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禮文學校舉行了“把月亮請進禮文”雙節同慶主題系列活動。
豐富的線上主題課程
9日上午,禮文學校開展了線上“共度中秋佳節——把月亮請進禮文”主題項目式學習。學校教師團隊按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學校集團“博約”課程體系要求,聚焦核心素養與學習形態轉型,他們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七年級和一年級不同的學科特點,進行了不同學段不同主題的線上“中秋節”課程研發,以期培養具有“港中深特質”、根植中國文化、擁有國際視野、具備“博文約禮”素養的終身學習者。

七年級課程研發團隊以學科知識與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程中品味中秋文化,感受節日的氛圍:在語文學科中,導師帶着孩子們品讀古今描寫中秋節的詞文名篇,感受中國的人情之美;在數學學科中,導師引導學生“從三個方向”觀察月亮,月餅和燈籠等物品,將數學知識與中秋節的特色物品有機結合;在英語學科中,導師們製作視頻讓孩子們學習中秋節的相關食物和活動的表達,讓孩子們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等。

一年級課程研發團隊採用多學科融合形式,以中秋節中的“圓”為話題,引導學生探索“圓”背後的寓意,培養學生“愛學習、愛質疑、愛探索”的品質,如語文學科的《中秋故事知多少》,學生們在故事中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國人追求團圓、珍視家人的愛家觀念;英語學科讓孩子們藉助繪本及小視頻學習中秋節的相關食物、活動的詞彙及表達;學生們通過認識月亮、月餅、燈籠的大小和形狀,初步認識平面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初步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的特點,培養孩子的觀察、表達和歸納能力等。

據學校老師介紹,學校的主題課程整合了多學科素材,構建了以“中秋節”為主題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這個學習環境解決了基於學科特點開放式問題的經歷,來學習和體驗中秋節的傳統文化。
別具特色的“中秋遊園會”
9日下午,各班班主任組織了“心懷皓月,致敬師恩” 中秋節遊園會。
在“家鄉話中秋”環節,老師鼓勵學生們用自己的家鄉話送出中秋祝福;在“吟詩誦月”活動中,他們進行“飛花令”遊戲,例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東坡的“把酒問青天”.....師生一起感受古人心境,體驗中華詩詞的魅力;在“燈謎競猜“活動中,學生們通過一個個燈謎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民俗風情,猜燈謎,傳情誼;在“玉兔課堂”環節中,學生們學習到了嫦娥奔月歷史典故,也了解了嫦娥五號、天宮一號的科研歷程。

最後,學生們通過“告白信箱”,紛紛為自己的老師寫下三行情書,他們還跟着老師們學習線上紙質 DIY 花朵製作、手勢舞《唱給媽媽的歌》等。

學校老師說,“遊園會活動不僅滿足了孩子們感官體驗,還引導孩子們了解了活動中蘊藏的文化內涵,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采寫:南都記者 謝粵蕾 通訊員 劉梁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