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至7月21日,音樂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音為愛”教育關愛實踐團前往安慶市懷寧縣臘樹鎮臘樹初級中學開展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活動,陪伴臘樹“留守”學生暑期生活,點亮鄉村美育微光。
藝術課程培興趣
樂器、聲樂、舞蹈、戲曲……團隊成員化身“小老師”,為臘樹中學“留守”學生帶來特色藝術課程。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或特長,選擇樂器進行小班學習,聲樂及舞蹈課程則是大班統一教學。兩周時間裡,“小老師”們全程參與、悉心教學,讓不少“零基礎”的學生學會識譜、唱譜、基礎練習曲的演奏,而在舞蹈課上,學生們通過數天的辛苦練習、“小老師”耐心的動作糾正,最終將作品《豐收時節》精彩呈現出來。

“黃梅戲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在黃梅戲藝術鑒賞課上,團隊成員吳江峰向學生們系統介紹了黃梅戲的起源、發展、代表性藝術家及作品等知識,讓學生們對與當地特色文化息息相關的黃梅戲有了更加專業、深刻的體會。除常規的教學外,團隊還針對黃梅戲、聲樂、樂器、舞蹈四個方面開展藝術科普課程,通過加深學生對課程本身的理解,促進常規課程教學,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課外活動促發展
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慰問演出……在“三下鄉”期間,團隊開展了多項活動,促進臘樹“留守”學生全面發展。你畫我猜、組詞成句、戶外拔河……精彩有趣的課間活動讓學生們的歡聲笑語在校園久久回蕩;臘樹鎮敬老院里,學生們圍坐在老人身邊,陪老人們講故事、話家常,並帶來精彩的匯演節目,把愛心和溫暖送到老人們的心坎上。勞動實踐課上,學生們用行動使校園煥然一新,在汗水中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同時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力量。

此外,團隊還自編劇本,組織學生排練法治情景劇,情景劇主題聚焦當下校園霸凌,劇情貼近校園生活,為臘樹“留守”學生帶來了一次沉浸式法治體驗,讓他們在親身參與中收穫實用的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通過演出,我學到了很多書本外的知識,在學校里,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要與同學友好相處。”臘樹中學學生劉泓潤參演了情景劇,她表示今後會繼續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名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學生。
師生情誼暖人心
“尹老師,祝您生日快樂!”最後一堂課上,學習葫蘆絲的5位“留守”學生用葫蘆絲吹奏《生日快樂歌》,為“小老師”尹保庭送上了生日祝福。“課上,尹老師很嚴厲,總是反覆糾正我們的錯誤;課下,尹老師又像一個開朗的大哥哥,和我們有很多共同話題。”臘樹中學學生潘雨陽表示,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但和老師們之間的情誼很深。“課程結束,不代表葫蘆絲可以不練了,我會在課餘時間繼續練習,不讓老師們這些天的努力白費。”他說。

寫信、手繪、零食……除了生日驚喜,“小老師”們也紛紛收到了學生們的小禮物。臘樹中學學生史子昂根據“小老師”們的喜好,為每位老師畫了幅畫。學生董文靜則剖析自己這些天的心路歷程,通過親手寫信的方式,向“小老師”們表達自己的感謝。“沒想到會在最後一天收到學生們的珍貴禮物”團隊成員付麗雅表示,通過和學生們這些天的相處,比起師生,他們更像是朋友。“在陪伴學生們的過程中,我同樣獲得了成長。

音樂學院以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於2018年組建“音為愛”教育關愛實踐團,針對青少年開展教育關愛活動。2023年,團隊圍繞“學習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主題,以青少年為教育關愛對象,繼續開展系列活動,培養發展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創造性地將藝術美育功能貫穿於整個活動中,通過藝術實踐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五育並舉、立德樹人,填補鄉村學校的美育空缺,給予“留守”學生更多的陪伴。
1 END
1
圖文來源 | 校園網
本期編輯 | 校新媒體中心 冷宗陽
校對|校新媒體中心 江雨寒 劉多文
審核|趙麗麗 范龍超 王科慧

如何評估主題教育成效,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

拿起生活遙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