握了一節課的時間,用不着誰來提醒上課或下課。
至於擾民,學校把公共區域的鈴聲調小甚至關閉即可,用不着大費周章來一場上下課鈴的“革命”。
03
學校上下課不統一打鈴了,這樣的教育改革,這樣的教育“革命”,我真的看不出有什麼好處。
相反,我倒是覺得缺點還不少。
首先,讓學生提醒老師下課,在實際操作中不一定合適。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老師正講得起勁,下課時間到了,學生好意思突然按響鈴催老師下課嗎?
如果學生真的按了鈴,會不會讓老師覺得心裡不舒服甚至對學生產生意見?
其次,讓班裡的學生負責打鈴,如果他們全神貫注沉浸於聽課,很可能會誤了打鈴的時間。
如果他們心裡繃著一根弦想着打鈴,顯然會影響聽課。
小學生正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時候,上課時給他們安排這樣的任務,不影響他們聽課是不可能的。
一個班一個“鈴聲管理員”,幾十個班就是幾十個人,這麼多孩子上課時要不斷看錶,花時間想着到時候打鈴,這是多大的浪費!
現在的學校都是電腦設置好打鈴的時間,到時候自動響鈴,平時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省時省力省錢。
非要安排許多孩子去做這麼簡單的事情,不知道是進步還是退步。
04
據說,學校領導提出這樣的想法,“是希望把時間還給孩子,減少老師指令性的動作,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自律能力。如果這件事情能夠做成,那麼會對課程改革也能帶來很大的推進。”“當40分鐘一堂課的概念被打破,在保證每周課程總時長不變的情況下,大小課、長短課的實踐也能更加自然地進行。那麼根據不同教學需求的一班一課表、一年級一個課表的情況也有可能實現。”
這樣的教學改革,或許可以嘗試。
每節課的時長不統一了,當然不再需要統一的鈴聲。
那樣的話,乾脆徹底把鈴聲取消不就得了?
我們知道,在大學裡是沒有統一的鈴聲的,但老師按課表上課,學生按課表聽課,照樣有條不紊。
現在孩子們都有智能手錶,學校所有的公共區域也都設置了時鐘,自己看時間其實蠻方便。
至於說讓學生按鈴上下課就是把時間還給孩子,就是減少了老師指令性動作,我覺得也不靠譜。
不管是誰打鈴,學生都要在規定的時間上規定的課,何談把時間還給了孩子?
而老師上課下課本是課堂過程的一部分,這樣的“指令性動作”,根本就不該減掉。
05
這些年,我們看到的各式各樣的教育改革很多,但大多都是在形式上搞花樣。
不客氣地說,像取消學校統一鈴聲,設置“鈴聲管理員”這樣的改革,只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了而已。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