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三入學考試的第一天,上午10:45考歷史,我監考16班。發完答題卡和考試卷,開考鈴聲響後孩子們聚精會神地開始答題。我坐在講台桌後面環顧考場履行自己監考職責。這樣的考試對高三來說已司空見慣,孩子們秩序井然。不經意發現講台桌上放着一個A4大的厚厚的日記本,開始以為是孩子們清理、布置考場時某學生的私人物品,不過,看着又不像,於是翻開第一頁“十六班班級日誌”幾個大字映入眼帘。於是瀏覽……
當翻看到昨天(2月17日)的班級日誌時不禁讓我“反覆掂量”起來!“2.17 距考試僅剩一天!但真不理解:所有老師貌似(肯定)不在意這場考試,那明天考試意義何在?在給寒假沒寫作業的人補寫套卷子的機會嗎?真難綳(悲)……”。
作為老師,我想,寫日誌的這個孩子之所以認為“所有老師貌似(肯定)不在意這場考試”,實則老師擔心學生有太多壓力而影響開學上課,當學業進步與身體健康兩者只能選其一的時候我們當然知道“兩利相權取其重”的道理,曉得“健康第一”才是真。所以大型考試前的減壓與考後疏導都要齊抓才行。
可,看到了這份“日誌”我心裡不免有些壓抑。教育應該是有“愛”的,“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比教師天天說的“愛”更重要!
作為學生,對於一個高三的學生來說應該可以“明事理”,“懂真意”的,但也許日常學習生活中家長和教師太關注他們的學業,而忽視了“人情世故”的教育與引導。孩子們是純潔的,他們的想法和認知讓我們可以“一覽無餘”,那教師是該“窺一斑而知全豹”,未必全部孩子皆如此,但留心關注個別學生,教育引導他們使之成為“全人品格”健全、健康之人是必要的。
昨天恰又收到家長發來的微信,內容大致是:他了解到學生假期有部分學生不寫作業,不完成作業,學校應該給予“處理”,要家校配合……
我常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校、社”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才會達到最佳效果,一味你推給我,我推給你的“妙傳”解決不了問題。
202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