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堅九校在我國的高校圈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這九所高校分別是: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和廈門大學。
在信息越來越透明的網絡時代,高校的學科實力、所處地域、專業的就業前景等等都是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的主要考量因素。因此,“招生策略”對一所高校的招生來說已經越來越重要了,直接影響生源質量。那麼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堅九校的招生策略如何呢?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作為“國防七子”之一,身處北京就是北理工最大的優勢。而北理工小規模,較高精度的學科實力,“天坑專業”也不多,多重因素的疊加,讓北理工的錄取分逐年攀高,今年已經成功超越同濟大學進入前十。
北理工的錄取分能進前十也得益於招生策略的吸引力,今年北理工為了優質生源,直接放出3個大招:1,高分段生源保證本碩博連讀;2,實行大類招生;3,分代碼招生。特別是第一招本碩博連讀,可謂是吸引力十足,而大類招生和分代碼都是常規操作了。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在高校江湖地位着實不低,首批211,首批985,首批副部級高校等等,由於地處西安,發展相對不那麼快,但今年西安交大在全國各省理科的錄取平均分中九中僅次於北京理工大學。
西交今年的招生策略不可謂不成功,主要是在如新青藏等生源小省嚴格控制招生名額,拔高錄取線;同時將“天坑”專業進行單列招生的同時配合大類招生,抬高主代碼的整體分數線。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樣也是“國防七子”之一,哈工大一校三區的模式,哈工深的錄取分數線已經上升到與北航一個層次,而哈工大本部的錄取分處在中九中上游水平。
今年的招生策略,哈工大也放出了對高分段生源保證本碩博連讀的大招,同時實行大類招生。本碩博連讀這招真是屢試不爽啊。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作為我國第一批的國立大學,近些年綜合實力增長極快,生源質量也一直處於華五人以下第一梯隊。
武大在今年的招生策略基本上沿用以前的招數,對“天坑”專業實行單列代碼招生,與主代碼區分開,同時實行大類招生,最大程度避免掉檔的情況出現。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大一直被視為華為的人才庫,其計算機學科的實力是全國前列的。在合併了同濟醫科大學後,華中大也成為了文理工醫學科齊全的綜合類高校。
在今年的招生策略,華中大實行的是將“天坑”專業全部塞進專項計劃,同時將塞不進去的進行分代碼招生,從而保證主代碼的錄取水平。
東南大學
房地產的退坡,影響最大的就是同濟和東大。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東大的土木和建築雙A+,結果今年集體滑坡,曾經的高分段收割機建築今年需要依靠調劑,真是江河日下。
而今年東大在招生策略是則主要實行專業打包招生以及將冷門專業放進專項計劃,但也沒能挽救今年的招生。
中山大學
今年中山大學的招生策略可以說是“失敗”的,全國各省的滑檔情況屢見不鮮。
其主要原因在於其他高校實行的是將相近的專業進行打包招生,而中山大學的打包可以用“大雜燴”來形容,將土木工程打包進計算機類,心理學,地理學打包進生物科學大類,中山大學這一手大雜燴算是開了眼界。與這個打包手法相比,將冷門專業塞進專項計劃都不是事了,也難怪中大今年到處掉檔,換誰也接受不了。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可以說是中九最低調的高校了,其工科實力也非常突出,天津的衰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天大的生源質量。
在今年的招生策略,天大並沒有大的舉措,主要是實行大類招生,以及對部分冷門專業分代碼招生,沒什麼大的槽點。
廈門大學
對於中堅九校其他八所高校層出不窮的各種招生套路,廈大則是一副搬來椅子,磕着瓜子,看你們表演的的樣子。最終,成功拿下了中九倒數第一的錄取分,招生最實在的中九高校,但分也確實是最低的。
今年中九的招生策略,可謂是各種套路,方式方法全部用上了,但最終,北理工的本碩博連讀更受青睞,而中山大學的大雜燴式打包方式,成了被考試嫌棄的對象。
最後,雖然北理工的本碩博連讀吸引力無限,最終錄取了超過700個本碩博連讀的學生,但是2022年北京理工大學的保研率僅有24%左右,每年的保研名額不到一千人,這700個本碩博連讀的以外的學生要保研,這難度就有點大了。