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一大重要節點,就是開啟入學生涯,尤其是小學生涯。從孩子出生,家長就盼着孩子學走路,學說話,上幼兒園,直到快5周歲左右了,家長便盼着孩子開啟孩子開啟小學學習生涯了。
一、6周歲入學或將被打破?小學生迎來“新調整”,家長了解了嗎
按照以往教育部的規定,孩子到了6周歲,才算滿足上小學的基本條件,而這裡的6周歲,也是精確計算而來的,即必須是8月31號之前出生的年滿6周歲,才是標準的適合上小學的6周歲,晚一天出生的,都不作數。
對於這一規定,很多家長紛紛表示不認同,表示不公平。多少9月1號,甚至是9月1號凌晨踩點出生的孩子,就無法享受6周歲上小學的政策,意味着這部分的孩子就必須再等一年才可以上小學。
從表面看,僅僅是入學時間推遲一年,深究其中,這給很多家庭帶來的影響,卻是不小的。看到跟自己孩子同齡的小孩已經步入小學,加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觀念根深蒂固,家長們難免覺得着急。一年的時間,能讓孩子認不少字,學不少知識,早一年上小學,甚至對於孩子性格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也正因如此,家長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跟上同齡人學習的步伐,選擇提前給孩子報名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和補習班。據調查,甚至有一部分媽媽辭掉工作,當起家庭婦女,就是為了有更多時間接送孩子上下補習班,安撫孩子起初不願學習的情緒,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飲食。
也就是說,在孩子在未能步入小學之前,盡量創造小學學習和生活的氛圍,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由此可見,因為自己孩子需要推遲一年再上小學,家長付出的時間精力和經濟開銷是很大的。
二、新政策出台:2022年下半年起,8月31號之後出生且年滿6周歲的孩子也能上小學了,家長們紛紛感到欣喜。
所幸的是,家長們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從2022年下半年的入學開始,國家發布了新的政策,各大區域將取消8月31號後出生的孩子需推遲一年再入小學的規定,這也就意味着。
在同一年中,9月1號到12月31號期間出生的孩子,也跟8月31號之前出生的孩子一起同樣可以在當年步入小學了。取消6歲入學,這一政策的發布,對於家長們而言,無異於是天大的好消息,既能減輕家庭中對孩子補習班的額外開銷,也能讓孩子早日適應小學生涯,踏入屬於孩子自己新的一個人生階段。
三、新政策的實行,真的就解決了孩子的入學問題了嗎?
然而,在新政策實行後,關於家長們對孩子入學問題的困擾似乎並沒有如願消除,前一個困擾剛下眉頭,新的又上心頭。現在無須擔心孩子入學時間推遲了,孩子可以正式按時上學了。
那麼,孩子還這麼小,在家裡沒有提前給孩子做好接受小學入學的思想工作,沒有提前規劃孩子上學後本該有的作息和時間,孩子們早早步入小學,他們可以適應嗎?孩子們早早步入小學,家長們的壓力真的就減輕了很多嗎?事實證明,對於大部分的家長和孩子來說,答案是否定的。
家長從擔心孩子上學晚的問題,轉移到了擔心孩子無法適應上學的生活方式。這就有了為什麼現在出現了很多家長晚上跟着孩子一起拿着課本學習的現象。這不僅僅是陪伴,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家長也在跟孩子一起適應學習的生活方式。
甚至要比孩子提前一步熟知他們的課程學習,讓自己作為家庭教師一般輔導孩子學習。這樣一來,家長們的經濟負擔興許稍微減輕一些。但是,在工作結束回到家後,還需要顧及孩子的學習功課,無疑是大大加重了家長們的精力消耗。
四、家長真的有必要如此在意孩子的入學時間嗎?
孩子的入學時間真的這麼重要嗎?家長們一心盼望孩子可以早些入學,盡量抽出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
然而,根據調查發現,早入學的孩子成績並不比入學晚的孩子優異,相反,大多數晚入學的孩子成績似乎更是理想。有專家曾分析過,孩子的入學早晚跟其成績沒有必要的關聯。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多方面原因構成的。
一方面,早入學的孩子智力爆發度會相對弱一些,對學習的領悟性也就相對差一些;另一方面,早入學的孩子心智思想相對還處於一個相對貪玩的狀態,這部分的學生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學習;還有一方面就是,早入學的孩子身體發育還不夠成熟,這也就關係到每個孩子的身體生長素分泌和身體系統生長會有所差異。這些都是構成孩子成績好壞的重要原因。
總結:船到橋頭自然直,家長不需要太在意孩子的入學時間,不管政策如何變動,家長們都需要以平常心對待,積極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做好孩子的思想引導工作,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孩子以後的良好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